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0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生物課是中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考試中占的分值雖然不算多,但是如果生物學習不好的話也會給總成績帶來一定的影響。本文是一篇素質教育雜志社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生命教育對初中生物課程的意義。
摘要:當今初中生物課程缺乏生命教育的實質內容,生物學的核心是使學生能夠體會生命的意義,明白生命發展之美,以此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地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學校要注重在生物教學中向學生灌輸生命教育,激發學生對自然生命的崇尚和熱愛。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教學內容,實踐活動,課外作業
在工業迅速發展的今天,物質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隨著社會發展,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周圍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到處排放的工業廢氣、工業廢水、各種生活垃圾等都嚴重威脅自然環境,污染排放速度遠遠超出了自然環境的自我凈化速度,以至于自然界遭到破壞,直接影響了生態環境,地球上每天都有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人類身處于生態食物鏈的頂端,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在日積月累之下勢必影響人類自身,人類不知節制地開發和污染地球環境,最終嘗到自己所釀的苦果。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為了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也為了人類在將來環境中的生存,提高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勢在必行。青少年發展時期,是接受環保意識最有效的時期,擁有很強的接受能力與可塑性,而且環保意識要從小抓起,小時候就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學校要在初中時期積極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把生命教育融于生物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只有加強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學生才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從改變自己到影響別人,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二、當代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生物教學中缺乏生命教育部分,根本上還是由于學校對生命教育的忽視,過分看重學生成績,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對生命沒有深刻理解和感受。在許多社會新聞報道中,經?梢钥吹皆S多孩子有虐待動物的行為,更有甚者,會由于外界壓力,學生心理出現壓抑情況,有些孩子會發生自殘行為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些頻發的社會悲劇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是什么引起了這些悲劇?確實有外部環境的影響,但是如今孩子內心如此脆弱,有些孩子人格與心靈都有扭曲的情況,學校在教育方面確實存在缺失。只有向學生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認識了解生命的美好,才能熱愛生命、尊重生命,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心靈變得強大,面對生活磨難的時候,學生能以一顆強大的內心面對風雨,從根本上杜絕社會悲劇的發生。
三、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一)豐富教學內容,進行生命教育引導。生物學科的教材對生命教育的涉及還不夠全面,而且教材具有更新延后性的特點,所以初中生物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適當延展,有彈性地進行生命教育引導,不能死板地使用教材進行教學,生物老師要有教學前瞻性,教學內容要不拘泥于課本教材,教學理念要與時俱進。
(二)組織實踐活動,領會生命教育。學校要想有效地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實踐活動可以多種多樣,自然界遍布生命,一草一木都體現著生命的要義,學生可以通過對動物或者植物的觀察體會生命的成長。在動物的選擇方面,蠶寶寶可謂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為蠶寶寶的成長過程跨越了多個階段,而且體型小,易于學生飼養。蠶的生長從幼卵開始,逐漸長成蠶寶寶,到一定階段時會吐絲結繭,最后成為飛蛾破繭而出。蠶的生長過程可謂深刻詮釋了生命的可貴與神奇,學生觀察時能體會到生命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用心體會生命的變化,認識到生命的偉大。當學生體會到生命意義的時候,由此及彼,從物種向自然界生命延展,學生能夠學會珍愛生命,對各種生命形式抱有珍惜與愛護。學校應該開展多樣、多領域的實踐活動,不能單純停留于單一的生物,盡可能向學生展現大自然生物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把生命形式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展現在學生眼前,激發學生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舉辦生命教育講座。學?梢圆扇《ㄆ陂_辦生命教育講座的方法,促進學生生命保護意識,因為課堂教育與實踐活動有其知識理論性的特質,主要是加深學生的理論認知,而講座活動利于煽動學生情緒,彌補了教學上情感培養的空缺。生命教育講座具有專題性,網羅各方信息,以生命教育為主題,從各個角度談及環境的現狀,宣揚人與環境一體共生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情感,激發他們保護地球環境的責任與擔當。
(四)布置課外作業,使生命教育更深刻。生物學科在初中教育時期并不算主要學科,生物學居于各學科的次要地位,導致學生對其不重視。生物學科要想增加學生課余時間對生物的學習,需要老師布置課外作業,因為生命教育屬于人文教育,所以老師適宜布置學生能夠自主選擇的、具有靈活彈性的作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四、結語
隨著人與自然矛盾的日益突出,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學校在貫徹落實生命教育理念方面成為重中之重的教學內容,但我國生物學科的生命教育還處于落后階段,想要全面貫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生命教育必須引起社會與學校的重視,因為如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已經不惜犧牲環境為代價,步入竭澤而漁的誤區,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與生命意識是為未來生態環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楚春.生命教育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04(12).
[2]曹新祥,徐偉強.詮釋學校教育應推進“生命教育”[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相關期刊簡介:《素質教育博覽(中高年級版)》由多位著名教育專家策劃,確立了讓我們的孩子“學會生存,承受挫折,樹立競爭意識;學會做人,培養愛心,關懷社會人生;學會學習,掌握技能,提高創新能力;學會健體,強壯體魄,迎接未來挑戰”的辦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