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6月1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針對我國海員短缺現狀與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客觀現實,根據交通部海事局的規定,探討非航海類高校畢業生進入船員隊伍的可行性及途徑方法。
關鍵詞:船員短缺 非航海類 高校畢業生
一、我國海員現狀分析
雖然我國船員總數已達139萬人,其中海船船員67.3萬人,船員總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公認的船員大國,但是船員短缺現象不斷加劇,船員供求關系難以保持平衡。
1、航海院校招生情況不容樂觀
從全國航海院校最近10年的招生情況來看,雖然本科層次招生規模10年來變化不大,但是高職層次招生規模變化較大,中專教育的招生規模逐年萎縮。總體招生規模呈下降趨勢。
2、考證通過率形勢嚴峻
根據船員發展報告統計,對比近兩年全國航海院校招生數量與近通過操作級海員適任考試的人數,可以發現,全國航海院校的畢業生每年通過操作級適任考試的人數大約30%左右。
3、在職船員流失情況嚴重
根據《中國船員發展報告》統計顯示,近年來有服務資歷的國際海員在全部注冊國際海員中占比約為46%,有服務資歷的沿海海員在全部注冊沿海海員中占比約為52%,即全國注冊海員中只有一半左右實際從事船上工作。另外一半無服務資歷的海員可以認為大多已離開海員隊伍。
二、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1、就業人數龐大,就業高峰持續時間長,就業形勢嚴峻。
自從2000年以來,我國畢業生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200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95萬人,2010年的大學生畢業生630萬,2020年達到874萬人。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就業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2、新冠疫情與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讓畢業生就業工作更添挑戰。
冠疫情爆發以來,絕大多數行業遭受沖擊,各行各業的市場需求縮減,特別是對第三產業、中小微企業的沖擊力度比較大。有些中小微企業出現了“裁員”、“倒閉”。企業吸收大學生就業的能力大為減少。
三、非航海工科畢業生進入海員隊伍的途徑
1、前提條件。
具有全日制專科及以上學歷且符合海船船員體檢標準。
2、選擇培訓院校,參加培訓。
選擇具有資質開展非航海工科畢業生海員培訓的航海院校,參加培訓,比如大連海事大學,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等。
3、主干課程。
駕駛專業學生應完成航海學、船舶值班與避碰、航海氣象與海洋學、航海英語、海上貨物運輸、船舶管理和船舶結構與設備等課程的學習;
輪機專業學生應完成輪機工程基礎、主推進動力裝置、船舶輔機、輪機英語、船舶電氣、輪機維護與修理、船舶管理等課程的學習。
4、合格證培訓
完成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訓、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
完成高級消防培訓和精通急救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
駕駛專業學生還需完成雷達觀測與標繪和雷達模擬器培訓、自動雷達標繪儀培訓,并取得培訓合格證。
申請無限航區、近洋航區船舶三副適任證書的,還應持有GMDSS通用操作員適任證書。
船舶論文投稿刊物:《世界海運》論文級別:一級和一區的區別 著名航運雜志,1978年10月創刊。主要在中國大陸地區發行,香港和臺灣地區有少量訂戶。是國內發行量最大的航運科技類雜志。刊載內容一部分為學術性文章,更多則是知名專家撰寫的討論航運市場、管理和技術的實務性文章。國內航運界比較知名的專家吳兆麟、吳恒、東昉、初北平等經常在該刊發表文章。
5、考試、評估與發證
學完相應的專業課程,并取得相應的合格證后,申請所對應航區和等級的海船三副/三管輪適任考試、評估和發證。
參考文獻:
1、到底是缺還是多?中國海員隊伍發展現狀分析 《世界海運》2020年第10期
2、非航海工科畢業生海員培訓管理規定 交海發2006 636號
作者:許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