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2月0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多元文化是世界文化結構的基本形式,也是世界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以多元文化理論這一主題作為研究核心,分三部分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優化方式進行研究。首先,文章對多元文化理論的概念,及其與音樂教育的關系進行論述。其次,文章對音樂教育的現存問題進行分析,旨在為后期的優化方式,提供優化方向。最后,文章對多元文化理論應用下,我國音樂教育的優化方式進行論述。望文中內容,可為各個中學音樂教師,提供一些教育優化方面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多元文化理論音樂教育優化方式
音樂老師評職論文范文:傳統茶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有何應用價值
下面文章主要以傳統茶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為內容,對其價值與運用進行研究。茶樂與高校音樂教學的結合,不僅能夠豐富音樂教學的形式和內涵,同時還能夠促進當代音樂教育與茶文化的整合,實現茶文化在當代教育領域的普及和傳承。
關鍵詞:傳統茶樂,高校音樂教學,價值,運用
引言
人擁有不同的思想,當人們處于不同地區內,將衍生出完全不同的思想和文化。世界分為多個結構,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在基本理念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差異的存在,讓世界文化結構朝多元方向發展。雖然各個國家或地區內文化理念存在差異,但不同文化往往同樣具有實際價值或藝術價值。因此,世界進入多元文化局面,具有必然性。音樂文化具有無門檻的特征,我國中學音樂教育已經將多元文化融入教學體系。但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卻存在一些有待優化的教學現狀。
一、多元文化概念及其與音樂教育的關系
(一)多元文化概念
世界領域內,文化的傳承與誕生均具有活性特征。新的文化不斷產生,已經存在的文化被優勝劣汰或不斷更新。世界文化的構成形態十分復雜,并且面對多重機遇與挑戰。文化是人們思想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因人而誕生,但也服務于人。因此,只要世界領域內存在不同的交流方式、思想邏輯。人類社會中必然形成多元文化局面,構成復雜的社會交流形式。
(二)多元文化與音樂教育的關系
1.音樂教育包含世界音樂文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每個國家都應該打開眼界。既需正視自身文化體系,也要對別國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我國音樂教育體系為令學生打開眼界,逐步于教學體系內以及教材中,融入西方音樂文化。因此,音樂教育中本身就包含世界音樂文化,學生可通過教材或教師的講解,深入了解世界音樂文化。
2.文化對比可提升學生音樂審美
國家之所以在音樂教育體系中融入世界音樂文化,宏觀目的為接受外來文化熏陶,令學生打開眼界。而中觀目的為,利用多元文化可令教育體系形成對比狀態。學生將在學習過程中,對本土音樂文化和外來音樂文化的不同之處,產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當學生長期學習本土音樂,雖然可深入了解本土音樂,但思維將被局限在一定范圍內,音樂審美無法被有效激活。當校方為學生提供多元音樂教學時,學生的藝術審美與音樂審美將在對比條件下,得到空前提升。
二、基于多元文化理論的國內音樂教育現存問題
(一)傳統音樂文化被忽略
部分學生在小學期間,并未深入接觸西方音樂文化。因此,部分中學音樂教師認為應補足這一缺口,長期為學生傳遞大量的西方音樂文化信息。此舉從表面上看,不存在嚴重問題。但學生心理存在依賴感和追隨感,會隨著教師思想的轉換而變更自身思想。當教師持續為學生傳達單項信息時,學生將認為教師格外重視西方音樂。學生也會產生潛在印象,即西方音樂比傳統音樂文化更加重要,更具有藝術價值。一旦學生產生這類思想,將影響未來的傳統文化傳承工作。國家正在開展的文化自信建設工作,也將進入負面發展的階段中,無法得到中學生們的支持。
(二)西方“高質”固化思想普遍存在
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的確從時間和強度上優于我國。因此,無論是教師和學生都將存在一定的固化思想,即西方國家的音樂文化價值,優于我國。但實際上,不同的音樂體系之間僅能進行對比欣賞,雙方不具有完全科學的評價標準。西方音樂的確具有編曲和節奏上的優勢,優秀的作曲家數量較多。但我國本土音樂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在音律和風格方面,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特征,承載著數千年來的音樂歷史文化精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絕對不亞于任何音樂文化。但部分教師自身認為中國音樂文化的價值,低于西方音樂。這種思想影響教育體系內傳統音樂文化的整體地位,應被盡快摒除。
(三)教師文化傳播能力受限
傳播多元音樂文化,對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知識儲備具有一定要求。當前,國家雖然逐漸重視音樂教育。但真正能夠同時掌握中外音樂文化歷史背景、基本樂理的教師數量還是較少。
三、基于多元文化理論分析我國音樂教育的優化方式
(一)重視傳統文化,融入民族民俗音樂元素
首先,中學音樂教師個人必須重視傳統音樂文化。當教師重視傳統音樂文化,能夠將傳統音樂文化中的元素傳遞給學生時,學生也將對傳統音樂文化產生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課程體系作為基礎,融入大量的民族或民俗音樂元素。中國屬于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元素數量較多。教師可在不同課時內,加入不同的音樂元素,以日積月累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與民俗音樂審美。最后,教師可開通對比課程,通過對比的方式,增強學生對于多元化音樂形式的理解。例如,教師可將鋼琴和揚琴、古箏與豎琴作為講解核心,幫助學生明確雙方存在的共通點和不同點。
(二)轉變固化思想,正視中國音樂藝術價值
首先,教師應轉變固化思想,重新調整自身對于傳統文化印象。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歷史價值、傳播價值和藝術價值,應該被學生們接受和學習。針對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師應破除禁錮,幫助學生將傳統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結合。例如,教師可單獨開設鑒賞課程,將班級內學生分為兩個大組,分別為西方音樂組與中國音樂組。
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下抽時間分別采集音樂文化的優勢以及代表作,并將資料整理為簡單的演講稿。課上時間內,學生可根據不同的持方進行演講,在宣講過程中端正自身對于多元音樂的態度。而一些對傳統音樂元素并不了解的學生,也將在聽講的過程中,對民族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音樂教育的優勢在于,可通過系統性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學習樂理、了解音樂文化。因此,中學教師應穩抓音樂教育的這一優勢,利用教育的周期性和系統性,轉變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固化因素,讓學生正視中國音樂藝術價值。
(三)提升教師能力,優化教師全方位能力
中學教育體系中,教師教學能力將決定教學質量。當音樂教師個人的知識底蘊未達到一定標準時,中學音樂教育體系無法有效傳遞多元文化理論。針對此,校方可先提升教師文化水平,要求教師對多元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教師本人可按照不同年級,設定不同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明確多元文化的成型特征。呼吁學生重視、尊重傳統音樂文化,更要承擔起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責任。教師在日常工作過程中,除需表演自己擅長的樂器外,也要自學一種傳統樂器,通過為學生表演的形式,再度喚起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開通體驗類課程,引導學生演奏傳統樂器,或將西方樂器與東方樂器結合,編排特殊的匯報演出,讓學生感受多元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藝術價值,提升學生藝術審美。
四、結語綜上,文章以多元文化理論為主,對國內音樂教育的優化途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多元文化在中學音樂課程中的滲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各個音樂教師應承擔起教育責任,讓學生在既重視傳統音樂文化,也尊重西方音樂文化的平衡狀態下,感受多元文化的綜合價值。
參考文獻:
[1]汪學政.對新時期教育思想下音樂教育的思考[J].智庫時代,2018(49):207-208.
[2]童憬.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的音樂教育[J].北方音樂,2018(1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