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5月07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 要:茶旅是以茶文化為主題,依托茶資源整合旅游活動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給旅客帶來休閑、娛樂體驗的同時能夠促進我國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本文以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鳳凰山為例,通過實地調研探析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打造高質量茶旅融合示范區的建議,為茶旅文化研究和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茶旅融合;茶產業發展;旅游;鄉村振興
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中,旅游經濟是重要組成部分。即使在當前新冠疫情沒有徹底消滅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渴望著外出旅游,到其他地方走走。因為旅游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旅游,人們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接觸世界,接觸各類人群,體驗不同的文化歷史環境和人文景觀,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得到精神的滋養和啟迪。隨著中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漸成熟且趨向多元化,旅游過程更注重對相異文化的體驗,農村相對于城市來說,天地廣闊,自然風光秀美,空氣清新,加之和城市相異的文化,對于生活在緊張、擁擠、繁雜、喧囂、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
鄉村旅游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產品,而且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充分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資源,對維護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一個游客需要、農民受益、前景無限廣闊的朝陽產業。鳳凰山,隸屬于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位于潮安區北部山區,東鄰饒平三饒鎮、北連大埔桃源鎮、西界豐順留隍鎮和潭江鎮。鳳凰山主峰鳳鳥髻是潮汕地區的第一高峰,鳳鳥髻海拔1497.8米,這里既有巨石巖洞,又有瀑布溪流,素有“潮汕屋脊”之稱。潮州鳳凰山自然生態條件優越,茶產業基礎扎實,文化旅游資源豐富。2020 年,鳳凰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 8.15 億元,同比增加 16.4%。其中,工業 1.2 億元,比增 7.1%;農業 6.95 億元,比增 15.1%,其中茶產業總產值 6.37 億元,占農業總產值 91.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 1.98 萬元。
2010年,鳳凰單叢茶被確認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4年,“鳳凰單叢茶文化系統”被農業部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7 年,鳳凰單叢茶被評為“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9 年,鳳凰鎮鳳西大庵古茶樹茶園榮獲“中國美麗茶園”稱號。鳳凰山核心區域潮安區鳳凰鎮擁有“全國文明鄉鎮”“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廣東省旅游特色鎮”“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等多種稱譽;2018 年,鳳凰茶旅特色小鎮被評選為“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國家《旅游“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批旅游風情小鎮和特色景觀名鎮,滿足大眾化、多樣化、特色化旅游市場需求。近年來,在潮安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以鳳凰鎮為核心的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業旅游區初步形成,當前正進一步融合生態與文化,把“鳳凰單叢茶”與“旅游”兩大產業有機連結起來,全力打造“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示范區”。
1 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發展的存在問題
近年來,潮安區在推進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同時,在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建設上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著力打造“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融合示范區”,在發展上還存在不少短板與弱項,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1 產業缺乏規范引導,發展弱小散亂一是對茶產業發展缺乏規范和引導。鳳凰單叢茶的茶戶基本以個體生產經營為主,大規模的企業鳳毛麟角。由于各家各戶分散經營,夜郎自大,信息難以共享,茶葉生產缺乏統一的規范和行業標準。二是市場呈現雜亂現象。比如,鳳凰單叢茶品種多、香型多,山門樅韻以主觀口感為判斷標準,消費者特別是外地人難以辨別,經營上單打獨斗,未能構建起基本上的營銷體系。三是行業協會潛力作用未得到發揮。區域茶葉行業協會在監督、管理、協調和引導茶產業發展上未能充分發揮出積極作用,企業在營銷宣傳、品牌打造、質量管理上基本上各自為政,未能形成發展的整體合力。
1.2 生態建設問題堪憂,管理亟待加強一方面,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茶區對農資銷售和使用監管不到位;茶農對農資的安全使用意識淡薄,也缺乏制約,片面追求茶葉產量,農藥、激素和化肥的濫用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難以估量。另一方面,生態治理執法監管欠缺力度。比如,對鳳凰山水源安全監測、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未能形成常態化長效機制、“毀林種茶”的植被恢復、削坡建房的整治等問題值得關注。
1.3 科學技術力量薄弱,需要提升補強當前茶葉科技經費投入不足,茶葉專業管理人員缺乏,當地農技部門技術人員力量有限,科研不夠,與外界學術交流不足,未能學習到先進制茶技術。茶葉生產的技術指導主要依靠省、市涉茶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遠遠不能滿足茶產業發展的需要。同時未能對茶農種植進行全方位技術支持,及時指導指正,致使茶葉品質和數量無法向更上一層次提高。
1.4 茶旅發展受到制約,理念需要創新一方面,規劃開發和經營管理的理念需要培育創新。比如,茶農固守茶園就是種茶的觀念根深蒂固,缺乏打造生態文化茶莊園的茶企與理念。另一方面,用地模式需進一步創新。比如,鳳凰鎮茶戶至今只認“祖公山”,制約了土地集約發展,在打造鳳凰茶旅特色小鎮上,如何運用土地流轉政策,整合集約利用、盤活土地資源的問題值得探究。再一方面,茶旅融合的配套設施亟待完善。當前發展的條件遠未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茶旅產業發展需要。
2 打造高質量鳳凰山茶旅融合示范區的對策分析鳳凰山有著產業之特、資源之特、人文之特,要深入挖掘鳳凰山的自然、生態、文化優質資源,激活內生動力,通過打造“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融合示范區”,助力潮州市打造千億現代農業集群、文化旅游產業集群,推動潮安區北部片區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長遠的意義。
2.1 堅持綠色發展,鐵腕整治,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責任落實,促進生態保護與茶產業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是強化茶區源頭治理。要強化整治手腕,著力保障鳳凰山的水環境安全;加強茶園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大力整治過度開墾、毀林種茶、削坡建房行為,切實加強對鳳凰山的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二是狠抓茶葉生產安全監管。學習借鑒其他茶區鐵腕整治的經驗,對茶區農資經營銷售與種茶戶進行嚴格管理,加強對茶農使用農藥的指導,強化執法監管力度,建立長效機制;落實屬地監管責任,鎮、村二級成立茶葉質量安全巡查隊伍;將茶葉質量安全納入村規民約,禁止茶葉落地晾曬;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茶企、茶農、茶商的茶葉質量安全意識。
三是要提升茶園科學管理水平。大力推進生態茶園綠色防控技術,推行茶園生態標準管理模式,確保茶葉品質和安全。四是建立可追溯體系。鳳凰鎮茶葉質量檢測中心要盡早取得省級茶葉質量檢測認證資質并發揮作用,提升茶葉質量檢測能力和服務水平。組織茶企積極應用可追溯平臺,實行源頭賦碼,一品一碼,貼碼銷售,逐步實現茶葉從生產到銷售全程可追溯。五是使用科學施肥技術。從茶葉營養科學及投入產出上著手,大力提倡茶農施用茶葉專用肥,引進專業的農化服務。
2.2 整合資源優勢,提升品位,打造文化鳳凰山新引擎一是加強畬族文化的保護與活化利用。潮州鳳凰山作為我國56個民族之一畬族的發源地,在全國近80萬畬族同胞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要充分發揮潮州市畬族文化促進會的作用;要制訂發展總體規劃;積極利用好政策,設立專項基金,建立畬族博物館。二是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要把挖掘利用鳳凰山紅色文化資源納入發展規劃,著力把鳳凰山打造成為紅色文化高地和紅色旅游網紅打卡地。三是加大茶文化的宣傳推介與融合提升。要充分發揮“鳳凰單叢茶制作技藝”作為省級非遺、“潮州工夫茶藝”作為國家級非遺二塊“金字招牌”的優勢和作用。整合資源優勢,與“鳳凰谷”的“鳳凰單叢茶博物館”融合,建立起“鳳凰單叢茶”非遺博物館,并與畬族博物館的建設利用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促進茶文化、畬族文化與茶旅的有機融合發展。
2.3 實施品牌戰略,龍頭帶動,提高鳳凰茶核心競爭力
第一,要發揮品牌效應。鳳凰單叢茶是“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要珍惜聲譽和品牌價值,大力推進鳳凰單叢茶品牌建設。一方面,要發揮政府在公用品牌打造上的主導作用。切實加強對鳳凰單叢茶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推介、維護和利用,也可委托茶業行業協會發揮組織引導和協調作用,行使權利,統一管理,規定使用條件和有償使用機制,確保品牌價值的增值提升。另一方面,要發揮茶企在企業品牌打造上的主體作用。鼓勵茶企積極申報名牌名標,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茶認證,提高茶企品牌的影響力。促進公用品牌與茶企品牌互利互益,共生共榮。
第二,要發揮龍頭作用。要積極推動鳳凰單叢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發揮產業園實施主體的龍頭帶動作用,利用好政策導向,在產業扶持資金、土地流轉、用地指標和品牌發展等方面給予產業發展指引和政策傾斜,培育壯大茶產業發展“龍頭”。
第三,要形成產業集聚。樹立“政府營造市場、市場帶動龍頭、龍頭帶動基地、基地連接茶農”的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完善茶產業新型經營主體與茶農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全面提升茶產業的組織化程度,促進集約化經營和規模化發展,提高茶產業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
2.4 推動三產融合,優勢互補,促進生態文化茶旅建設一是要推進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融合發展。以鳳凰單叢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加大對產業園實施主體的扶持和引導力度,圍繞“生產+加工+科技+品牌”全產業鏈的升級,深入挖掘茶產業的功能內涵,打造集觀、采、制、品、購等體驗活動為一體的業態,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二是要規劃設計茶旅精品線路。抓住建設汕潮揭城市群的契機,規劃設計多條鳳凰山茶旅精品線路,擴展至粵東,乃至閩南地區的旅游線路,利用網絡資源實施線上線下互動,融合各方面的有效資源,“串珠成鏈”,打造“茶旅+”產業發展體系,努力促進內循環經濟加快發展。三是要大力發展茶文化創意產業。結合鳳凰山地域特色,大力發展特色化、多元化、可持續化的茶文化衍生產品創意開發,借助網絡創意空間,深度開發和推進生態游、探險游、科普游等等,特別是茶文化主題研學游,以茶文化中的禮、禪、道等內涵吸引更多游客參與體驗。
2.5 注重引導扶持,加大投入,強化示范區的宣傳推介
第一,要發揮媒體作用打造品牌。處于互相網和自媒體時代,創新宣傳推介形式在產業發展中顯得尤其重要。當前,要加強組織引領,整合優勢資源,強化宣傳推介,開拓思路,可以通過舉辦線上直播節,通過“網紅+直播+帶貨”的模式推薦鳳凰山茶葉。既要發動和指導茶企打好鳳凰單叢茶宣傳的“拳頭產品”,打好茶企品牌,也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媒體資源,發揮綜合效應,打好宣傳推介的“組合拳”,打好鳳凰單叢茶的公用品牌。
第二,要大力扶持鳳凰茶旅特色小鎮建設。鳳凰茶旅特色小鎮是成功入選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庫項目,也是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以特色小鎮建設為龍頭,高起點謀劃,高質量推進,重磅投入,強力推介,以引領帶動整個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
第三,要進一步辦好“國際潮州鳳凰單叢茶文化節”。要結合打造“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示范區”的契機,與繼續辦好“中華畬族發源地潮州鳳凰山文化節”一并考慮融合。同時舉辦茶產業茶文化高峰論壇,創新思路舉措,集聚集約發展,提升品質品位,進一步推動國內外茶業界、茶文化界,以及全國畬族宗親等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促進“鳳凰山生態文化茶旅融合示范區”的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2.6 強化超前意識,補齊短板,完善基礎設施的科學規劃一是著力解決鄉村道路不暢,又窄又陡,停車場、衛生間等公共設施簡陋、設備不足問題。要進一步完善鄉村道路條件,做好大流量游客流、車流的分流預案,優先解決交通、通信、廁所、污水處理等基礎公共設施問題。二是同步加快山區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著力完善旅游賓館、公共衛生設施、公共停車場等建設,為鄉村游客過城停留儲備能力。三是配套完善旅游線路及景點衛生防衛工作。加快農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鄉村旅游活動的便利性、清潔性和安全性。要提前規劃解決各個鄉村旅游線路的衛生環境布局,謀劃好垃圾分類,污水處理的措施。對大流量游客產生的垃圾、污水要有預案處理準備。
3 結論
茶旅融合,作為一種新型旅游項目,充滿創意,其正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大的潛力。總之,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區,需要當地政府高度重視,采用多措并舉的方法,整合方方面面的政策資源,發揮整體優勢,綜合協調利用,落實落地,統籌兼顧,推動茶旅融合示范區高質量的發展。既讓旅客在旅游過程中體驗當地的綠色生態環境,領會茶文化,提高健康意識,又發揮了茶資源對旅游的拉動作用,做到兩者的集成,促使茶旅融合不斷深化。茶產業經濟在旅游業的帶動下快速發展,最終達到經濟收入和生態發展的雙豐收,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百姓生活富裕。
參考文獻:
[1]魏志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茶旅融合發展研究[J].河北農機,2020(07):99-99.
[2]黃春,陳蘊茜.全面鄉村振興背景下江西茶旅融合發展路徑研究——以江西資溪縣為例[J].農業考古,2021(02):84-89.
[3]張耀武,龔永新,黃啟亮."茶旅融合"助推茶產業轉型升級探研——以湖北鄧村綠茶集團為例[J].茶葉科學技術,2013(03):32-36
[4]楊清,屠幼英.黔南州茶旅融合發展的思考[J].茶葉,2019(03):167-170.
[5]張凌云,蘇敏,吳潛華,覃榆蘢.廣西六堡茶產業概況及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會計,2021 (09):93-96.
[6]羅連勛,羅玉紅,周為.淺談貴定縣茶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家科技:中旬刊, 2021(07):264-264.
[7]吳東升,林麗平.智慧茶業,助力鄉村振興——國網福建電力推動茶產業數字化轉型紀實[J].茶道, 2021 (09):54-57.
[8]王京生. 做好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的文章[J].農產品市場,2021(11):16.
[9]劉滕飛.立足地方特色推動茶產業走標準化發展之路[J].市場監督管理,2021(13):51-51.
[10]魏妮茜,項國鵬.長三角地區茶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效果測度研究[J].茶葉科學,2021(05):731-742.
作者:莊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