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26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岳麓書院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是有一定分量的,之所以能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文脈不息,一個最大特征是始終與歷史同步、與時代同行,把“愛國務實”作為辦學興教的育人主題和價值追求。習近平同志在岳麓書院考察時指出,“湖南人才濟濟,代有才人出,有報效祖國的股肱之臣、棟梁之材,歷史上這樣一種傳承,對我 們這個地方風氣的影響是很深的”①,并叮囑廣大學生“不負時代的重托,繼續傳承湖湘之地這樣的一種精神,經世致用”②。
深刻領悟習近平同志這一重要論述,在傳承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中汲取愛國養分,匯聚報國偉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一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的精神內核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貫穿不同歷史時期,得益于岳麓書院先賢在歷史時空中接力賡續的價值自覺,彰顯了岳麓書院的愛國風范、愛國氣派和愛國形象,醅釀并形成了獨特的精神內核,成為岳麓書院師生的情感共識與心理體認。
愛國主義論文: 國外愛國主義教學體系對國內語文教育的啟發
(一)“心憂天下”的愛國底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理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影響,會造就不同的文化品性、習俗風情和行為習慣,久而積淀為符合該地域特色的群體氣質與精神風貌。正如黑格爾所言,“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山勢使人離,水勢使人合。”①岳麓書院雖位于三面環山的湖湘大地,但從未封閉排外偏安于一隅,而是始終懷有關照國家和世界的大格局。
歷史上,湖南就是多民族交錯聚居之地,特別是一些知名的愛國文人士子貶謫流放到此,他們身上所攜帶的憂國理念和家國情懷在湖湘大地傳播和生根發芽,讓“湖湘士子乃至普通百姓耳濡目染、心靈感知最多、最經常”②,直接影響和塑造了岳麓書院師生心憂天下、忠貞報國的精神信念。無論是力主“把抗金復仇作為治國大綱”③的張栻,還是南宋末年“荷戈抗元,死者什九”的岳麓書院儒生,或是“抬棺西征”收復新疆的左宗棠,再是以死明志、以身殉國的陳天華,他們無不撥動著歷史的琴弦,奏響了岳麓書院高昂豪邁的愛國樂章,奠定了愛國主義傳統的主基調。
(二)“敢為人先”的愛國品質
從先秦“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到近代“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敢為人先”始終是岳麓書院愛國主義的鮮明特征,貫穿岳麓書院人才培養的歷史進程。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中,“湘省士風,云興雷奮”,每個階段都有“岳麓巨子”身先士卒、一馬當先的報國感召力。“知器械不足”,先有陶澍、魏源等人,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發出“開眼看世界”的先聲;再有曾國藩、胡林翼、郭嵩燾等人,推行洋務運動,希求富國強兵。
“知政治體制不足”,先有譚嗣同、唐才常等人,力求通過“戊戌維新”推翻封建統治、實現資產階級政治改良;后有黃興、蔡鍔、宋教仁等人,積極投身資產階級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國;再有毛澤東等人,寓居岳麓書院期間,興辦“全國最有分量”的《湘江評論》,探索建設“岳麓新村”,發出立志“改造中國與社會”的時代先聲。盡管他們的政治理念不同,但毫無例外都旨在踐行報國志向,走在時代前列,使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成為引領民族復興和國家進步的重要驅動力量。
(三)“砥礪革新”的愛國情懷
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穿越時空、歷經千年而不衰,特別是在近現代中國大放異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從國家與民族的需要出發,圍繞不同的時代主題和歷史任務,在國家發展與復興、啟蒙與覺醒、憂患與圖存的多重變奏里,既保持定力、堅守傳統,又吐故納新、兼收并蓄,在適恰的文化自覺與精神認同中探尋和實踐愛國情懷。
具體而言,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中的愛國情懷,從早期的憂國憂民意識到中后期的自立自強主張,再到現代意義上的愛國主義精神,始終以“精忠報國”的身份自主、情感自主和文化自主為德性特征,根植于對國家和時代的倫理大義,致力于探索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前進道路,創設個體對湖湘和國家認同的文化心理環境,捍守思想道德的認知取向,激發情感共鳴和價值共識。正是一代代岳麓書院先驅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在傳承中開拓進取,積淀了愛國的深厚情懷,形成了愛國的榜樣效應,呈現出強大的精神牽引力和鮮活的文化生命力,對岳麓書院的愛國主義風尚產生了極其深遠影響。
(四)“經世致用”的愛國理念
修學研道的理想境界在于關注社會現實和人民所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做到知行合一,這歷來是岳麓書院治學育人的基本原則。兩宋時期,面對國家內憂外患的形勢,岳麓書院先賢樹立了強烈的危機意識,認識到把傳習理學同經邦濟世緊密結合的極端重要性,開始轉向“求仁履實”。從胡安國以《春秋》為“經世大典”,主張“強學習行,以圣人為標的,志于康濟時艱”④,到胡宏將心性義理之學與經世致用相結合的“明體”“致用”的“圣人之道”,再到張栻奉行“知行并發”“以傳道而濟斯民”,無一不是出于改造和服務國家的目的。正是這種讀經、明體、致用相統一的實踐邏輯,不僅為“經世致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更使“經世致用”成為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的內核特質。
明清以降,王夫之集百家之大成,在朱熹“即物窮理”認識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天而言之,萬物之實體而有其理”①,強調“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將“經世致用”理念推向極致,適應并推動實學思潮發展,使岳麓書院出現復興和高度繁榮。日后,無論時局如何變化,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中的“經世致用”理念歷久彌堅,內化為岳麓書院師生共同的價值操守和行動綱要。
二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的當代價值
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綿延于千年歷史的血液脈搏中,熔鑄在民族崛起復興的精神追求里,沉淀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它超越歷史階段變化的“瞬時性”和服務功能樣態的“單一性”,表征了與時俱進的時代張力和兼容并包的價值張力。
(一)為民族復興偉業凝心聚力
從古代書院到近代學堂再到現代高等學府,千百年來岳麓書院始終秉承傳道濟民、愛國務實的教育理想,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材,為維系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國家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不僅具有歷史傳承性,依托和延續了既有的愛國底蘊;而且具有功能延展性,回應了不同時期的發展需要。正是這些特性,使其具備超越時空局限、超越社會形態、超越階層隔閡的強大感召力和凝聚力。
立足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②而弘揚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實質上就是施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激勵湖湘學子從中汲取情感啟迪,感悟其提供的生命意義和生存價值的范式,在“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與豁然、“強國必定有我”的擔當和豪情中,構筑愛國共同體、擘畫報國同心圓、匯聚強國磅礴力,形成并肩并力齊興事業、同向同行共創未來的態勢和局面。
(二)為社會和諧穩定夯基固本
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映射著歷史變遷、社會變革的時空情境,承載著愛國憂民的岳麓先賢、書院師生的政治追求與對社會和諧穩定的美好期冀,其內蘊的價值訴求、家國情懷、務實精神衍生為社會所認可與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德性道義。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囊括了不同時期愛國志士的濃厚愛國情、高遠強國志和偉大報國行,是被歷史反復檢驗、被實踐反復證明的優秀傳統文化理念,澎湃著湖湘文化薪火相傳的前進力量,蘊藏著永不過時的愛國密碼和處世智慧。
在新時代的語境下,要充分認識到“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③,而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可以將湖湘學人對祖國的愛投射到執政黨和現實社會上,轉化為自律意識和行為準則,從而為個人的言行劃定邊界、提供約束、進行評價,引導大眾正確處理好國家利益、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規避與消弭利益沖突,調節與改善社會風氣,在正確的道德行為、政治遵從和法律規范的牽引下,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
(三)為個人全面發展提供指南
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是湖湘文化愛國主義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耀眼的精神財富,沿襲并傳承了數千年中華文化的風骨與氣節,根植和波展于一代又一代愛國志士、游人墨客、莘莘學子的思維與品性里,起到跨越時空涵育價值觀念、滋養精神生活和豐富情感世界等作用。當前,國內外的價值碰撞與交流帶來多元化選擇,對一些人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產生影響,少數人易迷失在價值紊流中,難以確證社會主流要求與個人發展訴求相契合的坐標基點,不利于個人的全面發展。
而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通過教育與浸潤的方式,能夠激活個體的愛國能量,在榜樣示范與自我內化中促進自身覺醒,堅定以愛國為準繩,弘揚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攀升,人們對社會精神文明發展有更多的期待和訴求。岳麓書院的愛國主義傳統作為極其寶貴的精神養分,有助于提振愛國熱情、強化愛國理性和弘揚愛國精神。
三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的賡續路徑
立足新時代,“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①,需要強化愛國主義教育,這為傳承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提供了契機和動力。只有牢記和踐行習近平同志“繼續傳承湖湘之地這樣的一種精神”②的囑托,才能讓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在時代賡續中永葆生命力和深遠影響力。
優化環境是賡續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的要務。一方面,要抓好陣地建設,讓“走進來”的受眾有“獲得感”。岳麓書院不僅是旅游勝地、研學基地,而且是湖南當之無愧的文化名片、傳播窗口,尤其是自習近平同志考察岳麓書院以來,其“網紅指數”明顯攀升,成為大眾優選的打卡地,為傳揚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營造了氛圍。
要進一步放大岳麓書院愛國主義的教育特色、人物紀念、慶典儀式、精品活動等方面的優勢,陳設專題展覽,打造串聯岳麓山愛國主題景點的旅游線路,向走進岳麓書院的學子、游客講述好岳麓書院的愛國人物故事、展示好愛國史實素材,讓他們有所學有所思有所得。另一方面,要用好新興載體,讓“輸出去”的元素有“感染力”。
充分借助新媒體、新技術、新應用,遵循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打通官媒與大V、網上與網下、版面與頁面、靜態與動態的融合,確保對岳麓書院愛國主義傳統的推介與宣揚接地氣、冒生氣、聚人氣,有情感溫度、有理論深度、有價值高度,讓受眾于無形中被感動和感染。
作者:湯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