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1月28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分析了廣東佛山人民廣播電臺在確保隊伍穩定的前提下培育全媒型團隊的實踐探索,梳理出打造融媒新項目、完善融媒獎勵機制、建立融媒培訓體系等三個重點做法,并歸納了地方電臺在融媒轉型過程中需要重點處理好的兩個關系。
【關鍵詞】全國兩會融媒地方電臺隊伍轉型人和
2019年全國兩會是媒體展示、比拼融媒實力的大舞臺。廣東佛山人民廣播電臺(簡稱佛山臺)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通過全媒體平臺推送相關稿件500余篇,其中原創融媒作品超過30篇,對兩會報道做到了音視圖文立體式呈現;同時,在全國兩會的平臺上發出佛山聲音、講述佛山故事,展示出地方電臺推進全媒型團隊轉型的初步成效。
一、四人核心團隊完成了四大融媒產品
今年全國兩會,佛山臺融媒體報道團隊有4名主力記者,他們完成了移動端及廣播線上兩會報道內容的采、寫、編、制、播,采制的融媒體產品從去年的1個增加到4個。兩會期間,佛山臺的4個融媒體產品各有側重,全面傳播黨和人民的聲音。《聽佛山——與全國人大代表一起走基層》共8期,以全媒體的方式呈現了佛山的8名全國人大代表走企業、進社區,訪問群眾、收集意見、準備建議和議案的過程;系列小視頻《兩會時刻》時長均在60秒至90秒內,集納佛山的全國人大代表在兩會會場的聲音,以及北京的專家學者對佛山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的回應。
《兩會“議”起來》借助佛山臺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調查分析資源,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針對佛山打造世界美食之都、廣佛同城化建設、實行企業減稅降費等重點議題展開民意調查,連接北京與佛山,實現會場內外即時互動,該專欄的主題報道采用短視頻、一圖讀懂、H5頁面等形式,兼具可讀性、互動性,點擊量接近20萬人次;短視頻《花開佛山|這一年,佛山變得更美了》傳播佛山形象,該短視頻選取佛山對標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持續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建設高品質國家森林城市,通過航拍記錄3月份佛山滿城花開的景象,將佛山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和舉措融入其中。
二、地方電臺隊伍融媒轉型
需“人和”催化“放眼全球,對新技術條件下的媒體融合轉型,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成功案例,甚至媒體融合發展的技術環境還在發生著劇烈變化。”①正奮力向“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邁進的地方電臺,普遍遇上全媒型人才短缺的難題。而引進融媒人才困難重重,加速推進現有隊伍向全媒型人才轉型成為地方電臺的主要選擇。
(一)新媒體矩陣影響力擴展的示范效應
努力成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互融合、大眾傳播和精準傳播共同發展的新型主流媒體,是各媒體發展的目標和方向。2014年,佛山臺即主動擁抱移動互聯網,實施“一臺兩端”(車載端和移動端)發展戰略,聚焦粵語音頻、汽車、親子等垂直細分領域,推出“花生FM”“花生寶貝”“暢駕”移動應用平臺,并通過主題策劃活動,加強精品內容創作,主動與知名互聯網平臺合作,探索傳統媒體轉型與融合之路。
截至2018年底,致力于打造粵語第一視聽服務平臺的“花生FM”累計用戶下載量突破300萬人次;專為佛山市車主服務的“暢駕”客戶端下載量達到65萬人次;“花生寶貝”微信公眾號在廣州和佛山地區擁有超過50萬粉絲。佛山臺還有覆蓋汽車、旅游、美食、健康、交友等十多個垂直細分市場的微信公眾號。截至2018年底,佛山臺的融媒平臺用戶人數已經突破500萬人。
佛山臺的融媒轉型之路,不是另起爐灶,而是“一支隊伍打天下”,依托傳統媒體中生產優質內容的主體力量,賦予其新使命、新元素,以較小代價,贏得較大收益。電臺新媒體矩陣的初具規模和成效,讓團隊看到了新媒體發展的前景,認同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必由路徑,即打造融合媒體技術體系、適應用戶的變化、以產品為導向、通過流程再造和組織重構建立融合的機制體制等。②佛山臺的團隊成員在參與廣播新媒體矩陣的搭建中,掌握了媒體融合的新技術和新媒體內容的生產邏輯、話語方式,并學習借鑒互聯網文化場域中的話語形態和表達方式,來增強自身的傳播力。③
(二)以融合發展為導向的考核機制的正向激勵
佛山臺確立了年終評先爭優的激勵機制。基于客觀現實情況,電臺以單個項目為依托,以點帶面推動融媒發展,如“946商學院”服務平臺、鄉村振興系列宣傳項目、“花生體壇”互動活動。佛山臺的融媒項目在電臺內擇優甄選項目負責人和成員,實行項目負責人制,項目考核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內容產品必須包含音、視、圖、文的多媒體呈現形式,并且能夠取得明顯效益,年終獲評優秀的,給予項目負責人和團隊額外的獎勵。
(三)融媒培訓體系的推力
為了激勵團隊成員向全能型、全媒體型人才轉變,佛山臺每年都安排學習培訓預算,年初會面向電臺員工征集個人的學習培訓需求和意愿,再結合電臺的年度發展目標,開展系統培訓。“請進來、走出去、用起來”的學習培訓,不僅擴展了電臺新聞隊伍的視野,進一步明晰了融媒發展的前進方向和路徑,還緩解了團隊的能力恐慌,提升了團隊成員應用多媒體進行內容生產的水平,讓身處融媒大潮中的團隊明確方向、增長本領。
三、地方電臺隊伍轉型要處理好兩個關系
(一)正確處理好渠道與內容的關系
佛山臺有自己的垂直內容客戶端,這對媒體來說意味著擁有更便捷、暢通的傳播渠道和更廣的覆蓋范圍。在傳統渠道影響力下降的情況下,如果地方電臺僅把自身的影響力建立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商業平臺基礎上,極有可能面臨主導權旁落、數據流失、用戶懸空、商業利潤抽離等問題。搭建自主的新媒體傳播平臺和渠道,是地方電臺繞不開的重要課題。但有了新平臺和渠道并不天然等同于媒體的傳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傳統媒體推出的新聞客戶端有231個,下載量達10萬人次以上的新聞客戶端僅為15個。
新聞客戶端遍地開花,但內容嚴重同質,“僵尸”客戶端盛行,究其原因,就是媒體沒有按照互聯網思維辦事,導致許多新媒體項目成了披上互聯網外衣的傳統媒體。④互聯網制勝不只是渠道的制勝,互聯網的出現是對傳播渠道與內容形態的雙重顛覆。⑤遵循互聯網傳播生態中的傳播規律,下大氣力策劃、生產出用戶喜聞樂見的融媒體產品是第一要務。
特別是對于目前還沒有自主新媒體傳播渠道和平臺的地方電臺,更要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隨著傳播渠道的拓展和媒體間競爭的白熱化,好的內容必會引來眾多大平臺的爭相轉載。地方電臺優質內容的生產力提升,也將助力地方電臺嵌入大平臺,通過“借船出海”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正確處理新媒體平臺與廣播的關系
今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同志提出“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⑥這是黨中央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期望和要求。堅持移動優先,一方面是指生產的產品要適合移動收聽收看的特性和場景,另一方面指的是產品發布的渠道首選移動端,讓用戶有更好的消費體驗。移動優先并不意味著弱化廣播陣地,媒體融合是一個過程。
當前傳統媒體陣地與新媒體陣地相比,雖呈現出明顯的此消彼長態勢,但還沒有到非此即彼的地步。受眾在哪里,廣播人就要在哪里,宣傳觸角就要延伸到哪里。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新型主流媒體的要素之一是全覆蓋,指覆蓋全媒體公眾,這其中既有大眾傳播,又有小眾化、個性化的分眾化傳播。不斷擴展新媒體傳播平臺和渠道,同時鞏固廣播線上的影響力,是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全媒型記者的職責所在。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數字媒體語境下的視覺藝術創新途徑探析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媒體隨之興起,它可以將信息的傳播面擴大,提高人們的視覺享受。所以視覺藝術在數字媒體的影響下又有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他改變原來局限的應用區域,將視覺藝術應用于更廣闊的平臺。同時視覺藝術應該如何抓住這個時機實行創新是當前應該解決的首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