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5月1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歌唱藝術表達了藝術家們的唱歌技巧,也是一種情感藝術的表達,和其他藝術相比,更要注意形式和內容上的統一,文章中也提到了學習聲樂是為了更好的鑒賞音樂作品,深入的分析音樂作品,對于音樂作品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關鍵詞:聲樂學習,歌唱藝術,音樂作品
對于歌唱的定義,在漫長的音樂發展史上曾留下過這樣的一句話:“我要強調歌唱中那感動聽眾的能力。”在唱歌的過程中,不但要唱出聲音,更要唱出情感,只有聲音和感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夠將藝術的真實表達出來,才可以讓聽歌的人也深深地沉浸在其中。而要想將這一點真正地做到,只有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才能夠非常快地進入到角色,并且真正意義上忘掉自我,然后將作品以更好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果不能夠準確地對歌曲思想的內容等進行分析,那么就算是再好的技巧和聲音,也無法將動人心弦的歌曲演繹出來。
聲樂和普通的理論學科相對比,是有著一定區別的,在大部分音樂院校當中,更多的是將其稱之為“技法課”,和小提琴等器樂課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毋庸置疑,對于剛剛學習聲樂的人來講,應該怎么對嗓子進行合理的使用,然后對聲樂的技法進行準確的把握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對于有著一定聲樂基礎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從事演唱或者是聲樂教學行業的人來講,如果僅僅對于部分發聲方法等技術有所知曉是根本不夠的。事實上,聲樂情感的體現,直接決定著聲樂所存在的價值。
不但如此,一個教者和唱者,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教歌者和唱歌者,更是演繹和解釋歌曲作品者,他需要自身所積累的音樂素養,還有自己所理解的樂器,然后對歌曲作品進行解釋和演繹,最終對聽者進行感染。而應該如何實現這一目的,就需要分析音樂作品,然后在對作品進行分析和理解的同時,明白音樂教學和演唱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對教學者,亦或者是對于演唱者而言,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只有對音樂作品進行準確的分析,才可以進行更好的處理,并且非常完美地對聲樂作品進行演繹。
一、深入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
生活是創作聲樂作品的源泉。不管何種聲樂作品,都有自己想要傳遞和表達的內容,它使作曲家對真實生活的感情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而且和當時創作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要想對作品中所具有的思想內涵進行更透徹的領會,并且對作品進行正確的表達,就需要相應地了解作品所處的時代等,然后對作品當中所描寫的事物和人物有一個正確的審視,以便更好地“再現”當時社會背景下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
基于此,就需要對和作品相關記載的資料和介紹,進行認真的分析和了解。比如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畢業歌》,此音樂作品的創作處于較為特殊的時代,即抗日戰爭時期。通過音樂的方式,然后對中華民族最艱難的時期進行了真實的刻畫,深刻地表達了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仍然懷著一顆為國而戰的決心。通過對作品的時代背景進行深入了解,可以對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對作品進行演繹。
二、分析理解作品的調式調性
在音樂思維當中,調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讓學生對各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深入的了解,可以明白調式各有各的不同。它是對不同民族音樂進行區別的一個重要特征,由于調式主音和音級各音之間的關系,主要是以從屬和傾向為主,這是讓調式特點和風格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礎。調式存在差異,其特點和風格也會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河南地區比較廣為流傳的民歌《編花籃》《不要責備我吧媽媽》,兩首民歌一樣是由七音階創作而成的,但是因為調式有著一定的區別,這兩首歌的風格也就有著非常大的差別。
對比歌曲的情緒變化而言,調式、調性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比如拿《江河水》這首聲樂作品來講,作者從“往事長回首”一段中,然后進入到“我想起當年時”的另外一段中,通過對遠關系轉調--G調轉A調的運用,讓音樂產生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意境,還讓每個樂段之間的情緒產生了非常明顯的對比,這個時候的音色可以從暗調明,這樣就可以對作品進行更充分的表現。對調式調性的變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可以讓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對情緒的調整進行更好的把握,不但如此,還包括音色所發生的細微變化及對情感的表達。
三、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構
事實上,曲式的重要之處在于其可以讓歌曲音樂當中的調性、調式等要素,成為一個不但和諧而且具有高度一致性的整體,從而一同完成塑造音樂形象的目標。讓學生明白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夠對作品的曲式結構進行準確的把握,就沒有辦法從全局出發,同時對一個音樂作品中主要的脈絡和情緒進行準確的把握和處理。
在實際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如果可以明白作品的曲式結構,然后理清音樂段落之間的層次、理清每層的關系,就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抒發情感,然后非常正確地表現出情感之間的變化等。比如《黃水謠》,這首歌曲的曲式結構,主要是以ABA三段曲式為主,第一段在進行情緒抒發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以深切的感情抒發為主,而第二段在進行情緒抒發的過程中,和第一段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第二段所抒發的感情主要是以悲傷的呻吟為主,而第三段在進行情緒抒發的過程中,和第一段和第二段進行對比就會發現,其所抒發的情緒更加悲慘、凄涼。
四、正確把握作品刻畫的形象和演繹風格
因為所處于的地理環境的差別,各個民族之間的語言還有風俗習慣等,也存在著非常大的不同,而且在表現音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唱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所演唱的音樂作品是屬于哪個民族的,歌曲所歸屬的地方,應該怎樣對作品的風格特點進行把握,怎樣在進行音樂作品演唱的過程中,可以貼切得更加緊密。
比如《紅梅贊》這首音樂作品,不管是民族風格上,亦或者是地方色彩上都非常濃郁,整首作品曲調婉轉優美但不失堅韌,將革命先烈江姐那種質樸和不屈不饒的形象刻畫得非常真實,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讓學生對這首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可以進行充分的理解,在設計音樂形象的過程中,應該使民族風格和音色等,塑造出質樸和頑強偉大的音樂形象。但是部分學生在實際進行演唱的過程中,并未對這首音樂作品進行認真的分析,反而將原本非常頑強、質樸的“江姐”表現成了歌廳舞女的形象。
要想對音樂形象和演唱風格進行準確的把握,就需要對音樂中的一些要素加強重視,比如節奏、速度等,因為它們在塑造音樂形象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應該對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要求學生一定要學習好音樂的其它理論基礎課。
歌唱藝術不但是對唱歌技巧藝術的一種表達,更是對情感藝術的一種表達,其要求形式和內容應該高度的統一。縱觀古今中外,在歌唱藝術中永遠將唱歌的感情擺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見,歌唱藝術中,感情永遠是不會改變的靈魂。
在進行聲樂教學還有聲樂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對技術方法的研究和學習,而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入地對音樂作品進行科學和系統的分析,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提供給歌唱者和教者某一時期作曲家的音樂風格,并且教會歌唱者和教者對聲樂作品進行透徹的感受,進而對作品進行更好的演繹,從而將作品發展成為屬于自己風格的音樂作品。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要想學好聲樂,就需要認真地分析和鑒賞音樂作品,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對音樂作品進行充分的了解后,游刃有余地對聲樂進行輕松的學習。本文深入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分析調式調性、分析作品的曲式結構、正確把握音樂形象和演唱風格四個方面著手,分析了鑒賞和分析音樂作品對學習聲樂所具有的重要性。事實上,通過對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發現鑒賞和分析音樂作品和學習聲樂之間是有著密切聯系的,正是因為兩者所具有的千絲萬縷的關系,才顯現出鑒賞和分析音樂作品的重要性,才給我們學習好聲樂指出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楊振英.高中音樂教學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3):164.
[2]張婷.音樂要素在高中音樂鑒賞的表現作用分析[J].音樂時空,2012(A4):52.
[3]趙雅柔.鋼琴音樂作品在髙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4]陳毅彬.高校音樂作品鑒賞課程融入聲樂的教學創新實踐探究[J].北方音樂,2015(16):90-91.
相關閱讀:音樂方向的論文在哪里可以發表
在新的課改中,音樂課程也出現了新的標準,每位音樂教師也有了新的使命,音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終身學習的思想,開拓思路,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加強業務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才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對于自身的職業生涯也是很有幫助的,也可以為評職稱做出鋪墊,出音樂改革方向相關的論文用于評職,使音樂類的論文投稿到文學類期刊,更容易成功,下面小編根據論文發表多年的經驗,整理出可投稿音樂論文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