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12月2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主要對黑龍江省農戶展開了調研,充分了解了所種植農產品的銷售情況,并且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農戶群體的現狀,對黑龍江省農產品的“互聯網+”營銷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互聯網+”農產品品牌策略,以及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策略,主要是探討了線上網絡營銷渠道的運行方式,并指出開辟網上營銷渠道,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已成為黑龍江農產品營銷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互聯網+”,農產品,營銷模式
黑龍江省是全國大省,也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在我國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穩定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有效供給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給現代農業帶來了諸多的挑戰,“互聯網+農業”已成為農產品營銷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農業營銷必須堅持的方向。但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它的實現在很多農業商戶或企業出現了一種瓶頸,農產品銷售難、推廣難。需要深入探討“互聯網+”時代下農產品營銷模式的新思路,促進黑龍江省“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與推廣。
一、當前農產品銷售情況的調研
根據黑龍江省13個地級市耕地面積的比例抽取了調研農戶,通過渠道搜集了350名農戶的電話號碼,運用了電話調研的方式,實施本省農產品銷售情況調研,向農戶詢問了種植農產品品種、運用的銷售方式等問題,在他們的配合下最后完成有效問卷328份。
(一)農戶所種植的農產品品種
通過本次調研顯示,黑龍江省地級市所種植的農產品品種中,玉米為主要的種植品種,占總數的66%,種植黃豆的占17%,種植水稻的占14%,種植蔬菜和西瓜的占1%。種植土豆、白瓜子和花生的占0.33%。其中在佳木斯,有56%的人種植玉米,有28%的人種植水稻,有16%的人種植黃豆。而在黑河有53%的人種植水稻,有42%的人種植玉米,有3%的人種植西瓜。通過調研可知,黑龍江省有一半以上的農戶種植玉米,排在第二位的是水稻。
(二)農戶家農產品目前所運用的銷售方式
通過對受訪者農產品所運用的銷售方式的調研顯示,有73%的銷售方式為收購,自己銷售的占總人數的13%,送去糧庫的占總人數的4%,送去烘干塔、合作社、米業的占的比例比較少,僅占總體的1%-5%之間。其中佳木斯市比較具有代表性,在佳木斯地區采用收購方式的占總體的90%,糧庫和烘干塔方式各占5%。通過調研可知,農戶現有的主要銷售方式為收購。
(三)農戶現有銷售方式的效果
通過調研顯示,黑龍江的農戶有53.1%的人覺得目前這種銷售方式效果不好,有37.7%的人覺得這種銷售方式效果一般,有9.2%的人覺得這種銷售方法效果好。其中,大慶有89.3%的人覺得這種銷售方式效果不好,有10.7%的人覺得這種銷售方式的效果一般。在齊齊哈爾有53.3%的人覺得現在銷售方式的效果一般,有44.55%的人覺得這種銷售方式的效果不好。通過調研顯示,現在黑龍江農戶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覺得現在這種銷售方式效果不好。
(四)農戶的銷售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對比
通過調研顯示,黑龍江省農戶的銷售價格有73.7%的人低于市場價,有21.5%的人與市場價相同,有4.8%的人銷售價格比市場價高。由此可知黑龍江省農戶的銷售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價。
(五)農戶每年種植的農產品的剩余情況
通過調研顯示,黑龍江省農戶所種植的農產品有81.1%都沒有剩余,有18.9%的人有剩余。由此可知黑龍江省農戶大部分都沒有剩余農產品。同時調研顯示,黑龍江省農戶所種植的農產品剩余的大部分都為玉米。
(六)農戶運用網絡銷售方式的情況
通過調研顯示,有99%的人沒有用過網絡銷售,只有1%的人用過網絡銷售的方式。由此可知黑龍江省大多農戶都沒有用過網絡銷售。少數幾個農戶用過網絡銷售的方式就是網店銷售模式,并覺得網絡銷售的效果挺好。
(七)農戶嘗試網絡銷售的意愿
通過調研顯示,有52%的人不愿意嘗試網絡銷售,有48%的人愿意嘗試網絡銷售的方式,由此可知黑龍江省農戶有一半的人愿意嘗試網絡銷售。通過本次對黑龍江省農戶的電話訪談調研,我們了解了黑龍江省農戶的基本情況,并對調研問卷進行了整理分析得出以上結論,為“互聯網+”時代下黑龍江省農業產品營銷模式的探討提供數據依據。
二、“互聯網+”環境下黑龍江省農產品營銷模式探討
(一)黑龍江省“互聯網+”農產品品牌策略
黑龍江省農業企業與農戶首先要進行品牌塑造,使農產品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讓消費者享受到真正放心和健康的農產品。
1.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嚴格管控質量
種植農產品要樹立質量意識,嚴格把控質量關,選用優良品種以及非轉基因品種種植,施用農家肥、有機肥,采用人工除草等方式,杜絕化學成分侵蝕。從選種、種植、施肥、一直到收割,全程實現實時監控。因所剩余的農產品大部分都為玉米,可以開展與玉米深加工有關的農業項目。
2.塑造農產品品牌,建立品牌網站
創立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品牌,設計產品的品牌包裝,進行品牌宣傳,同時建立品牌官方網站,并建立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等網絡門店,實現品牌線上線下多渠道推廣。不僅便于消費者更好的了解產品,更加擴展了品牌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
3.設計多種包裝,制定合理的價格
原有的銷售方式使大部分人所賣的價格都低于市場價,農戶增產不增收現象比比皆是,主要原因是傳統農業經營導致產銷脫節、供求不通,所以首先要進行了解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根據不同的需求情況設計多種類型的包裝規格,根據產品成本加上合理利潤空間,從而制定出有力的價格。
(二)黑龍江省“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渠道策略
通過完善現有銷售渠道,形成自建渠道與合作渠道相結合、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相結合的O2O融合銷售網絡。
1.建立自營渠道
首先要按品種或按地域組建合作社,每個合作社建立自己品牌的實體店和官方網站,自建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等平臺自營店鋪,可以配備專業人士手把手指導農戶進行網絡銷售,組建網絡自營團隊,進行線上互動營銷。同時也要組建自己的直銷隊伍,直接面對企業客戶進行產品營銷,也要走出家門開發新市場,可先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建立線下營銷旗艦店,后期逐漸拓展到二線城市,并通過線上和線下兩條自營渠道形成支撐,擴大產品銷售規模。
2.建立多渠道合作平臺
線上合作可以尋找信譽良好的線上店鋪進行合作,可以靈活采用經銷、代理等合作方式。線下合作渠道可以靈活多樣,在一二線城市合作建立線下加盟店、與高端餐飲企業合作設立餐飲場所產品展銷區、與商場合作建立產品展銷中心等。
3.強化線上線下渠道融合
在線下渠道就地服務于客戶,為客戶提供消費體驗、產品、售后服務的同時,通過網店、網站、微信、微博、公眾號等配合O2O營銷,實現銷售渠道和銷售網點最大限度的接近客戶。自建渠道與合作渠道相結合,以實現農產品銷售增長的目標。
總而言之,“互聯網+農業”已成為農產品營銷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農產品營銷必須堅持的方向,在黑龍江省這個農業大省內尤為重要,加強農產品網絡營銷,繁榮農村經濟勢在必行。“互聯網+”農產品營銷模式是引導農業經營主體順應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趨勢樹立農產品特色品牌,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產銷對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從而推進黑龍江省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淑波.基于“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營銷模式創新研究[J].現代商業,2018(6).
[2]田英偉“.互聯網+”視域下黑龍江省農產品網絡營銷模式評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6).
[3]梅鵬,田淑波.交易成本視閾的“O2O”與新型農業經營模式[J].商業經濟,2018(4).
[4]朱娜,齊冰.淺談互聯網+訂單農業發展與金融市場[J].鄉村科技,2018(3).
經濟類期刊推薦:《現代商業》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對商業流通經濟的研究與探討,通過匯集高等院校、學術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實戰派的寶貴經驗,集學術性、前沿性、實踐性為一體,從而達到打造科研人員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平臺,推動商業經濟研究的發展,為研究者和經營者提供借鑒和思考。本刊是一本關注商業流通領域理論研究、商業技術應用、經理人經營管理的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