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0月2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學校也要推進依法治校,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通過調查問卷和現場訪談發(fā)現高職院校大學生普遍存在法治思維不健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自我保護意識不足,對法律法規(guī)了解不透徹,法治信仰不堅定等問題,之后提出了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最后從輔導員的角度提出了加強學生法治思維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治思維;路徑;大學生
現在法治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學校同樣需要依法治校,2012年教育部就頒布了《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2017年頒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大學生是一個人數不多但是思想非常活躍的群體,善于接受新的思想的同時,但是也容易行為偏激。
所以,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法治思維就至關重要,而高職院校學生又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群體,有其特殊性,輔導員作為高校與學生接觸的一線工作人員,從輔導員的工作入手幫助學生建立法治思維有現實意義。
一、法治思維的含義
法治思維是人們以法治理念為指導、依照法律的邏輯規(guī)則,運用法律規(guī)范、法律原則和法律精神觀察、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思維方式。把此定義落實到高職院校的大學生,首先要求大學生有法律信仰,對中國的憲法和法律存有敬畏之心,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首選法律;其次要求學生懂法,要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識,如犯罪與違法的區(qū)別、基本的民事法律法條、民事權利糾紛處理方法、訴訟流程等;第三,要求大學生具有法治理念,具有運用基本法律知識的能力。
二、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現狀
如今國家積極宣傳依法治國的國策,學校也一直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學校內進行普法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經過本人的調查問卷和現場訪談,發(fā)現高職院校的學生依然存在法治思維不健全的情況,具體表現為自我保護意識不足,對法律法規(guī)了解不透徹,法治信仰不堅定等情況。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足
通過調查研究,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法律知識,但是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能力尚顯不足,對法律知識的運用也達不到要求。如高職院校男生宿舍出現矛盾時,男生經常選擇自己私下解決,甚至演化成打架的惡性事件,大多數學生不會利用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針對校園貸事件,多數陷入校園貸的同學都沒有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guī)定,超過基準利率的4倍即為高利貸,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但是陷入校園貸的同學基本上都不知道此項規(guī)定,也大都選擇了忍氣吞聲。可見,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有待于提高。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法律法規(guī)了解不透徹
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高職院校大學生能夠想到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但是學生僅僅局限于“我告你”,而“怎么告”確難以回答準確。當問卷問到“如果朋友欠你錢定期未歸還你該如何解決”時,21%的學生選擇報警,29%的學生選擇私下解決,42%的學生選擇找律師咨詢并訴諸法律,8%的學生選擇如果數額不大可以放棄。對于一些熟知的法律條文學生也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能達到深刻理解的程度。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法治信仰不堅定
通過調查研究,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沒有直接想到以法律的形式解決,而是會判斷事情的嚴重性進而進行抉擇,學生認為通過法律維權成本很高,盡量不通過法律方式解決,也就是說大部分學生在處理問題時第一反應并不會以法律的角度來判斷自身的利益得失,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的法治信仰不堅定。
三、高職院校法治思維缺失原因分析
(一)高校法治教育方式單一
法治教育是中國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必修的課程,但是從小到大我國學生所接觸到的法治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師的課堂講授,“滿堂灌”式的講述方法,具體說來就是學生要必修的政治課程之一,如大學生所要學習的《思修》課,一提起政治課程,同學們總是會聯想到“課堂講授”,“考前突擊”“死記硬背”“搶占后排”作為等字眼。所以,由于政治課程的講授方法的單一造成學生對法治思維理解不夠深刻,靠死記硬背突擊應對期末考試的方式不易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法律法治思維。
(二)學生自身重視程度不夠
當代大學生尤其是告知院校的大學生尤其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重視以后與就業(yè)有關的知識的學習和對專升本相關知識的學習,容易忽略對法治思維知識的學習。通過向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和現場訪談,超過一半的學生會選擇優(yōu)先學習與就業(yè)相關的知識,對于立志專升本的同學而言,也不會抽取大量時間進行法制知識學習,也就是說高職院校學生對法治知識重視程度不夠。
(三)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也有燦爛的文化,而其中一種重要的文化就是“游俠文化”,由于古代封建社會對人民的壓迫,古代人民對行俠仗義的游俠有崇拜心理,會把劫富濟貧的大俠作為崇拜的對象,現代學生也深受游俠文化的影響,這從同學們喜歡的各種武俠小說就可以體現出來。
而游俠文化中的很多方面都是與法制意識相背離的,法治是要教育人們不要違反法律,要用法律的武器武裝自己,保護自己,而不是用刀劍維護自身的權益。由于我國特有文化的影響,學校對此要合理引導,積極宣揚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面對沖突要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四、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培育路徑探究
(一)加強法治學習,爭當法治輔導員
輔導員要養(yǎng)成學生的法治思維,首先自己必須要懂法,經常學習一些法律條文,關注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的網站,關注國家和政府出臺的新法律規(guī)范。輔導員要給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在找學生談心談話和開展主題班會的過程中,充分為學生灌輸法治理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學生做好榜樣。
(二)充分利用自媒體
當今社會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任何一名學生都可以通過微博、抖音、小紅書等手機軟件成為信息的傳播者。由于自媒體的傳播的信息比較前衛(wèi),也比較時尚,通常能博取到學生的眼球,學生也經常會被自媒體影響自身的價值觀,甚至誤入歧途。
輔導員要嚴密關注學生自媒體使用情況之外,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媒體來教育學生。高職院校的學生比較喜歡一些“短平快”的信息,如短視頻、小段子等,輔導員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建立自己的賬號,一改在學校教育學生的刻板印象,將老師在生活中的一面分享給學生,跟學生建立親密的聯系,同時分享一些法治小故事,法治小視頻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養(yǎng)成法治思維。
(三)加強法治宣傳
自依法治國理念提出以來,法治宣傳在國家層面一直得到重視,各級政府也組織了各式各樣的普法宣傳,在學校層面,各個高校也一直在推進依法治校。從輔導員的視角,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工作一線的天然優(yōu)勢,讓高職院校的法治教育更進一步。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法治教育活動,如“模擬法庭”、“法治情景劇”、“法治征文比賽”等,繼續(xù)促進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形成法律信仰。
(四)設置法治專員
在輔導員的工作實踐中,本人認為在班級中可以設置法治專員,專門負責班級的法治工作,定期向輔導員老師匯報班級法治建設情況,同學們的法治學習進度,定期在班級中開展法治宣傳活動。此外,在各個學生組織中,如學生會,藝術團,社團聯合會等,也可以設置法治專員,定期開展法治思維養(yǎng)成的培訓活動,有輔導員給法治專員培訓,再由法治專員給其他同學培訓,讓學生學習法律知識,養(yǎng)成法治思維形成一種習慣,進行制度化管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1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Z].2017-02-16.
[2]王晶瑄,高偉.從理念到實踐:檢察官法治思維養(yǎng)成的路徑考[C].北京.第九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檢察官的法治思維及其養(yǎng)成,2013,08.
法治方向論文范文:道德與法治情境編寫問題及改進
相比《思想品德》,《道德與法治》意在突出強調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作為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問題情境編寫的水平直接影響著道德和法治教育的質量。本文嘗試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和下冊為例,談一談《道德與法治》中個別問題情境編寫存在的問題,并相應提出幾點修改和完善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