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2月28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啊上的一種教學法稱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師生圍繞共同的任務開展學習,在問題的引導及驅動下使學生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相應解決問題的方案。高校教師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習效率,通過精心設計的任務,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欲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完成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標,其指導思想是使學生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過程中把握具有普遍遷移意義的技術文化要素,體驗信息文化,提升信息素養,支持基礎文化素養的全面發展。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必要性
在學校里與其他老師談論起教學工作,大家常會這樣說:還是你們信息技術課好上,玩電腦,學生多愿意上課啊!這是很多老師的說法,也是很多同學對信息技術課的理解。在他們眼里信息技術課就是玩電腦,有意思。但很快就有一部分同學感覺理論學習很枯燥,上機操作時他們最有興趣的是聊天,對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興趣明顯不足。學生為什么會失去興趣?其本質就是學生對現在老師的講授法教學感覺到厭倦。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講授法一般都是老師先講解某個知識點,然后學生按照老師要求的步驟進行操作,機械地重復。這樣的重復學習,難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就成為必然。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就成了擺在全體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認識到: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夠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好。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它將以往教師在課堂上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互動式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方式從以往的重現式學習轉變為探究式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不斷思考、不斷學習的狀態,根據學習任務選擇合適的知識,從而嘗試解決當前的問題,并提出最終的解決方案。
在信息技術教材中并沒有已經設計好的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教師精心研究教學目標、精心備課、精心設計。問題的設計要始終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從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入手,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放在第一位,并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任務驅動法中任務的提出方法
1.根據學科素養、學習目標設計任務
信息技術對學生信息素養的要求是:具有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具有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能夠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學習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三個維度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要求為:了解、理解、遷移應用。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要求為:模仿、獨立操作、熟練操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要求為:經歷、反應、領悟。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按照信息技術素養和學習目標的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詳細的規劃。特別是在設計中一定要引入情感體驗方面的設計,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習。
2.把任務分解成小目標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果教師給學生一個比較復雜的學習任務,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都會不知所措。所以,在給出一個總任務之后,要把這個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任務,并且任務的設置采用分層次的方式,后一層的任務比前一層任務難度略微提升,這樣就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教師可以先制定一個低難度的任務,這個任務可以包括知識與技能里關于知識部分的掌握要求、過程與方法中關于方法學習的范例等,讓全體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新課的基本知識。
在此基礎上設計中等難度的任務,給出需要學生完成的題目。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完成他們的任務,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一個層面是設計開放性的任務,引導學生結合本節內容設計問題并解答問題,讓那些學有余力并且對信息技術有興趣的同學,思維得到拓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提升。
3.任務設計符合信息技術學科特點
任務的設計要體現自主學習。學生完成教師指定任務的過程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過程。當學生接收到老師提出的任務后,需要根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進行創造性學習。
任務的設計要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實現學習效果最大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預先考慮到哪些問題學生無法解決,并將典型問題提交給合作小組進行討論。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掌握知識,可以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同時意識到群體學習對個人發展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任務的設計要采用競爭的形式,這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學生進行自學的時候,可以比一比誰先完成任務、誰的設計更有創意、哪個小組的學習效果好,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熱情。
三、任務驅動法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任務為載體,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優勢,把學習內容融合在任務之中。教師提出任務后,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學習,在對任務的探索學習中解決問題,同時,又提出新的任務。在教學中我總結出了如下的教學模式:創設情境,展示任務--小組合作,研究任務--獨立思考,完成任務--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1.創設情境,展示任務
任務驅動的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際出發提出學習任務,從而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學習電子表格中表格的部分知識時,任務可以這樣給出:開學了,小明作為班主任助理,需要設計班級課程表,請大家一起幫他設計一下;一年一度的籃球賽就要召開了,你作為這次籃球賽的組織者,請設計本次籃球賽的比賽場次表。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能夠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調動學生迫切想學的心理。
2.小組合作,研究任務
對于簡單的任務,學生可以自己找到解決方法。有些任務比較難,學生對如何完成任務沒有一個完整的方案,因此,要對任務進行明確和條理化。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將任務分解成可以操作的若干步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方法,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主討論,梳理出解決問題的大體思路,這樣后進生在學習中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
3.獨立自主,完成任務
經過討論,明確任務完成的步驟后,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教師應成為一個引導者,多給學生指導和鼓勵。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巡視,及時發現共性問題,并給予指導和示范。對難點問題要進行總結、強調、點撥,從而解決課堂學習中的難點問題。
4.展示成果,交流心得
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評價展示?梢圆捎脤W生互評、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之間評價的形式。對學生作品可以采用大屏幕集中展示、網頁展示、打印出在班級教室展示等方式。通過展示、點評,使學生能夠學到別人作品中的亮點,找到自己進步的空間,從而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紅雪.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特點及過程設計[J].教學與管理,2006,(30).
[2]鄧小霞.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9).
相關閱讀:教學與管理雜志教育職稱論文征稿
《教學與管理》(旬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學院主辦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分三個版。中學版為中學教育服務,小學版為小學教育服務,理論版為教育理論工作者服務。主要欄目:教育理論、學校管理、師資建設、學生管理、教育科研、教學研究、教法研究、比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