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2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關系學生價值觀的樹立、道德素養培養和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一直是老師教學的重點。新課程改革需要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即自學能力、溝通合作能力和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于學生終身發展,眼光放長遠,實現高質量素質教育。但對比新課改的理想目標,現階段的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反思和解決。基于此,本篇文章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研究,以供相關從業人士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僅局限于課堂和教材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甚至會帶來很多的弊端。為了能讓教育更加多樣化,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熱情,讓學生自己理解、自己發現問題,而教師只需要給學生進行合理的糾正和引導。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更好地促進學生領悟能力的發展,將語文課堂無限延伸,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
(一)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語文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的局限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已經成為了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必須要有一桶水”。但在實際語文教學中,每位語文教師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對新課程的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一方面,部分教師在進行新課程實踐后由于未能摸索出合適的教學方式,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滿堂課給學生灌輸知識內容,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語文教師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批改作業,包括讀書筆記、作文、練習以及測驗等,使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感,沒有足夠的精力提升自身素養。
1.2缺乏合作學習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一節課的時間主要被老師花在講內容上,然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所以導致學生間缺乏交流合作,教學質量也就不是很樂觀。因此,在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將班級分成多個學習交流小組,因為每個學生的優缺點都是不同的,所以老師一定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讓每個小組人員之間能互補。以學生間優勢互補作為分組原則,但是老師也要考慮到學生各自的意愿,因為,有些同學之間性格不合,如果分在一起可能會造成沖突,所以分組還要盡量滿足學生提出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合作學習并且提高教學效率。
1.2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考取更好的考試成績,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教學中的考點展開針對性教育,要求學生記憶并背誦這些知識點,過于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而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從而降低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2.1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完整地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需要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到的語文知識印象將會更加深刻。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以《散步》這篇課文教學為例,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加強學生對親情與責任感的認識,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良好思想情感,以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教師為了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母愛與親情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生活情感經驗,首先可以為學生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公益短片。利用影片的視覺刺激來更加直接具體地沖擊學生的思想情感,這樣將會能夠促使學生融入課文中所描寫的愛的氛圍。隨后教師可以將文中不同的角色分給不同的同學來扮演。
第一小組在朗讀中飾演“母親”,第二小組飾演“我”,第三小組飾演“兒子”,第四小組則飾演“妻子”,第五小組飾演旁白。引導學生站在課文角色的角度去更加真實地理解課文的內在思想情感。隨后讓不同小組的學生分別自評和互評,加深對于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的認識。隨后教師即可提出教學問題:“請大家用一個詞語分別描繪你對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印象,并且總結原因。”以學習任務和問題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展開課文的自主學習,在教師良好的引導下學生將會對課文內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2.2在教學中要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是世界上眾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具有創意性的教學方法,因其效果顯著,被稱為是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礎,利用教學過程中各個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小組中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最終以小組全部成員的成績為評價標準,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一個小組是一個整體,小組里的成員有各自的強項,每一位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都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完善自身的缺點。
比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一文章時,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小組分配,在一個學習小組中,一個總結思想內容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分配一位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一個敢于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讓每一位學生積極都參與進來,并讓項目強項的學生帶領項目薄弱的學生進行學習。每個小組成員共同進步,共同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2.3建立良好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果。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除了對學習成績給予評價,還需要對學習過程給予評價和建議。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有些學生的學習成果不佳,不過在課堂上非常積極,教師可以從這方面對學生進行贊賞和肯定。除教師給予學生評價,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例如,學生在進行課文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效果進行評價,或者讓別的同學對其進行評價。通過同學互評和自評的方式,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進行改進。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教育論文投稿期刊:《考試周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數據庫(ASPT)來源期刊、中國知網(CNKI)來源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來源期刊、維普資訊網來源期刊及龍源期刊網來源期刊。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強調以學生為本,教師通過引入多媒體資源、開展課外活動、融入德育教學,改革評價體系和樹立創新觀念等策略構建高效有趣的語文課堂,吸引學生熱愛語文,主動了解語文。但這一過程中老師也應當注意,不能一味追求活躍而忽視基礎,不過分重視討論探索而忽視背誦積累。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追求語文綜合素養并不意味著不再重視基礎知識,高效課堂從來都立足于課文內容本身,由此不斷延伸拓展,多種形式協作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溫偉權.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考試周刊,2020(89):51-52.
[2]王杰.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3]楊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54):69.
[4]李貌.淺談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新課程(中學),2018(11):156.
[5]陳洪秀.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探析[J].中華少年,2018(33):249.
作者: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