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06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學習性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 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而幼兒園進行學習性區域活動的實際操作中存在不少困惑,如幼兒材料的投放種類單一、幼兒缺乏自主探索興趣、幼兒能力層面經驗架構缺失等問題,因此本文將通過學習性區域活動目標的制定、環境的創設,材料的投放、等方面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介紹,充分尊重和體現了幼兒的個別差異,為幼兒學習性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指導策略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關鍵詞:幼兒園 學習型區域活動 開展
一、幼兒學習性區域的現狀分析
(一)材料的投放方面的思考
1、材料投放缺乏目的性
學習性區域活動就是將教育目標物化,通過孩子與材料的互動,實現目標。因此,作為教師應依據幼兒發展的需要有目的地投放區域活動的材料。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老師們在各個區角都投放了豐富的操作材料,但大部分流于形式,目標不夠明確。顯然這些可變性、可操作性不強的材料限制了孩子們的思維。
2、材料投放缺乏層次性
學習性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要既能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求,又能激發幼兒持續探究、操作的興趣。但許多區域活動的材料都缺乏層次性,都是一樣的要求。
3、材料投放缺乏整合性
區域活動內容應與集中教育、主題活動相整合,材料投放可以與之相整合,讓幼兒進行系統、關聯的學習,構建完整的經驗體系。但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相整合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到位。
二、幼兒學習性區域活動的開展策略
(一)設定完善的目標,激發幼兒自主學習
1、根據年齡特點,設定區域總目標
目標是創設學習性區域活動環境、投放材料的依據,因此學習性區域活動目標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定學期總目標。學期總目標強調整合,重視對孩子全面發展促進作用的整合,即把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是片面地發展孩子的某一方面。在設置學習性區域活動區目標時,教師可根據本班材料的投放、幼兒的學習習慣、區塊劃分、以及教師指導設定學期總目標。如大班上學期的區域學期總目標如下:
2、根據主題內容,設定區域子目標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集合開展的主題,在學期總目標的帶領下,設定學習性區域的子目標,同時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和操作水平, 及時、不斷地加以調整,使活動設計,目標要定位在幼兒“最近發展區”上,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通過主動的擺弄、操作去發現知識,鞏固已有的知識,因而,明確主題性區域活動的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如大班主題活動《我們的祖國》,各區域目標如下:
思考:從以上的兩個 表 格 中 我 們可 以 看出,區域活動目標是主題目標的拓展和延伸, 同時主題目標也要緊緊圍繞學期總目標,幼兒在這些目標的帶領下去觀察、體驗、探索、發現、認識,并進行自我構建。但我們要能把主題活動中適合在區域中開展的內容挖掘出來,根據主題的目標進行分化,在區域中把它做大、做實, 不要讓目標成為擺設。
(二)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在幼兒園的學習性區域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 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因此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非常必要。
1.創設安靜獨立的環境
(1)動靜結合,錯時開展
學習性區域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與生活經驗,需要個體獨立地摸索、探索。因此,教師需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安靜獨立的環境,而社會性區角主要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因此角吵鬧一些,因此可以將學習性區域和社會性區域分開來開展,如每個星期的一、三、五早上開展學習性區域,二、四早上開展社會性區域。保證這兩類區域活動都能有效的開展。
(2)區塊劃分,合理布局
將活動室分隔成若干個小區域或角落,各個空間相對獨立又通透開放,如:教師可以將語言區設置在教師窗邊的一個角落, 采用書架隔斷的方式的,讓幼兒擁有一個安靜的閱讀空間。保證全體幼兒在活動中能充分與大量材料互動。
(3)人數控制,靈動調配
幼兒在進行學習性區域活動時,應該控制每個操作桌子和操作躺的人數,如:每張桌子坐兩到三個小朋友,一張操作毯一個小朋友等。讓幼兒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2、創設啟發探索的環境
創設啟發探索的環境,就是要讓環境說話,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起來。充分利用主題墻、展板以及墻飾等區塊,將幼兒最近要在區域中操作的內容展示在上面。如主題《花花朵朵》,教師可以在主題墻上將一些的春天開的花、幼兒與花的合影以及花種子的生長過程圖展示出來,將幼兒畫的花貼在展板上,這樣等,這樣幼兒在進行學習性區域活動時會潛移默化的受影響,如在美工區,他們就自然的會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春天的花等。
(三)投放多元的材料,引導幼兒不斷探索
1、材料投放要有目的性
教師在向學習性區域投放活動材料前可以參考學習性區域學期總目標和主題性區域活動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投放更有目的性的材料。以大班建構區為例:教師可以在建構區投放一個展板,將一些其他幼兒搭的命題性建筑圖片和具有代表性性的建筑圖片供幼兒模仿和創造,當幼兒已經有了搭建命題性建筑的基礎的時候,再鼓勵幼兒自由想象,創造屬于自己的命題性建筑。因此根據這一點,具體可以投放一些廢舊的紙盒、飲料瓶、餅干盒等,吸引孩子利用這些材料來搭建。如下圖:
2、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幼兒的發展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考慮到所有幼兒,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兒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兒經驗。因此不僅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注意層次性,在區域材料的擺放上,也要按照材料操作的難易程度,給每份工作進行編號。如每個區 20 份工作,那么依次貼上 1、2、3、4 等數字卡,并從柜子的最上層開始逐份擺放。教師可以很直觀的觀察到幼兒選擇工作的難易度。
幼兒教師論文范例:游戲化教學方式在幼兒教育中的開展現狀
3、材料投放的整合性
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對學習性區域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區域中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充分表現和大膽創造,我們將區域進行整合,增強了區域之間的關聯性和互動性,避免出現區域之間孤立的現象。如可以在美工區提供白色的圓形泡沫球, 幼兒可以用顏料和彩紙讓泡沫球變色,然后再送給益智區的小朋友,益智區的小朋友就可以根據泡沫球的顏色進行分類或者按規律排序活動。
參考文獻:
[1]《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2]《學期教育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
作者:董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