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1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當今學校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更注重考查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成績成為評判學生是否優秀的標尺。初中階段的學習中,經過八年級的兩極分化,九年級的學困生占比更大,作為初中階段的最后一年,這些學困生會更加迷茫,更容易喪失信心。如何讓這些學生重拾信心,激發其學習能動性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學習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的激勵強化理論,并在勞動教育管理過程中應用此項原理,我們在實踐中總結了開展勞動教育管理的“一次協助、二次實踐、三次完善、多次重復”的專人一對一勞動教育管理方式。流程大致如下:班主任選擇領導能力比較強的學困生輪流擔任班級勞動委員,在不同的第一次勞動實踐中,有意識指導勞動委員切實合理地領會勞動內容、分配勞動任務、完成勞動實踐,并結合勞動實際總結值得注重的細節。
教育論文范例:德育教育加入中小學武術課程的重要性研究
在第二次相同勞動實踐時,老師放手,讓勞動委員協調安排勞動事宜并總結經驗。在第三次實踐中探尋省時省力的技巧,并經過多次實踐這些學生將會成為班級勞動實踐的領頭羊,這樣學生在心理上就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在每一次的勞動實踐后,班主任都要給予學生勞動管理者一定的激勵。這些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得到肯定,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提升自信心,從而在改善班級環境的同時,提升了學生學習信心。進行勞動教育管理,班主任可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委以重任,幫助九年級后進生樹立自信心
班主任要有挖掘班委、培養班委的意識。通過有針對性地選定班級勞動委員,讓那些學困生擔任勞動委員,培養其領導能力,傳授其工作技巧,協助其積累經驗,使得勞動委員成為勞動實踐的主導者,在實踐中及時協調勞動人員、合理分配勞動任務,在沒有班主任的指導、督促下,學生自己發揮能動性保質保量地完成勞動任務。只有合理選擇具備才能的學生,才能有后續勞動的成效。在每次的勞動中,不僅負責學生得到了鍛煉,獲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其他學生也因為付出勞動獲得表揚認可,這樣后進生因能為班級做貢獻,自身價值得以體現,會很有成就感,從而慢慢樹立自信心。
二、大膽放手,幫助九年級后進生培養自主意識
班主任在培養班委的過程中,要敢于相信后進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勇于讓學生參與勞動實踐,放手讓勞動委員帶領班級學困生進行勞動實踐,對勞動結果采取積極的正面評價,增強學生的勞動自信,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勞動實踐的領導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每一次的勞動實踐結束時,匯總常見的勞動問題,以勞動問題為切入點,引導激勵勞動委員自己汲取班級同學意見,總結經驗,對每一次的勞動都做到熟能生巧,成為班級勞動實踐的領頭人。具體可以利用班會課等時間,以問題鏈的形式激發學生思考,探尋最佳的解決勞動實踐問題的途徑,逐漸培養后進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就班級日常衛生保持這一頭疼問題召開班會討論,教師提出如何能夠更好地保持好教室、衛生區的問題后,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發言。在思考過程中,學生在無形中培養了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也培養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九年級后進生欠缺的就是自主規劃意識,學生可以在勞動實踐中逐漸培養自主規劃意識,只有具備主人翁意識,明確自身想要完成的目標,才能發自內心地做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勞動中的所感所悟遷移到九年級的學習中,對后進生學習態度的轉化會有積極的影響。
三、關注細節,幫助九年級學困生提升效率意識
在勞動實踐中,應給予勞動委員一定的暗示,促進其形成高效高質量的勞動習慣。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同時,還要關注勞動細節,勞動細節分為實踐活動本身細節及勞動者自身的實踐細節.勞動委員關注每一名勞動者的勞動過程,分析其優勢和劣勢,為勞動安排奠定基礎,形成部分固定的模式,做到不僅完成本次勞動任務,還要善于總結經驗經驗,探尋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方法。
而勞動的細節教育可以逐漸過渡到學習中,讓后進生體悟學習細節及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在勞動教育中滲透效率提升意識,從一開始勞動時的手忙腳亂,到后來安排有序高效完成任務,大大提升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對九年級艱苦學習征程增添了自信。
四、多獎少罰,增強九年級學困生集體榮譽感
無規矩不成方圓,勞動制度是班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尊重后進生,在班主任制定的粗略框架下,學生結合自身的勞動實踐經驗,完成細節補充,只有學生發自內心地感悟,才會在勞動實踐中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對于九年級后進學生,獎勵也能激起學生內心的波瀾,讓學生有被認可,被需要的感覺,進而激發后進生勇于拼搏。因此,在學生勞動實踐過程中,班主任要制定不同等級的目標,每完成一項目標都給予后進生一定的言語表揚或榮譽稱號等進行鼓勵,實現強化的過程,進而激勵其完成更高等級的目標。
對于后進生,批評的話語已不起任何作用,而更多的則會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最終導致學生對老師的話沒有任何反應。而在勞動后給予后進生表揚,能緩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讓學生漸漸地喜歡上班級,提升自身的主人翁意識,但是表揚也要有度,適當的懲罰能更加穩固班規。在規矩下,學生集體榮譽感更加牢固。
總之勞動不但能鍛煉學生身體,也對學生心理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培養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因此,教師在勞動教育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講道理的層面,空講一番大道理并不能讓勞動者有深刻的體會,只有讓勞動者親力親為,參與實踐,感受過程,才能從內心深處促進對勞動的理解,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后進生行為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班主任轉變后進生的不良行為,培養其優良行為習慣的過程中,要另辟蹊徑,從非成績角度出發,用激勵強化理論激發學困生學習能動性,促進其習慣的養成。
參考文獻:
[1]檀傳寶. 勞動教育:《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2]王毓珣. 對勞動教育列入教育構成的思考。中國德育2015
作者:王賀霞 陳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