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22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從現代行業發展現狀而言,會計行業相關崗位價值逐漸降低,主要是由于會計行業應具備的“可靠性”特點在不斷淡化,無法充分呈現會計的作用和職能。而這一特點被淡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會計行業忽視了思想道德建設,從而弱化了會計行業相關職能。本文基于對思政教育和成本會計實務課程融合的必要性進行解讀,明確此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而后總結具體融合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政教育;成本會計實務;課程;融合
引言
1在課程思政發展浪潮下,各個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逐漸開始同向、同行。要注重把思政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有助于培育品德過硬、能力過強的會計專業優質人才。
■思政教育與成本會計實務課程融合的必要性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手中空閑資金不斷增多,而社會經濟資本整體流動速度也在持續提高,中國經濟漸漸從傳統勞動密集型轉變為現代資本密集型。整個社會對各種資本的追逐展現出一種空前活躍的良好狀態,主要呈現在經濟交易行為模式不斷創新變革,交易涉及的各個資本不斷增加。
而會計身為經濟交易行為的主要記錄者與監督者,首先需要根據對經濟交易整個過程進行如實記錄,從而協助信息使用者展開科學決策。其次根據對經濟交易整個過程的記錄,對經濟業務實行全面監督,確保經濟順利運行。在現代資本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會計會面臨諸多誘惑和考驗,怎樣在誘惑與考驗中維持自身“初心”,始終遵循可靠性、真實性的原則,更好、更有效反應和監督經濟業務的整個運行過程,思政教育在其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方法陳舊單一所謂成本會計,即是根據成本數據前后之間的勾稽關系來全面反映成本核算的具體流程,而且涉及的信息數據一般均是利用表格形式來反映。現如今,成本會計教育方法往往停滯在自然媒介階段,因數據信息資料繁多,計算過程十分復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堂教學板書書寫數量。故而,任職教師一般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加之黑板固定空間有限,難以將知識均書寫在黑 板上,唯有根據教材向學生講解與介紹各種知識點,但是此種教學模式乏味無聊,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除此之外,因課堂板書會耗費大量時間,所以任職教師必須加快講解速度,致使諸多問題難以向學生細致講解,如此一來,對于基礎較差且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而言,極易發生“掉隊”現象,進而漸漸對成本會計實務知識學習失去信心和熱情。
(二)知識點整合比較少
針對成本會計知識展開教學時,均是從單一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在每一節內容中都要介紹某種費用的歸集、核算及分配,而每一種費用對應的核算及分配又包含諸多不同方法。在成本核算知識教學中,什么是輸入數據、哪種是輸出數據、輸入數據生成路徑是什么與成本數據相互間的關系等,學生極易混淆這些知識點。教師在講解產品成本計算的各種方法時,雖然能夠呈現對某種特殊方法的針對性,但沒有把每一種成本計算方法的整個過程展現給學生,一般是把部分需要歸集以及分配的信息數據作為已知條件,從而造成學生學習這部分綜合性極強的計算方法時,無法與之前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融合,出現嚴重脫節的現象。基于此,學生無法掌握知識點在具體成本核算進程中占有的地位及作用,難以把散亂的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使其只能看見局部,無法看到整體,會對學生更好掌握成本會計知識產生不利影響。
(三)學生缺少實踐操作
以往成本會計課堂教學往往采用“教師講解,學生聽講”“教師書寫,學生抄記”“教師考、學生背”的陳舊教育形式,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忽視了實踐教育具有的重要性。現代學生進入到大學前,沒有參與過相關工作,并且對企業具體生產過程和生產方法一無所知,也無法理解部分工廠生產涉及的術語,教師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成為了“紙上談兵”。由于學生缺少實踐,會對其成本會計工作方法與程序的理解及掌握產生直接影響,比如無法理解產品投料程度以及完工程度等。
除此之外,成本會計課時設置缺少合理性,亦會造成教育質量和教育成效直線下降。根據相關調查得知,在安排成本會計課時,應當根據對學生學習心理和學習特點進行全面了解,故而安排兩個課時較為合理,如若多于兩個課時,任職教師講解的內容就會隨之增加,好似“填鴨一般”,致使學生難以迅速接受及消化,極易出現困乏無聊,從而對教育成效和教育質量產生不利影響。■思政教育與成本會計實務課程的融合路徑
(一)邀請思政教師完善課程教學設計
會計專業任職教師具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是非常扎實的,然而把思政教育和成本會計實務課程割裂開來,定然會出現勢單力薄的情況。在日常教研活動過程中,會計專業任職教師可邀請思政專業教師對課程教學設計展開全面指導,讓思政元素和會計知識做到無縫銜接,防止發生生搬硬套的情況。針對與思政教育相關的素材,可邀請思政教師進行審核查驗,使其更加貼合課程思政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會計任職教師亦可多參加一些優質思政教師的課堂講座,掌握思政專業教師備課方法與授課模式。而且,也可邀請思政專業教師參加會計課程講解、評課以及說課等相關活動,根據不斷互動交流,從而共同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思想素養。
(二)建立成本會計實務教師課程團隊
要想將思政課程和成本會計實務課程進行有機結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必須持續優化與完善。首先,為了能夠更好、更有效履行專業教師的職責,指導學生積極健康成長,則必須強化師風師德,讓專業教師變成先進思想理念和文化的主要傳播者。在教授成本會計實務課程知識的進程中,應當選取會計專業知識扎實、實踐功底深厚且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此課程教師團隊中的一員,強化此課程團隊思政知識的學習,提高專業教師思政教育素質。
其次,課程團隊應當定期針對教學中存在的思政問題進行研討,增強任職教師的思政意識和思政理念,統一思政教育內容,將最前沿思政教育和會計專業教育成果合理運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除此之外,團隊成員相互間應當展開有效溝通,漸漸掌握思政教育和會計專業教育有機融合的方法,從而提升自身思政教育設計能力和設計水平,為學生更好掌握成本會計知識奠定扎實基礎。
(三)重視思政元素與教育內容的結合
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教學主要目標是培育成本會計崗位工作人員,從現代各個招聘網站對成本會計崗位提出的任職要求得知,社會企業要求該崗位工作人員具備極高的專業知識以及職業素養,多數社會企業在具體招聘過程中,均會提出任職成本會計相關工作崗位員工必須具備團隊協作意識,具有責任心且吃苦耐勞,可以承擔一定程度的工作壓力,還要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和總結能力。由此可見,熱愛會計、盡職盡責、團隊合作以及終身學習等相關政治元素能夠根據教育內容合理融入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教學中。
例如,在教授品種法這一內容時,通過對學習任務單的了解和掌握,將小組作為單位展開品種法的實訓,小組所有成員均需要承擔對應任務與責任,從而達到團隊協作,思政育人的最終目標。另外,教師應當讓每個小組呈現自身實訓成果,并針對錯誤成果或者問題展開探討,以此尋找到錯誤的原因。在這一過程中,有些學生會認為是自身粗心大意而導致計算錯誤,然而在現實工作中,任何一個小錯誤均會使整個財務部門所有成果功虧一簣,更嚴重會讓產品價格定位出現錯誤,對企業管理層作出科學決策產生不利影響。由此,教師應當及時告誡學生必須具備強烈的責任心以及榮譽感,要對自身工作盡心盡職、認真負責,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思政教育和成本會計實務課程有機融合的作用,才可推動學生進一步發展。
會計師論文投稿刊物:《財會學習》雜志2006年1月創刊,由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主管,《中國建材報》社、中國會計學會建材分會主辦,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學術期刊目錄。《財會學習》雜志旨在反映財經領域的科研成果,研究財經理論,探討財經問題,提高財會人員業務水平。《財會學習》雜志一貫秉承對讀者高度負責的精神,遵循辦精品財會期刊的理念。
結語
綜上所述,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因這一課程具有的特殊性,對任職教師職業素養、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條件提出極高要求。在國家大力提倡“課程思政”的背景下,成本會計任職教師不僅肩負教授專業知識的職責,還需承擔作為教師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責任。由此對成本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要從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將思政元素切入專業知識點,以期達到“以德樹人”的教學理念,從而為更好開展課堂教學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君.成本會計課堂教學改革方向探析[J].財會學習,2020(17):265-266.
[2]張愛輝.數字化時代民辦本科院校會計人才培養路徑創新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4):293-294.
[3]張巖,宋京津,關福遠.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阻力與對策[J].高教學刊,2020(29):174-177.
[4]穆曉丹.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21):373-374.
作者: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