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3月1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小學階段不僅是一名學生學習各個學科基礎知識的階段,同時也是教師培養學生一定道德品質的關鍵階段。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小學階段學生的三觀尚未完全建立,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當注重各個學科的基礎知識地教授,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這在當今時代新課改的背景下是尤為重要的。本文旨在以我自身的教學實踐為例,試圖對教師在小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問題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教學;道德品質培養;德育教學
前言:新課改對我們教師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立德樹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從中可以看出教師的工作任務絕非只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有完整的辨別對錯的能力,對善與惡的界限也不能夠很明晰地辨識出,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的引導和培養就格外關鍵。小學階段的教師在開展智育教育的同時,更應當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施,通過對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作者:楊子虔
一、小學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過程中的作用
小學教學是一個人在學校接受教學的整個生涯中重要的一環,相比于初中、高中學生而言,小學生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尚在最初的發展階段,具有更強的可塑性,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進行道德品質培養正是一個合適的時期。
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常常對教師有著強烈的尊敬和崇拜的感情,樂于跟隨教師的引導、聽從教師的要求,基于這種心理基礎,小學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是更加容易收到良好的反饋結果,也正因為如此,小學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教師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我看來,小學教師應當在幾項基本原則的指導下去培養學生道德品質。
首先,教師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并非是一件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應遵循學生成長變化規律,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狀態,通過有序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而不應指望在極短的時間段內收獲過大的成效。
其次,教師應遵循學生主體性的原則。無論是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還是按照如陶行知等知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應當占據重要地位,教師應注重轉變傳統教學思維,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索,積極思考,不斷建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
最后,教師還應遵循創新性的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開展多樣化、創新化的教學活動,避免形成枯燥乏味的道德說教。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的事物有更加強烈的興趣,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對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培養的目的。
三、小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措施
(一)注重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
小學教師在進行道德品質培養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在班級中營造整體的良好道德氛圍。如在教學實踐中, 我常常會主動撿起教室內地板上散落的垃圾、紙屑等,為學生塑造一個好的榜樣,從而去引導學生形成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我會向學生傳遞教室是大家共同的"家"的觀念,引導學生自覺愛護大家共同的生活環境,當學生逐步建立起"集體生存環境"的觀念時,便會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如此一來便達到了培養道德品質的目的。
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電教平臺向學生展示相關視頻、圖片,通過黑板報等形式向學生傳遞正確的道德觀念,讓每一名學生參與到道德品質培養的過程當中,在一個個小的細節中逐步營造一種有利于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班級氛圍,逐步實現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目標。
(二)借助節日,形成榜樣力量
教師在進行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過程中,可以以我國的一些傳統節日為契機,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借助傳統節日來開展道德教學活動,讓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主動參與到道德教學的過程當中。如在清明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尊敬革命先輩的意識和尊重歷史的良好品質;在國慶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歌唱祖國”詩歌朗誦,讓學生對我們的祖國有更加強烈的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奉獻精神,以此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對學生的道德培養不應只局限于課堂內與教室中,教師還應帶領學生開展一定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將大眾道德自覺轉化為個體道德,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
對此,我舉例說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幫助環衛工人進行清潔活動,讓學生對環衛工人的工作性質有更切身的體會和切實的認識,以此培養學生保護環境、不隨意丟棄垃圾的良好品質;再如,教師可利用周末或其他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去敬老院為老人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擁有一定才藝表演能力的學生可以為敬老院內的老人進行才藝表演,其他學生還可陪伴老人聊天,以此培養學生尊重老人的品質,建立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幫助父母做家務,給爺爺奶奶洗腳、捶背的課后作業,以此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質。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小學教學參考小學教師輔導刊物。具有資料性、實用性、時效性的特點,根據小學教師的需要,配合教學進度,提供實用的教學參考資料。
結語
總而言之,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培養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既是新時代新環境下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科學舉措。教師應當遵循基本教學原則,使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將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畢順轉.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J].中國農村教育,2019(03).
[2]李偉娟.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J].西部素質教育,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