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2月22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為了破解“底層物語”的阻礙結界,精準把握農村媒體閱讀的時代脈搏,彌補全民閱讀中的短板之缺。本文試圖厘清帶讀機制的主要內容,分析了帶讀機制行為特點與優勢,梳理田野調查的充實數據,以此深入剖析農民視頻類平臺使用的行為習慣與規律,進而證實帶讀機制現實基礎的扎實可行。最后,確定公共圖書館在帶讀機制中的角色擔當要求,精準確立因村、因民、因館制宜的帶讀服務模式。以期為農村閱讀服務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閱讀;帶讀機制;視頻類平臺;公共圖書館
1引言
2020年伊始受嚴峻疫情影響,農產品滯銷,農民損失慘重。眾多政府官員和明星紛紛加入助力農村直播帶貨的公益性活動中,例如,“湖北襄陽市副市長張建友,為農民親自帶貨;羅永浩、薇婭等頭部主播也開始在直播間帶貨湖北小龍蝦;著名主持人汪涵和海口市長進行了一場海南荔枝帶貨直播”[1]。帶貨效果頗豐,最大程度降低農民損失,甚至借此帶來巨大商機。受此啟發,當前視頻類平臺是連接農村與城市最便捷、堅固的橋梁,也是農民接觸面最大、接納程度最高的信息渠道,并且農民易受到名人、能人、權威人士效應的積極影響,那么借助視頻類平臺開展的“帶讀機制”也必將迎來農村閱讀推廣的春暖花開。
智能手機論文范例:非接觸移動支付智能手機在智慧圖書館的應用
從2015至今,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流量成本的下降,閱讀形態從文本內容轉變成了視頻內容,視頻類平臺使用迎來了爆發,開啟了視頻文化超越社交軟件的娛樂之趨。“公共圖書館的使命與職能一樣是不斷變化和調整的,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時代特征”[2]。推動全民閱讀最為迫切的點在于推動“缺乏閱讀意愿人群和缺乏閱讀能力人群的閱讀,這些人群往往是缺乏付費能力的特殊人群”[3]。
我國農民就是典型的閱讀特殊人群,如網絡熱文《殘酷底層物語:一個視頻軟件的中國農村》中提到“所有的資源、權力都在屬于那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圓圈里,而在農村那個圓圈里,雖然人數眾多,但資源和機會卻少得可憐,兩者之間橫著看不見的結界”[4]。雖然閱讀市場不乏“得到”、“喜馬拉雅”、“樊登讀書”等優質閱讀APP,但價格不菲的入會費與較高的閱讀素養潛在要求,讓農民望而卻步。
當前“圖書館是我國農村基層體系化程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的文化、信息、知識服務機構,最有可能成為鄉村文明的傳播者、鄉村靈魂的守護者”[5]。因此,要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真正關心、關懷、關注農民貧瘠的精神世界,打破城市與農村知識交流的阻礙結界,讓公共資源真正的普惠下沉,精心打造農民專屬的“知識紅利”,是鄉村振興戰略下圖書館人應肩負的當代使命。
2農村閱讀的帶讀機制主要內容
2.1“帶讀機制”定義
針對農村新媒體閱讀的“帶讀機制”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公共圖書館充分挖掘鄉鎮、縣城與城市中具有一定影響效應的文化志愿者,組建成帶讀領袖人團隊;帶讀領袖人可以是農民企業家、作家、文化學者、教育名師、圖書館人、資深媒體人、成功電商經營者、農科院與農業院校的專家學者、草根名人等,同時應具備良好的閱讀、分析、表達與溝通能力。帶讀領袖人單獨或者與圖書館等其他機構合作創作帶讀內容,創作完成由公共圖書館審核通過后,供農民讀者閱讀與欣賞。
二是指公共圖書館獨立或者與其他機構合作完成帶讀過程,帶讀前深入調研與挖掘農民的閱讀需求,可以涉獵帶讀書籍、技術推廣、人才培養計劃、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電商的運營經驗、電子商務教學、特色文化推廣、農村數字素養培訓、常用移動設備APP的使用技巧等。“帶讀機制”的雙層含義打破了傳統的農村閱讀推廣模式,以農民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最易接受的視頻類平臺、最親切的帶讀內容為帶讀亮點,賦予帶讀行為巨大的潛力與生命力,極大地調動廣大農民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真正能夠有效解決農村新媒體閱讀的痛點問題。
2.2帶讀領袖人的選擇
2.2.1帶讀領袖人的身份特征
其一,他們一般出生在農村、鄉鎮、縣城地區,或者父母和其他重要家族成員仍生活在農村,有較長時間的農村生活經歷,熟悉農村文化生活,鄉村文化是他們文化心理結構的重要部分。其二,他們的原生身份為農民,通過參加選秀節目或者自媒體的成功運營,使其在一定領域內走紅,具有不菲的粉絲量,在新媒體平臺創作的作品受到農民廣泛關注,構成的名人效應顯著。
其三,他們是三農領域的專家學者、成功的電商經營者、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者等,愿意將自身的專業知識、成功運營經驗、技術方法傳授給農民,并且有較好的新媒體技術操作能力。其四,他們是對鄉村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有所研究的藝術家、學者、作家與自媒體人等。其五,他們是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員工,在業余時間或者退休時光,對農村文化事業持續關注與熱愛。
2.3核心業務閉環帶讀領袖人、農民用戶、圖書館運營團隊、視頻類平臺這四大要素構成一個完整的帶讀生態機制。
3農村閱讀的帶讀機制行為分析
3.1“帶讀機制”的行為特點
3.1.1沖破了傳統服務理念和服務定位的桎梏
當前,一些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與定位有失偏頗:“農村閱讀推廣服務短時間內看不到明顯效果。”雖然閱讀推廣時效性的弱化極大的緩解了工作壓力,但也嚴重削弱了農民的閱讀積極性,導致“讀書不必在于今日”的消極怠讀情緒。面對閱讀推廣服務與農民讀者實際需求之間的嚴重割裂境況,“帶讀機制”的應對理念崇尚棄舊“全”,從新“專”,專需內容、專業帶讀、專項推送的“三專機制”直擊農村閱讀的病灶。
專需內容:帶讀領袖人與圖書館運營團隊憑借大數據技術、身入農村田野調查、與他方深化合作等形式,深度挖掘農民中意的帶讀內容與形式。專業帶讀:注重帶讀技能的專業化培訓,以農民閱讀需求為導向,精準把握內容的精髓,提煉出帶讀記憶點,以深入淺出、幽默詼諧的形式帶讀輸出。專項推送:帶讀作品在“帶讀機制”包裝傳送與視頻類平臺專項推送的雙向助推下,實現了閱讀服務定位從“延遲滿足”到“即時滿足”的躍進,快、準、穩式的直戳農民閱讀痛點。
3.1.2實現了服務目的和服務內容的突破
公共圖書館以往致力于滿足農民生產生活化的閱讀需求,同時受限于館藏與技術資源,采取“我有什么就推廣什么”的服務模式,不斷推送著主觀化了的書籍與資源,迎合了社會對農民閱讀需求的想象,同時扼殺了農民本就稀薄的閱讀意愿,南轅北轍的閱讀推廣行為早已與圖書館的服務宗旨背道而馳。“帶讀機制”能全方位滿足農民個性化、豐富化、層次化的閱讀需求集,開創“你需要什么就推廣什么”的服務模式,帶讀領袖人、圖書館運營團隊與視頻類平臺三方專項推送,營造出高效互動的濃郁氛圍,使帶讀內容真正深化于心、內化于行。
4農村閱讀的帶讀機制現實基礎
4.1“帶讀機制”在農村已具備豐沃的實踐土壤與本土化契機
隨著智能手機快速下沉普及,新媒體輸出形式瘋狂的滲透進農村的千家萬戶,并且受到極大追捧。“本文把“新媒體閱讀”放在一個大傳播的研究框架中,它既包括文字信息的傳播和接受過程,也泛指以數字技術和數字閱讀工具為媒介載體的,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各種有意義的信息材料的傳播和接受”[7]24。在經濟生產方面:近年來,新零售和新業態快速發展,利用新媒體銷售對助力農業發展和促進增收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特別在疫情期間,“全國上萬間的蔬菜大棚瞬間變成了直播間,市長、縣長、鄉鎮長紛紛帶貨,還有網紅帶貨,讓直播成為“新農活”,也讓農產品的銷售找到了新的出路”[9]。在生活方式方面:農民利用社交軟件、移動支付、地圖導航、旅行購票、查詢天氣等應用,降低了市場交易、信息搜尋與傳播成本。利用移動設備閱讀,“可以幫助人們尋找到好的書籍,逐漸培養出對閱讀的熱愛,同時獲得教育上的、社會上的、經濟上的諸多益處”[10]。
5農村閱讀的帶讀機制推廣策略
5.1“帶讀機制”中圖書館的角色擔當
“針對新的服務以及服務角色產生,圖書館應統籌協調崗位設置,在保證工作正常開展的同時,不進行重復性工作,保證有效溝通,共同致力于提高圖書館服務能力”[17]。“帶讀機制”作為一種新的閱讀服務形式出現,促使圖書館的服務角色應發生時代性的轉變。
參考文獻:
[1].2020年疫情過后,農村里的三大“暴利”行業,看看你適合哪個[EB/OL].2020-05-23[2020-08-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442136205956888&wfr=spider&for=pc.
[2].柯平.公共圖書館的使命——《公共圖書館宣言》在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中的價值[J].圖書館建設,2019(06):13-19.
[3].范并思.閱讀推廣人制度建設的實踐與思考[N].新華書目報,2019-04-05(008).
作者:常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