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8月18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延慶區屬于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在延慶區內有媯水河和白河兩大河流,媯水河屬于延慶的母親河,是貫穿全區的骨干河流,是世園會、冬奧會周邊最重要的天然河流,直接注入官廳水庫。白河發源于河北省,由西向東穿過東部山區經懷柔區注入密云水庫。做好小流域清潔工作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延慶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的開展措施。
關鍵詞:延慶區;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
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能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保障,為群眾提供優良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生產發展,幫助群眾改善生活質量,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針對延慶區做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能夠有效減少水源污染問題,恢復水體生態功能,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
一、延慶區水土流失特點分析
在北京市水土流失多集中在汛期,來沙也往往集中于幾場比較大的暴雨洪水,很多地區一次暴雨之后的侵蝕量占據了全年總侵蝕量的60%以上。根據2012年北京市第一次水務普查數據顯示,延慶區土壤侵蝕類型主要為水蝕,土壤侵蝕面積340.78km2,占全區總面積的17.1%。其中輕度侵蝕面積261.88km2、中度侵蝕面積63.01km2、強烈侵蝕面積13.98km2、極強烈侵蝕面積1.59km2、劇烈侵蝕面積0.32km2。水土流失面積大幅度下降,治理成果顯著。
二、延慶區水土保持特點
水土保持工程綜合性、系統性特點非常強,在水土保持工程實施過程中,會涉及到較多的學科知識,例如林業、農業和水利。水土保持的地域性特點也很強,不同的鄉鎮包含不同的自然條件,當地經濟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理措施[1]。延慶山區面積非常大,因此在水土流失治理哦給你做中有自己的工作特點。延慶整體生態環境比較好,但是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比較落后,因此需要多方部門共同協調合作完成工作,例如財政部門、環保部門、農業部門、林業部門和水利部門等,只有做好大量的協調工作,才能夠真正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延慶區小流域治理工作開展問題及解決措施
1.治理和開發相結合
在延慶區小流域治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除了需要綜合考慮治理水土流失需求之外,還要綜合考慮農民的糧食生產、燃料、人畜飲水、農業生產條件等基本要求,不斷提升當地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每一條小流域屬于治理水土流失的單元,做好小流域綜合治理不僅需要做好水土流失的控制,改善當地生態環境,還需要做好科學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水土資源工作。
2.把生物治理措施和工程治理措施相結合
在小流域生態清潔治理過程中,工程治理措施包括梯田修整、樹盤、蓄水池措施,跟生物治理措施喬灌草相結合,把小流域當成為整體進行綜合治理。北京市水務部門采取了構筑三道防線,共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首先是生態修復防線,封山禁牧,減少人為活動,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恢復當地的植被。要做好生態治理防線,積極以水源地為中心改造26000個農廁,建立農村垃圾村收、鎮收和縣處理的管理機制,在種植結構中減少農藥使用量。最后是建設生態保護防線,在密云、懷柔水庫上游的16條一級支流以及潮白河、永定河、溫榆河、拒馬河等喝到實施禁沙、封河育草育灌,建設生態河道。
3.把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相結合
在延慶區開展綜合治理措施,當地的水土流失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減輕洪水風沙自然災害的影響,提升了流域內生態環境水平。通過科學合理的治理工作開展,當地土地的利用結構更加科學合理,土地的生產率不斷提升,土壤肥力也在不斷提升,水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能夠為當地流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通過保護水源,改善小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能夠提升生態的清潔度,減少流域污染問題的出現,促進當地產業的創新發展,提升了當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處理好水源地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關系
在當地經濟發展過程中要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重要性,認識到發展是第一要務、保水是第一責任、生態是第一資源的重要理念,在當地建設文明生態文化,促進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
1.樹立生態涵養生態發展理念
延慶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把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結合在一起,通過保護生態環境來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形成寶貴的自然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的雙重發展[3]。
2.做好保護和發展的規劃工作
在小流域建設工作中要把水源保護區當作為整體開展工作,認真的做好當地區域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包括保護和發展總體規劃、生態涵養規劃、生態經濟規劃和生態產業發展規劃等工作,能夠為接下來的工作貫徹落實環節提供科學依據。
3.重點發展生態經濟
針對水源保護區不能單純的強調保護工作,還需要堅持合理開發、水續利用的原則,按照生態涵養規劃的前提條件轉化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當地的生態經濟。可以在當地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和生態文化,完善當地生態產業、生態經濟的發展政策,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為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政策支持。
五、水源地水土保持工作開展特點
水源地保護指的是針對當地水源地的污染做好防護措施,確保當地水源周圍環境能夠得到特殊的保護。一般水源地的保護工作開展遵守保護工作有限、防治污染工作配合,有效保障水質安全的重要原則[4]。在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重視水源地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在地表飲用水水源地準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當中,要禁止設施排污口,不能直接朝著水體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周圍建設項目禁止向水體或者是河道排放建筑垃圾和污染物。要禁止出現非法采礦、毀林開荒以及破壞當地植被的行為出現。絕對不允許使用化肥,會對當地水體產生非常嚴重的污染。在當地水源地周圍不能堆放、存儲和填埋垃圾和污染物,一切對于水體會造成污染問題的行為都屬于禁止行為。在飲用水水源地以及保護區域當中,除了水利工程建設以及保護水源地水質安全的建設項目之外,其他任何有可能會對水體造成污染的活動都不允許。
水資源論文投稿刊物:中國水土保持(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水利部主管、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辦的對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水土保持綜合性科技期刊。初名《水土保持》,為雙月刊,內部發行。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延慶區發展過程中,要認識到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開展的重要性,積極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工作實踐,保護好首都的水資源,探索水源保護新措施,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秦余華.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探析[J].科學技術創新,2020(12):68-69.
[2]肖娟花,于興修,馬方正,李明蔚.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效益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水土保持,2020(03):62-65.
[3]郭春梅,賀鴻文.延慶縣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成效[J].中國水土保持,2007(09):43-44.
[4]劉銀山.延慶縣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的幾點做法[J].中國水土保持,2007(09):50.
作者: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