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30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家庭教育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而“問題學生”的問題與家庭教育有一定的關系。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總結“問題學生”家庭教育存在如下問題:親子溝通存在障礙,家庭教育期望過低或過高,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家庭教育目標存在問題。基于此,以下對農村問題學生的成因與轉化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問題學生;成因與轉化策略;探析
引言
問題學生是班主任在開展教學工作中會遇到的一類特殊群體,他們往往由于自身心理認知上的偏差,產生一些違背班級管理規定的行為。在開展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對問題學生的指導和轉化,能夠讓學生走上正軌,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那么在實際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應當如何進行管理策略的優化,才能夠真正有效地促進問題學生的轉化呢?
一、樹立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觀
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問卷與訪談中,筆者發現“問題學生”家庭教育目的單一,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如果孩子的成績差就掩蓋了所有優點,感覺孩子一無是處。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道德品行、勞動能力以及青春期性教育等方面不夠重視。只有家長擁有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觀,才能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培育孩子健康成長。
(1)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學生”家長在孩子進步或受挫時,漠不關心,不鼓勵孩子再接再厲,也不幫助孩子渡過難關,沒有樹立孩子自信心的意識。家長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孩子平時的言語行為審視孩子的心理活動,觀察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要鼓勵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避免孩子形成偏激、不善交往的性格。
(2)家庭勞動教育。家庭日常生活勞動是對孩子施行勞動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家長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提高孩子勞動技能。一個不會勞動的孩子,不會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會體諒父母的艱辛。(3)青春期性教育。初中階段學生開始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性教育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內容。家長要正確教育孩子正視身體的變化,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不要感覺難以啟齒,閉口不言,這樣當孩子遇到兩性問題時,就會向家長求助,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找準德育契機,促進問題轉化
讓學生能夠尊重同伴,提升道德品質,是德育教學的內容之一,也是班主任防止問題學生產生的預防方法。但在傳統形式下,班主任往往是采用單向講解的形式,對學生剖析道德理論的內容,只讓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基礎道德品質的內涵,學生很難對道德品質有深刻的理解,也不知道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踐行道德理論。因此,找準德育的契機,對促進問題學生的轉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在班級中出現學生發生口角和打架的情況時,班主任就可以以此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指導,促進學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能夠尊重班級中其他同伴。在課堂中,班主任先讓參與打架的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從而認識到打架行為的嚴重性和不道德性。隨后,班主任借由學生事件和學生反思的情況,將尊重他人、團結同伴的德育品質詳細講解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打架等行為就是違背道德品質的行為,任由自己放任打架行為的產生,會嚴重阻礙自身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讓學生可以基于實踐,逐步改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初中教育階段對問題學生進行教學中,班主任可以找準德育教學的契機,讓學生從自身的行為中進行反思,從而更明確地認知班主任指導的意義,促進自身問題的轉化。
三、特殊的愛留給學習困難型的學生
“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最強音,是教育的源頭活水”,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時刻把每個孩子系在自己的心坎上,關心學生,不但關心他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還要關心他們是否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怎樣做人的道理。只要我們小心翼翼地保護好問題學生脆弱的心靈,就一定能做學生思想上的朋友、精神上的引路人。教育的反差效應和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若干年后噓寒問暖、經常聯系的并不是曾經班級里的優秀生,而是曾經那些令人頭疼的問題學生。
因此,每接一個班,我都要了解學情,對問題學生建檔、分類、統計,精準施策,因生施愛,將濃濃的愛灑向他們;對待問題學生,高看一眼,厚愛三分。不管他們聰明還是愚鈍,性格好壞、長得漂亮與否,我們都應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例如每天上課前,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掃視一下班級里那些為數不多的問題學生衣服穿得是否合適,各種學習用具是否都帶齊;座位安排時,我也將他們放在離我最近的位置;課堂提問、班級活動時,我時刻不忘給這些孩子提供展示的機會;課后,我有意靠近他們聊天,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把握最近發展區,便于更好地“因生施愛、因材施教”;另外,專門設立“進步學生獎”,激勵問題學生盡早轉化為優等生。
四、促進中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
對于中學生而言,有許多道德品質可以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而家長與孩子的和諧相處,能讓其時時刻刻感受家庭的愛和溫暖,久而久之,學生的品德會變得越來越好,對于家庭乃至社會的情感體驗也會更好。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能夠在親子互動中養成良好的品德。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生活教育》雜志1934年由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辦并任主編,2006年1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正式復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主辦。國家一級期刊,中國知網全文收錄。
結束語
我們應該始終懷著一顆愛心去對待那些值得鼓勵的孩子,發自內心地去關心、寬容每一個孩子,點燃問題學生求真、向善、務實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持久學習興趣和動力,激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促進其有效、健康地成長與學習,切實踐行新課程理念,真正實現教師輕松、愉悅工作,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飛.新時期問題學生產生的根源分析及解決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0(07):131-132.
[2]楊珊珊.例談問題學生的轉化策略[J].生活教育,2020(07):32-35.
[3]王富民.“問題學生”的表現及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9(22):181-182.
作者:胡德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