時間:2021年06月09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紫金陳是國內新生代推理作家,由于其創作風格與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東野圭吾類似,而被人們稱為“中國的東野圭吾”。隨著其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在去年的熱播,更是把紫金陳的名氣推向了頂峰。雖然紫金陳的小說受到了眾多讀者的熱捧,但是其小說內容和創作方式上都存在著一些缺陷。本文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圍繞著“作者——作品——讀者”三者間的關系,分析紫金陳小說的得與失,并對推理文學今后的創作和發展提出意見。
【關鍵詞】接受美學;推理小說;紫金陳
一、紫金陳小說創作的多元效果
文學的效果是文學價值的實現,文學作品的多元價值必然向著多元的效果轉化。由于文學本身是一種社會文化的交流現象,文學的價值是相對于特定社會關系中的讀者而言的,因此文學的多元效果具有“社會性”。紫金陳能收獲今天這樣的熱度,正是因為他的小說具有多元的社會效果。讀者可以通過閱讀紫金陳的小說獲得更廣闊的閱讀視界。紫金陳是個敢于嘗試和體驗的人,他的小說不是直白地說教,也不是淺陋地向讀者傳達他對社會、政治的觀點。
而是通過故事中背景、人物的細致刻畫,引導人們在靈魂深處對社會進行審視。比如,2012年在天涯論壇連載的推理小說《設局》,作者用直白、利落的筆觸,透視社會夾縫中的罪惡之源,寫就最悲愴的宿命;改編劇《隱秘的角落》的原著《壞小孩》,作品少有的關注了孩子們的世界,引發了人們對未成年犯罪的思考。紫金陳的小說在承擔起思想、道德教化責任的同時,也把審美追求放在了創作的首位。
二、從接受美學角度看紫金陳小說的價值和意義
(一)獨特的“愉悅性”
優秀的文學作品除了文字的細膩,形式的創新,還一定在思想內容上具有深度。不可否認,傳統的政治、科學等類型小說在教化人的方面有著更直接的效果,但是它們往往缺乏文學的藝術性,使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趣味。因此,紫金陳在創作小說時,既保持了推理小說愉 悅大眾的特點,還通過小說展現自己的立場和價值取向。此外,紫金陳小說中所蘊含的法律道德觀念、邏輯思維等都潛移默化的影響了讀者對世界的認知。紫金陳小說獨特的“愉悅性”,契合了廣大讀者的閱讀心理,喚醒了人們對于世界的感知。在紫金陳小說《設局》中,這種“愉悅性”被充分地體現。
主角徐策是一個邏輯縝密且擁有高智商的知識分子,他的單親母親在家鄉的拆遷中被落石砸死,但是現場負責的官員卻無一受懲。徐策經過了一年的精心策劃,對這些不作為的官員進行了瘋狂的報復。不同于一般的推理小說,《設局》是從兇手的視角進行故事的敘述,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并非只是跟隨案件的進程進行簡單的猜測,而是獲得一種異樣的沉浸式體驗。這種“反偵探”的模式使故事顯得更加刺激、驚險。紫金陳以其獨特的創作方式,滿足了讀者對于閱讀的審美需求,從而獲得了廣泛的讀者群。
(二)內容的“多元化”
人們對于文學作品的需求,不只是物質上的滿足,更多時候是一種精神價值。接受美學強調讀者的主體地位,讀者接受對于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在現實閱讀中,讀者的理解結構、閱讀需要、閱讀趣味不同,從而導致接受的程度、內容各不相同,對作品的評價和解釋也褒貶不一。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審美需求,就要求小說的內容呈現多元化特征。紫金陳的小說,一直以題材新奇,內容豐富而稱著。他的作品似乎不太注重文學性,而是通過神秘的情節、離奇的鋪設來吸引讀者。因此紫金陳的小說充斥著世俗色彩。但不同于其他的網絡作家,紫金陳有一種知識分子的堅守。他時刻關注著社會,勇于在自己的小說中表達對于人性的思考。
如《設局》看似描寫徐策的復仇行動,實則是通過這一行動警惕政府官員要以民為本,有所作為;《壞小孩》關注青少年犯罪的熱題,通過塑造朱朝陽、丁浩、夏月普這三個原本天真單純卻因為社會、家庭的影響而走向犯罪的兒童形象引發人們對未成年法律教育普及的思考;《長夜難明》立足公檢法,體現了社會反腐的必要和決心。雖然長夜漫漫,但是心存希望終會天明。不同的讀者對于閱讀的需求是不同的。對于一般讀者而言,閱讀是一種獲取愉悅的方式,但是對于具有更高審美需求的讀者來說,他們更注重作品內容的創新和形式的突破。而紫金陳小說內容的“多元化”,可以滿足不同層面讀者的審美需求,同時內容深度的提升,也可以逐漸培養讀者的閱讀素養。
三、從接受美學角度看紫金陳小說的缺陷
(一)降低讀者的閱讀期待
審美距離是指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遠近關系。兩者之間只有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才能欣賞美和創造美。讀者和作品之間也存在著審美距離,當這種距離被擴大時,讀者就很難接受作品中的新事物。與此相反,當讀者與作品之間的審美距離過小時,讀者也會減少作品的閱讀期待。當文學作品存在程式化問題,就會降低讀者的閱讀興趣,滋養讀者心理倦怠。
紫金陳的小說存在著嚴重的程式化問題,從他的部分小說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其他推理小說的影子。如小說《設局》的主角徐策畢業于著名大學的數學系,有著高于常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且心思縝密,作案時不會留下任何線索。這一人物形象與東野圭吾小說《犯罪嫌疑人X的獻身》中的石神哲哉人設相同。再如小說《壞孩子》中的朱朝陽、普普、丁浩三個孩子的同謀共生關系,非常類似于乙一小說《夏天、煙火、我的尸體》中的彌生與阿健。
他們都因為社會或家庭的因素被拋棄或孤立,內心的創傷讓他們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與外人接觸,機緣巧合的相識讓他們擁有了共同的秘密,而相同經歷和遭遇讓他們承載著對彼此的依賴和保護。在作案手法上,《壞小孩》中的朱朝陽一首策劃了父親和繼母的死亡。
為了避免事情真相被發現,擺脫自己的嫌疑,朱朝陽故意去案發現場挖出父親的尸體并露出一只腳加快了尸體被發現的速度,而在《夏天、煙火、我的尸體》中,彌生的母親因為發現柜子中尸體的一只腳而猜測到是彌生殺害了五月。這兩個故事都是通過“尸體露出一只腳”這樣的情節推動了故事的發展。情節相似在小說創作中是非常常見的事,但難免會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從而降低讀者對小說的閱讀期待。這就需要作者在創作小說時,避免傳統固有的敘事模式,大膽創新,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迎合讀者的低級趣味
“隱含的讀者”是伊瑟爾在《閱讀的行為》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他不是真實存在的讀者,而是由作者預先設想出來的可能出現的讀者。作者通過現實中讀者閱讀的情況和信息概括出隱含的讀者,這些讀者的價值、審美、趣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作者的創作。然而并不是所有作家預想“隱含的讀者”的方向都是正確的。一些作家為了獲取閱讀量和市場地位,刻意迎合低級讀者的審美趣味。他們在小說的創作中,放大社會的黑暗面,滿足了讀者的“獵奇”心理。這些小說中夸大了血性暴力等元素,甚至對色情場景進行詳細的描寫。
這種定位方式是完全錯誤的,它在不知不覺中誤導讀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滋養讀者不健康的心理。這同樣也是紫金陳的小說內容長期以來被人詬病的原因。在紫金陳的小說中,監禁、性侵、同性戀等因素屢見不鮮,已經到了被讀者反感的程度。真正的推理小說愛好者,一定秉持正義之心。他們醉心于作者巧妙的構思和案情的撲朔迷離,而不是通過閱讀推理小說去滿足自己的私欲。因此,推理小說的創作不應該迎合讀者的低級趣味,而作者也需要尋找正確的“隱含讀者”。
四、提髙推理文學創作質量的思考
(一)突破固有模式
推理小說發展至今,各種作案手法、殺人詭計已經發展成熟。作家在今后的創作中不能簡單地照搬,在利用這些模式的同時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與時代因素相結合。其次,突破程式化的敘事方式。優秀的推理小說,應該大膽構思,突破固有的敘事方式,加入一些創新的元素,提升讀者的閱讀興趣。例如小說《長夜難明》,作者以上帝視角開啟了故事的敘述,讀者從一開始就知道了案件的結果,但卻不知這其中的原因。沒有一步一步地情節推理,甚至讀者比書中人物更早一步知曉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作者采用蒙太奇閃回的寫法,把過去和現在穿插描寫。使得讀者明明已經接近真相,卻又覺得難以觸及。
(二)革新小說內容
作家在創作時不能僅憑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把虛構與現實相結合。誠然,詭異的作案手法、神秘的氛圍描寫是推理小說的內核,這確實是吸引部分讀者閱讀的重要方法。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背景的變化,原有的內容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應當與時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造社會價值。推理小說作家不能把娛樂讀者當作創作的主要目的,而應當通過作品承擔社會的責任。
其次,作家需要強化推理小說的深層結構。作家應當把歷史、文化、哲學、人生等因素都化作小說的有機部分。例如在小說《壞小孩》的結尾,嚴良發現朱朝陽的日記是偽造的,這個十幾歲的孩子才是一系列案件背后真正的策劃者。嚴良站在校園中望著陽光下恢復正常生活的朱朝陽,他的內心十分掙扎。是應該向警察舉報還案件一個真相,還是把真相隱藏起來讓朱朝陽像普通的孩子一樣成長。作者沒有在書中給出答案,因為很多事并非簡單的正義與邪惡,但從人性的角度考慮卻讓讀者感受到兒童教育缺失的危機感。
(三)提升審美情趣
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能使讀者在精神境界得到提升。推理小說不應該大量細致的描寫刻畫暴力、兇殺、色情等因素,迎合部分讀者的獵奇心理,滿足人們的低級趣味。這一方面會使讀者對推理小說產生固有印象,認為其中展現的都是一些不好的東西,不利于推理小說受眾的擴大。另一方面,大量黑暗的描寫不利于讀者心理健康的發展,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誠然,這個社會有很多污濁的現象超出人們的認知范圍。作家有勇氣在推理小說中發掘人類內心的黑暗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但是僅僅止步于表面的敘述,或是夸大社會的黑暗面。這種寫法只會使得推理小說的題材范圍越來越狹窄。推理小說作家應當秉持內心的公平正義,堅守內心的道德情操,認真發掘作品中的真、善、美等審美因素,給予讀者積極正確的價值引導。正如小說《長夜難明》中的檢察官江陽,為了心中法律的公平正義,苦苦尋求同窗死亡真相數載。他放棄了自己的前途,放棄了自己的家庭,甚至最后放棄自己的生命選擇自殺,去換取一個向世人展現真相的機會。雖然這個社會有黑暗的一面,但正是因為有江陽這樣秉持法律公平正義的“執燈人”,我們才堅信光明終會到來。
文學論文范例:試論文學創作與文學接受的矛盾
五、結語
推理小說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世界文學之林中不可或缺的樣式。它以神奇的構思、嚴謹的書寫、深刻的內涵吸引了大批的讀者。一方面推理小說具有獨特的“愉悅性”,契合大眾的閱讀心理;同時其特有的邏輯推理能充分調動讀者的主觀能動性;最后其多元化的題材可以滿足不同受眾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推理小說與傳統的高雅小說相比又存在著諸多的缺陷。但是推理小說依然有其自身的價值,推理小說的特征給我們研究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借鑒。當前,眾多如紫金陳這樣的作家在從事著推理小說的創作,他們即是繼承者,也是開創者。相信通過更加系統的研究,推理小說寫作一定可以發揮優勢、改正不足,從而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被更多的讀者所接受。
參考文獻:
[1](德)H·R·姚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2]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紫金陳.設局[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
[4]紫金陳.壞小孩[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8.
[5]紫金陳.長夜難明[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
[6]馬以鑫.接受美學新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
[7](德)伊瑟爾.閱讀行為[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
作者: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