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1月1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文化發展為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文明品質,而建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系統則是文化建設的一部分,使社會生活更具價值與意義,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是維護與實現群眾文化權益的重要公共事業體系。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系統過程中,政府具有法律政策職能、財政幫扶職能、人才培育職能。為了更好地發揮政府自身職能,政府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建立法律法規體系、制定績效考評體系等策略解決問題。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政府職能,定位
現階段,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快速發展,在各國綜合實力競爭中文化的作用與地位更加突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但目前我國尚未全面改變文化發展落后的根本情況,因此我國既要大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系統,也要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國規劃至2020年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構建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與服務體系[1]。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價值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和服務體系是維護群眾權益、實現文化強國目標的制度設計,屬于民心工程的一種,體現出特別重大的時代意義[2]。
首先,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和服務體系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有效措施舉措。現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依舊處于低水平發展進程中,要借助構建輻射城鄉、高效便捷、促公平、保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與服務體系,有效維護群眾文化權益,增強文化民生層次。
其次,是深入改革文化體制、有效推進文化事業進步的重要要求。我國應該以建設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切入點,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科學化與系統化,為發展文化事業提供無限動力[3]。
最后,是發揚核心價值觀、實現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任務。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和服務體系過程中,全面體現傳遞價值理念是公共文化服務具有的作用和功能,進一步拓展文化傳播陣地,為完成“中國夢”提供文化支持和精神動力。
二、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職能作用
(一)法規政策職能
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系統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系統就要健全法律體系、強化發展戰略;要全面體現各地區政府的政策與法規職能,以保證公共文化體系建立方向的正確性。首先,要深入分析我國目前公共文化體系的具體情況,可選擇SWOT分析法,根據不同方面因素設計發展規劃。其次,要構建完善的法律體系保障與規范文化事業的有效運行。
(二)財政幫扶職能
政府在構建公共文化機制與體系過程中,通過稅收與財政對其進行幫扶。首先,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系統進行直接投資,為其建設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其次,政府提供的財政補貼不但能夠處理公共部門資金籌集方面的問題,也有效刺激公共文化部門的發展。最后,政府制定較為健全的財政政策,支持各地區大力發展文化,發揮出政府的職能。
(三)人才培育職能
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系統期間,需要各方面人才。完善的培訓機制能夠為文化建設輸送大量人才,為人力資源發展提供保障。因此,政府要積極完善人才培育機制,增強培養服務水平,進而提升人力資源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健全人才培育機制,優化引進機制、健全培養機制、完善管理機制。政府在從人才引進到人才管理的每個環節都重視人才培養,進而推動文化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完善政府職能的策略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此過程中,政府要為建設公共文化體系奠定基礎、提供服務。政府職能部門要通過建立法律政策、強化保障機制、增加文化產品供給等策略完善自身職能。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
政府要對自身的職能進行準確定位,更好地建設公共文化體系,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政府部門既要遵守“以人為本”思想,提高服務范圍,真正滿足群眾文化需要,也要制定相關政策,將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到國家層面,更好地評價各地區政府文化服務建設的效果[4]。
我國應該通過法律規定不同公共文化服務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從資源配置、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建設基礎設計、管理體制、財政投入等方面制定強制性要求,規范公共文化服務不同主體的行為。隨著《公共圖書館法》的實施,進一步完善了法律體系,讓公共文化服務實現規范化與法治化。該法律根據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的要求,對各級政府在建設公共文化體系中的義務和責任予以明確,為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奠定基礎。
(二)政府要強化保障機制
政府要構建起一系列評估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評估指標體系,多層次、多角度監管和評價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施水平[5]。根據中央及各地區政府建設公共服務體系的相關要求,結合目前建設情況,要進一步強化公共服務體系的保障機制。
首先,完善文化建設考核機制。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門要將公共文化服務當作“一把手”工程開展,黨政領導要明確責任,建立起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局面,以文化實力和經濟實力的同時增長推動城鄉發展,實現考核上制定硬指標、政府方面大力支持、觀念上高度重視。
其次,積極實施市場化運作,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多元共同支持的建設格局。在文化服務提供時,將市場購買和政府提供妥善結合,通過政策吸引更多社會力量,支持民辦文化團體與文化機構的發展。對民辦文化機構在行業評估、隊伍培訓、資金扶持等方面提供政策傾斜,建立起廣泛參與、多元互補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
(三)政府要保證文化產品供給
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機制與體系過程中,要不斷增加文化供給。
首先,應把握群眾文化需求。政府部門要放下架子,深入群眾,有效處理群眾參與度較低、熱情不足的問題。及時了解群眾對文化需求,設計服務目錄,實施訂單式服務,將政府“送”和群眾“需”相結合,這樣的文化服務才能獲得群眾歡迎。
其次,要全面激發專業人才的創作熱情,不但要創作百姓喜歡的作品,還要多出精品。部分地區要全面發揮自身的文化優勢,重視挖掘、總結與傳播民間、民俗文化,設計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
最后,積極構建公共文化項目庫,組織廣場舞比賽、法律知識講座、社區科普活動、群眾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實現年度有聯歡、季季有演出、月月有培訓、周周有活動。
四、結語
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系統是艱巨且長期的任務,這個過程中政府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要明確政府職能,使其在各個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與系統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我們要在思想觀念上提高重視,建立起科學完善的公共文化體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有效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長期、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力.新疆縣域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研究[D].新疆大學,2017.
[2]明元.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
[3]陳福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文化治理能力[J].行政管理改革,2014(9):16-20.
[4]胡斯齊.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政府職能分析[D].長春工業大學,2013.
[5]尹丹.公共文化建設評估體系構建研究[D].蘭州大學,2008.
推薦期刊:《文化產業導刊》(月刊)創刊于2010年1月,是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兩大社科名校聯袂打造的我國第一家服務于文化產業的行業雜志。 《文化產業導刊》讀者定位:各級黨和政府相關部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文化產業各領域高層管理者以及有志于文化產業投資的各類投資家和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