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01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內容摘要】新形勢背景下,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明確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就必須對高校現有的思政教育現狀進行改革與創新。 為此,筆者以《淺談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現狀及改革措施》為課題,從思政教育相關概念闡述入手,對新形勢下改革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了高校思政教育現狀,最后根據其存在的問題探究了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改革措施,給出了筆者具有建設性的個人建議。
【關 鍵 詞】新形勢; 高校; 思政教育; 教育現狀; 創新改革; 措施
一、思政教育相關概念闡述
思政教育,全稱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的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對受教育者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施加影響,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出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正確行為活動。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只有重視對他們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才能使我國國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對于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又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這就要求高校能夠進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對其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改革與創新,并且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明確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二、新形勢下改革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當代大學生,他們除了要通過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基礎以外,更應該加強自身道德素養建設,在思政課堂上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養,為更快、更好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好準備。 我國各大高校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已經把校園打造成為思政教育主戰場,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奠定了堅實的。
不僅如此,黨中央也對高校思政教育予以充分的肯定,不但要求各大高校要加大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投資力度,更是要求高校要嚴格按照“課程思政”原則擴大思政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銘記于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國內外形勢不斷變化的影響下,高校思政教育還處于一個優化與完善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現實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各大高校都應該正確看待思政教育創新改革現狀,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校思政教育現狀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市場經濟正處于發展的重要階段,黨中央和國家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進行了有效部署,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已經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高校思政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思政教育主體越來越弱化,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 教學手段單一,師生課堂互動環節得不到保證; 教學內容老套等等。 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思政教育目標的實現,也制約了高校未來發展競爭力的提升。 所以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高校如何創新方法手段,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思政教育主體弱化
雖然與中學教育相比,高校教育環境和教育條件更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高校教育已經脫離了應試教育的影響。 相反,高校很多教師仍然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為教學方向,學生在課堂上基本沒有發言權,“一言堂”現象比較嚴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發言權就意味著他們不能把自己對知識的學習心得和理解分享給其他學生或者教師,那么長此以往必然會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自信心。 思政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所以教師必須要從學生思想和觀念上進行教育,而不能只是簡單地把那些枯燥無味地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
(二)教學手段單一
“填鴨式”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政教師最喜歡采用的教育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新媒體技術等前沿技術逐漸被應用到了教育教學領域,并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應用優勢和特點。 但是就思政課堂來說,思政教師仍然習慣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即課前準備課件、課上講解課件、課后布置學習任務等等。 與“板擦+粉筆”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幾乎所有科目任課教師都采用多媒體給學生上課,所以學生早已經對多媒體教學方式產生了視覺疲勞。 因此,思政教師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并根據教學實際需要融入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思想,完善思政教育結構。
(三)教學內容老套
高校大學生必須要勇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認真學習思政知識,不斷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應用。 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總會涌現出不同的思想,而作為新形勢下的大學生他們必須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學會從這些良莠不齊的思想中選擇那些積極向上、充滿陽光的“正能量”思想,避免受到那些不良思想的毒害。 在這個過程中,思政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是因為,他們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決定了思政教育的總體方向甚至決定了思政教育的最終成果大小。 但是,高校絕大多數思政教師都完全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開展工作,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融入新時代教育內容,導致教學內容比較老套,缺乏時代性和創新性。
四、新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改革措施
我國高校正在大力發展“一流高校”、“一流學科”建設工作,思政教育作為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是深化高等教育意義和價值的重要內容,更是體現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 所以,我國高校思政教育應該依據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在與時俱進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有計劃、有方向性地調整思政教育方向,這樣才能保證思政教育實效性,讓每個大學生都可以自主擔負起重要的價值和使命。
(一)提高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高校思政教師,他們必須要給自己精準定位,不但要保證自己的引導性作用可以保留下來,更應該逐漸降低學生對自己的依賴性,提高學生主體地位,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課堂的“主角”。 在這個過程中,思政教師可以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汲取營養,通過提前給學生分組、布置學習任務來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強化課堂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有共同討論的話題,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 當然,學生也可以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在課堂進行交流,并且利用微信、qq等現代化交流工具打造成為師生線下互動的平臺,打破時間和地域上局限性,確保學生主體地位。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不但有利于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對提高思政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慕課、微課等新媒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英語等科目教學,當然,國內高校有部分思政教師也會把一部分微課資源制成課件,然后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教材上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但是,與新形勢下飛速發展的思政教育工作相比,當前思政教師對新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的應用水平和應用范圍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因此,他們必須要加強對新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的學習和應用,積極參加學校的培養培訓活動,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三)提高教學內容質量
思政教師必須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改革,既不能過于看重教學大綱,同時還要避免教學方向產生偏差。 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和意識,處理好教材與教學課件之間的關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政知識學習習慣,把思政課堂延伸到課下。 一方面,思政教師要學會利用各種網絡資源,比如微課、慕課等; 另一方面,教師要把國內外重要會議視頻資源制成線上課件,并利用云班課等平臺將這些資源分享給學生,培養學生關注國內外形勢的意識。
農業論文投稿刊物:農家參謀雜志社是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直屬正處級事業單位。《農家參謀》是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主辦的農業科普期刊,創刊于1983年,國內統一刊號CN41—1229/N,全國公開發行。
參考文獻:
[1]姚湘蓮,向琳麗.網絡互動化教學模式在現代思政課程教育改革中的應用——評《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探索》[J].化學試劑,2020,42(04):475.
[2]王光利.基于“嵌入”理論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與實踐——以中國傳統文化類課程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6):197-199.
[3]方勇.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實現挑戰與改革策略研究[J].農家參謀,2020(05):287.
作者:張 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