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2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是新時期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產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文章通過建立指標體系,從客源需求、資源稟賦、支撐條件和產業效益等4個方面測度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以長株潭城市群為研究區域,運用2010—2019年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在數據標準化和以熵權法確認指標權重的基礎上,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障礙因素診斷模型,揭示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并解析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障礙因素。結果顯示:長株潭城市群鄉村旅游發展水平持續增長但區域發展不平衡,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分別在高水平和低水平區間內增長,存在“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演化鎖定現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旅游發展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主要障礙因素存在差異。城市群中心城市宜采用宏觀的“調結構”舉措,非中心城市則可采取微觀的“抓服務”“促消費”等策略來提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評價;鄉村振興;障礙因素;長株潭城市群
0引言
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4]。在城市群地區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既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先進理念,也是契合“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重大需求[5—7]。近年來,圍繞鄉村旅游發展的相關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鄉村旅游論文:鄉村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從研究內容看,一是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和空間分布,涵蓋鄉村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8,9]、鄉村旅游景點分布格局[10]等;二是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振興的關系,包括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耦合關系[11]、鄉村旅游驅動鄉村振興的國際經驗[12]、理論框架[13]和地方實踐[14]等。從研究區域看,主要集中于省、市、縣、鄉等單一行政單元[15]或民族貧困區域[16],但對城市群地區的研究相對不足。
從研究方法和理論視角看,主要基于相關理論探討[17],運用GIS空間分析數據[16]、訪談和線上文本數據[18]、面板數據[19]等,分析單一行政單元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缺乏對城市群地區鄉村旅游多維度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和鄉村旅游發展障礙因素的診斷。鑒于此,本文以長株潭城市群為研究區域,在構建鄉村旅游發展水平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采用多指標綜合評價法、障礙因素診斷模型,對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展開研究,深入分析長株潭城市群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隨時間演變的趨勢及其障礙因素,為推動城市群地區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決策參考。
1研究設計
1.1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鄉村旅游是以農業為基礎、以鄉村性為核心、以城市居民為客源、以鄉土景觀為資源,為旅游者提供休閑旅游服務的產業。本文在借鑒以往學者成果[11,20]的基礎上,針對城市群地區的社會經濟特點,構建了包括客源需求、資源稟賦、支撐條件和產業效益等4個維度的指標體系,并遵循科學性、合理性等原則選取反映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二級指標。其中,客源需求反映客源市場的規模和消費能力;資源稟賦體現了鄉村旅游的供給水平,即吸引旅游者的休閑旅游景區景點的數量和規模等;支撐條件則反映了鄉村旅游發展所需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以及配套的接待和服務能力;產業效益則表征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經濟屬性。
1.2熵權法和多指標綜合評價法熵權法,即信息熵,用于衡量一項評價指標的離散程度。離散程度越大,表明其對最終評價結果所造成的波動越大。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則在熵權法確定指標權重的基礎上,通過計算綜合得分對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設有m個對象和n項評價指標,第i個對象的第j項評價指標的原始數值用aij表示。由于各項評價指標的單位、數量級以及指標的正負指向性均存在不同,所以對原始數值進行標準化處理。
1.3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障礙因素診斷模型
障礙因素診斷模型采用3個指標進行分析和診斷,即因子貢獻度、指標偏離度和障礙度。其中,因子貢獻度cj代表該因素對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影響程度,在本文中為該因素的權重wj;指標偏離度dij代表該因素與理想值之間的差距,設為標準化值xij與100%的差值;障礙度Fij為影響因素對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影響值,該值的大小可體現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中障礙因素的主次排序。
長株潭城市群涵蓋長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的中東部地區。作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兩型建設”為這一地區鄉村旅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資源和環境基礎[21]。本文選取長株潭城市群作為研究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典型區域。本文所需的社會經濟統計數據來源于2011—2020年的《湖南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長沙、株洲、湘潭三市2010—2019年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相關政府工作報告。鄉村旅游所需數據來源于湖南省文旅廳和湖南省農業廳。對于缺失的部分數據,采用插值法進行填補。
2結果與分析
2.1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評價
本文采用熵權法對長株潭城市群2010—2019年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各項指標進行客觀賦權。從時間變化來看,長株潭城市群鄉村旅游發展水平持續增長。根據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綜合得分,2010—2019年,鄉村旅游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10—2016年的緩慢增長階段,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較為平緩,穩中有升;從2017年開始,鄉村旅游發展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這與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各部委大力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一系列舉措緊密相關。從不同區域來看,長株潭城市群內部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不均衡。株洲和湘潭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和趨勢大體相當,而長沙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則遠高于株洲和湘潭。
這說明,即使在地理位置相鄰且城市之間社會經濟聯系緊密的城市群內部,中心城市(長沙)和非中心城市(株洲和湘潭)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差距仍然較大,中心城市在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上占據絕對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對比鄉村旅游發展狀況可知,2010—2019年,株洲和湘潭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綜合得分已經分別從0.1022和0.0940增長到0.4049和0.4168,增長速度十分可觀,但也僅與2010年長沙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綜合得分0.4115大致持平。這說明城市群非中心城市的鄉村旅游發展勢頭雖較為強勁,但由于起步較晚、起點較低,當前仍未能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
與之不同,長沙作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同時也是湖南省的省會城市,擁有更為便捷的交通條件、更好的基礎設施和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較高,旅游消費能力相對更強。因此,未來長沙應該利用其優勢,繼續保持鄉村旅游的高水平發展,而株洲和湘潭則需要明確其鄉村旅游發展的優勢和劣勢,采取措施,有針對性地提高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進一步發揮潛力。從不同維度來看,長株潭城市群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不同維度的分值有升有降,呈動態變化。市場需求的分值從0.0369攀升到0.1743,市場需求強勁,體現出鄉村旅游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產業效益的分值從0.0261上升至0.1665,說明鄉村旅游能夠為當地帶來較好的經濟收益,證實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鄉村旅游的發展可以切實轉化為農戶收益,實現鄉村產業興旺,推動鄉村振興。資源稟賦方面,其分值從0.0289穩步上升至0.0983,這說明不斷有資本投入鄉村旅游的建設和發展中,并進一步開發了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了鄉村旅游的產品供給。但與此同時,支撐條件的分值從0.1107上升至0.1249后又回落到0.1089,這說明長株潭城市群與鄉村旅游發展相關的公共基礎配套和產業服務體系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2鄉村旅游發展障礙度分析
本文運用障礙因素診斷模型,對長株潭城市群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各評價指標的障礙度進行計算,識別各城市2010—2019年的障礙因素。鑒于各城市相鄰年份的部分障礙因素雖有差異,但主要障礙因素具有一定共性,因而以3年為間隔進行分析。此外,本文僅列出排在前5的障礙因素及其障礙度以便于觀察。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障礙因素的類別和障礙度都處于動態變化中。
從時間變化來看,綜合三個城市障礙因素的變化可知,第一階段即2010—2016年,三個城市的障礙因素基本保持穩定,但排序略有微調。第二個階段即2017年開始,三個城市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障礙因素的排序變化較大,且原有的部分因素如旅游總收入不再是最主要的障礙因素,而新的因素如旅游人均花費、星級景區數量的排序進入前5。
具體來說,最初旅游總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對長沙鄉村旅游發展的障礙作用較大,旅游總收入不足以支撐鄉村旅游業的持續發展。但隨著時間的變化,旅游總收入持續增加,其障礙作用逐漸減弱。值得關注的是,2013年以來,旅游總收入占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取而代之成為阻礙長沙鄉村旅游發展最大的因素,且這一因素的障礙度仍在持續上升,這反映出旅游總收入占第三產業產值的比重雖然有所增加,但該比重仍然偏小。
長沙作為長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第三產業較為發達,但旅游業占比不足,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與長沙類似,株洲和湘潭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最初受旅游總收入的影響也最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旅行社數量成為當前兩市共同面對的第一障礙因素,這說明鄉村旅游有賴于旅行社的營銷推廣,旅行社數量少和布點不足限制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對比株洲和湘潭,此前最大的障礙因素旅游總收入對湘潭的影響已經大大降低,但對株洲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仍有較大阻礙作用。這說明,株洲的旅游總收入仍偏低,株洲應在提升鄉村旅游人數的同時,在經濟收益方面尋求突破。
從不同區域來看,各城市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障礙因素雖然隨時間有所變化,但旅游總收入占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和旅游總收入占GDP比重一直是長沙的主要障礙因素,這體現了鄉村旅游與第三產業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關聯十分緊密,其共同影響長沙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與之不同,旅游總收入和旅行社數量則一直是株洲的主要障礙因素,亟須突破。湘潭的主要障礙因素最為穩定,旅游總收入、旅行社數量、住宿設施數量和公路通車里程始終占據著主要位置。由此可知,湘潭的鄉村旅游在各方面的發展較為均衡,未見突破性的成效。
從單因素來看,2010—2019年,旅游總收入、旅行社數量和旅游總人數是長株潭城市群最主要的三大障礙因素。其中,旅游總收入出現的頻率最高且排序靠前,是第一障礙因素,緊隨其后的是旅行社數量和旅游總人數,兩因素出現頻率一致,但旅行社數量的排序更靠前,說明其對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阻礙作用更大。旅游總人數雖然排序靠后,但頻率較高,屬于基礎性的障礙因素。由于旅游總人數一直以來都深刻影響了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因此擴大客源市場、爭取回頭客,是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
從維度來看,通過分維度計算三個城市不同年份的障礙度可知,長沙的鄉村旅游一直以來在產業效益維度遇到的障礙最大,產業效益最直接的體現是其經濟屬性受到影響,因而長沙的鄉村旅游發展屬于經濟障礙型。株洲2010年、2013年和2016年的客源需求維度的障礙度最大,因此屬于需求障礙型,但在2019年,株洲的支撐條件障礙度最大,從需求障礙型轉變為配套障礙型。湘潭在以上年度均表現為支撐條件的障礙度最大,因而劃歸為配套障礙型。這表明株洲和湘潭的鄉村旅游發展亟須推進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方面的建設。
3結論與啟示
本文以我國中部典型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為案例區域,在建立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利用2010—2019年的統計數據對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在揭示研究區域鄉村旅游發展所呈現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基礎上,對阻礙其發展的障礙因素進行診斷,得到以下結論和啟示:
(1)2010—2019年,長株潭城市群的鄉村旅游發展經歷了兩個增長階段,并形成了兩大區域類型。兩個增長階段是指,2010—2016年的緩慢增長階段和2017年之后的快速增長階段。兩大區域類型是指城市群內部中心城市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在高水平區間保持增長,非中心城市在低水平區間內持續增長,總體表現出“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發展演化鎖定狀態。此外,這一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在客源需求、資源稟賦和產業效益方面均表現較好,但其社會支撐條件出現小幅下降,這與整體的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增長趨勢不相協調,表明今后在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體系構建方面還有待加強。
(2)與長株潭城市群鄉村旅游發展的兩個階段相對應,其主要障礙因素在2010—2016年較為穩定,在2017年之后的快速增長階段變化較大。基礎性障礙因素如旅游總人數的障礙度逐漸降低,旅游人均花費和景區景點數量成為新的主要障礙因素。這說明,未來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應關注客源數量的增長,更應關注數量增長基礎上的經濟效益提升。各地可以通過創建或升級改造鄉村地區的星級景區景點,以及延長旅游者在鄉村地區的停留時間等方式,增加鄉村旅游對鄉村地區的經濟貢獻。
以上結論表明: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伴隨客源、資源、區域支撐條件和產業效益方面的同步發展,鄉村旅游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而在城市群地區,不同城市的社會經濟地位不同,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存在“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發展演化鎖定現象。各城市應找準障礙因素,認清障礙類型,有針對性地發展鄉村旅游。
城市群中擁有優勢地位的中心城市可從宏觀角度“調結構”,關注鄉村旅游在第三產業以及整個經濟發展中的比重;而非中心城市則可以從微觀角度“抓服務”“促消費”,基于地域鄰近性,借助旅游企業的營銷推廣優勢,宣傳推介當地鄉村旅游,吸引其他城市的客源,并通過修繕鄉村公路、建設景區景點、完善特色民宿等措施,增強游客的可進入性,延長游客的停留時間,以滿足城市居民追求“詩意田園”的鄉村休閑度假需求,并進一步促進客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城鄉間流動,助推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和生活富裕等為內涵的鄉村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1]LiuY,LiY.RevitalizetheWorld'sCountryside[J].Nature,2017,548(7667).
[2]黃震方,陸林,蘇勤,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反思與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34(8).
[3]劉彥隨.中國新時代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J].地理學報,2018,73(4).
[4]姜長云.科學理解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導向[J].管理世界,2018,34(4).
[5]GaoJ,WuB.RevitalizingTraditionalVillagesThroughRuralTour⁃ism:ACaseStudyofYuanjiaVillage,ShaanxiProvince,China[J].TourismManagement,2017,(63).
[6]向富華.鄉村旅游開發:城鎮化背景下“鄉村振興”的戰略選擇[J].旅游學刊,2018,33(7).
[7]殷章馨,夏贊才,唐月亮.鄉村旅游市場細分的統計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8,(20).
[8]王昌森,張震,董文靜,等.鄉村振興戰略下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耦合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9,(13).
作者:殷章馨1,唐月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