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8月24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下面是兩篇高級會計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國際會計準則如何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總結了新會計準則下商業銀行面臨的問題。第二篇論文介紹了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的差異,論文結合的現有情況通過對比分析兩者的具體差異,并進一步提出兩者統籌協調的策略。
《國際會計準則如何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
摘要:全新國際會計準則推行后,國內針對國際會計準則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而商業銀行方面也對此開展了研究。文中借鑒于國際會計準則相關理論,探究促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可行性路徑。首先,對商業銀行以及會計核算標準等理論基礎進行了闡述;其次,對新會計準則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最后,結合對商業銀行以及會計核算標準等方面的分析,同時借鑒國際會計準則提出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方向。
關鍵詞:國際;會計準則;商業銀行
國內會計制度為預算會計制度,預算會計制度在我國的發展中經歷了三次改革,經由不斷的調整,完善了預算會計體系、調整了商業銀行會計核算管理模式,同時也形成了相對規范的會計核算原則,且構建了預算會計體系。國有商業銀行方面長久以來所應用的也是預算會計制度,而在全新國際會計準則推行后,商業銀行的會計核算標準也勢必會發生轉變,是否能夠借助于此實現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將成為商業銀行領域所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下文中所要論述的內容。
一、商業銀行概述
商業銀行是直接接觸貨幣的商業組織,基于這種經營特征來衡量,商業銀行本身便屬于一個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而這種經營風險也成為其盈利的一種基礎手段,也就是說商業銀行是否能夠承擔這種風險,是否能夠有效的控制這種風險將直接決定著經營的成敗。在信息時代下,電子金融的出現與發展,國際金融市場正逐步的實現自由化,而各國或各地區對金融的監管力度卻日漸放松,這為我國已經全面開放的銀行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商業銀行是一種盈利組織,其盈利途徑包括存貸款、票據貼現或其他涉及到資金往來的中間業務等,而其中存貸款項目是商業銀行盈利的核心項目。
二、會計核算原則與特征
會計核算原則是確保會計行為具有規范性的主要約束力量,是進行會計會計報表編制或日常會計工作落實過程中的一半規則,其實際原則包括,真實性、有用性、及時性、謹慎性、嚴肅性、重要性等,會計核算的所有原則均對企業進行科學、合理的會計核算起到重要保障作用。會計核算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以國幣為主要計量尺度,由此具有了綜合性特征;其次,會計核算具有完整性與連續性以及系統性特征;最后,會計核算需要以相關憑證作為依據,并嚴格遵守會計規范,具備一定的規范性特征。而就本身就具備一定特殊性的商業銀行而言,其會計核算也具備了與常規會計核算存在差異性的特征。
三、新會計準則下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問題
1.資本充足率的核算面臨挑戰依照全新的《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的變動源自于銀行資本與加權風險資產的變動,而全新會計準則將會對兩個項目同時造成影響。其一,基于部分金融工具的獲利或損失將會計入到權益中,公允價值的頻繁變動將會增加資本的波動性;其二,加權風險資產的核算涵蓋著表內業務的信用風險與表外的業務市場風險,根據全新會計準則的要求,衍生金融工具的表外業務也將會歸屬與表內反應,勢必會影響到加權風險資產的核算。針對此,商業銀行方面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標準法或內部評級法,全面的考慮對衍生金融工具影響較大的信用風險等,由此來強化商業銀行的抵抗風險能力。
2.增加報告盈余與權益波動性對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方面,多數金融資產所應用的是公允價值進行計量,而普遍金融負債仍然應用歷史成本或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此種會計處理方式可能會增加財務報告盈余以及權益的波動性,同時也會影響到金融機構資產與負債的配比管理,從而不能夠客觀的反應金融機構的基本風險管理情況。除此之外,銀行方面所提供的資產負債管理方面財務信息也可能會對報表使用者造成錯誤的引導。
3.增加金融資產計量操縱可能性全新會計準則對持有開始至到期這一周期的投資給出了明確的規定,且提出要求,在資產負債表日對企業的持有意圖與能力進行評估,但是,這種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受到銀行會計工作者主管判斷的影響,具有著一定的主觀性,最終導致金融資產計量具有著被操縱的可能性。結合此,需要商業銀行方面不斷的強化監管力度,對持有至到期這一個周期的投資意圖與能力給予嚴格的審核與檢查,對不能夠達到要求標準的投資,不能夠根據攤余成本給予計量,而應該根據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同時計量提減值損失。
4.會計報表有待改進全新會計準則推行后,將金融工具根據持有意圖分類進行后期的計量,但是,當前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所依據的流動性對資產與負債的反映,會導致會計計量與報告在形式上有所差異,另外,衍生工具從外表轉入到表內,會計報表上需要增加項目對其給予客觀的反應。這對第一個方面的問題,對于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項目,可根據持有意圖進行分類,后在不同項目中反應具體項目。針對第二個方面的問題,可應用國際上的做法,例如對利潤表的改進,在表內一部分詳細展示凈收益與組成部分,另外一個部分展示其他綜合收益與組成部分。
四、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革
1.健全會計核算制度自由擁有一個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才能夠確保各項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為此,需要商業銀行加快建立健全的會計核算制度。首先,需要結合商業銀行的實際特點建立會計內控制度的目標,包括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性;確保國家法律法規的落實;提升商業銀行管理效率;實現經營目標。其次,結合商業銀行的規模制定會計內控制度,針對中小型商業銀行可將會計內控制度細化到財務管理制度中,針對大型商業銀行需要建立詳細的崗位責任制,形成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
2.合理制定編制預算就商業銀行的經營屬性來看,預算管理在其經營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預算控制應該是高校內部控制的基礎環節。在整個預算編制過程中,需要確保長遠的規劃,規范實際編制過程,確保預算編制的合理性與可靠性。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需要構建績效考核的具體標準與整體制度,使預算模式能夠逐步發展為滾動預算模式。同時,需要多預算編制人員給予一定的后期培養與監督,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掌握財務管理與預算管理等相關專業技能,由此確保其能夠編制優質預算。
3.健全會計核算監督機制強化會計核算的監督機制可經由強化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予以實現。其中內部審計方面,需要構建內部審計機構的評估機制,實現其對商業銀行經營的監督管理作用,就商業銀行而言需要不斷強化內部監督職能,由此確保內部審計的實現。外部審計方面,商業銀行主管部門與財務部門需要實現相互監督,同時可參與社會監督機制,加強注冊會計師對商業銀行內控制度的研究與評估,確保會計內控制度的可靠性以及可行性。
4.強化會計核算的信息化水平首先,構建財務指標體系,財務指標具有一定的及時性與靈敏性,能夠及時的反應出資金流動過程中所存在的財務風險,商業銀行應該選擇指出增長率、轉向指出比例、人均開支水平、人員經費指出比例等指標作為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其次,需要商業銀行加強分析能力,對各項財務相關指標的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需要關注橫向分析與縱向分析,一方面需要同比分析,另一個方面也需要環比分析,針對變動較大或過得偏離正產值的指標需要更加深入分析,將指標在進行分解。最后,強化會計核算質量。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與真實性以及可比性,使會計工作所提供的各縣財務報表能夠切實的反映出商業銀行的實際收支情況。
五、結論
全新國際會計準則推行后,對各行業的會計核算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文中以商業銀行為例,分析了借鑒國際會計準則商業銀行的改革之路。在全新國際會計準則推行后,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問題包括資本充足率的核算面臨挑戰、增加報告盈余與權益波動性、增加金融資產計量操縱可能性,商業銀行方面需要做出的是在控制這些問題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雪琳.金融全球化趨勢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問題淺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02(08):14.
[2]陳俊龍.最優國有化水平與國有商業銀行混合所有制改革[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5,01(04):44-52.
[3]劉琦.我國存貨會計準則與國際IAS準則的比較與借鑒[J].企業研究,2014,03(04):11.
[4]杜鵬程,杜佳婧,李敏.科技型小微企業融資與國有商業銀行改革[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07(18):143-147.
[5]許閑,蔡子婕.歐盟各成員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施情況考察及對我國經驗借鑒[J].會計研究,2013,09(06):18-25.
[6]賀燦飛,劉浩.銀行業改革與國有商業銀行網點空間布局--以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為例[J].地理研究,2013,01(01):111-122.
作者:林亨煒 單位:中國工商銀行福建省分行
《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的差異》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也在隨之不斷完善,近年來國家新制定和實施的《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在法律政策確認、計量方面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差異,新形勢下,本文重點對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差異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兩者的收入、成本、資產、功能、特征等進行詳細的對比,進一步提出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調的對策,為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發展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新企業所得稅法;會計準則;差異;協調
隨著國家《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的深入實施,兩者之間在具體實踐操作中也產生了巨大的差異,一方面,對于企業生產經營者來說,在進行稅費預算和處理的時候,會計準則的相關操作流程規定讓眾多企業利益主體產生疑惑,存很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新會計準則下的眾多會計從業者也面臨著來自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壓力。基于此,本文將結合的現有情況通過對比分析兩者的具體差異,并進一步提出兩者統籌協調的策略。
一、我國新企業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
(一)收入類差異
會計準則認為,企業所得收入為企業一切生產經營和投資銷售行為的總和,是企業經濟價值的整體核算,是對企業最大資本產生利益的流水。而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收入則是市場經營主體的一切合法性財富總值,這些財富的核算是以實際產品的產出和收益率為基礎的。
(二)成本類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費用成本的解釋和規定為:“企業為實現商品和服務的有效生產供給而進行的勞務、運輸、服務等成本支出,是企業經營下經濟利益的流出總和”,相反的,在企業所得稅法條件下,企業費用支出即為企業為實現經濟利益而支出的固定成本,是對企業的月度和年度的繳納支出行為的整體核算,而對于已經計入成本的相關費用不重新計算核對。
(三)資產類差異
企業會計準則對資產的準確定義為“企業在實際生產經營中可以對其產生的各種經濟資產進行控制、調配、處理并為其帶來實質利益的價值資源”,而企業所得稅法對資產的定義和解釋卻偏重于多種維度,是對企業在稅務資產分類計算核對和資產扣除后的企業剩余資的總稱產。很明顯,企業所得稅法對稅務資產處理覆蓋的角度范圍更大更廣。
(四)特征方面的差異
企業所得稅法具有固定和確定的特征,而會計準則更講究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相互結合與統一。稅收是國家憑借其政治權力根據相關法律對市場經濟主體的經濟收入進行一定收取的行為,實際上是將一部分社會產品和納稅人資產變為國家所有,稅收是國家對社會資源和收入進行二次分配的重要手段,具有固定性、無償性和強制性等特征。稅法下的稅收是國家利益與人民意志統一的體現,也是國家對經濟發展的一種調控措施,其必須遵循相應的法律規定。而會計準則是企業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進行企業內部核算的一些方法,具有靈活性和統一性的特征,會計準則的實施給了企業更多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讓其能夠自主的進行財務資產的核對估算。
(五)功能方面的差異
會計準則能有效的提升企業對自身財務和資產規范性統計,可極大的提高會計信息統一核定的質量,讓企業對內部資產的統計更加的可靠。而企業所得稅法的重要功能是規范國家的稅收行為和方式,其首要目的是確保國家具有合理性的財政收入,并有效的指導稅收在兼顧“公平”和“效率”的基礎上對國家經濟發展進行調控,是制定國民經濟稅收調節和社會資源再分配政策的基本依據。
二、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協調對策構想
(一)會計準則與稅法的修訂應該加強融合協調
加強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之間的統籌協調必須進一步準確把握兩者之間的適應條件和應用規律,并充分考量和權衡兩方的利益,在制度設計上進行綜合比較。在合適的情況下可對兩者的相關條文規定進行修改,通過專業的協調委員會和評定機構對一些具體內容進行分析討論,并充分借助現代傳媒技術廣泛征集企業和群眾的建議意見,從而保證對企業所得稅法與會計準則的修訂更加的科學、民主,更符合企業實際生產經營需求。
(二)加強會計準則與企業所得稅法管理層的合作和配合
加強政府決策部門的協調合作,完善國家有關主管部門的政策溝通,進一步保障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之間的政策銜接,具體來說,可通過一些常設的協調機構來確保會計人員和稅法人員相互配合,全面通力合作,防控兩部規范性文件政策的沖突。
(三)進一步擴大信息披露,完整信息對接機制
財政部們和稅務機關應該加強信息溝通和協調,完善定期聯絡和信息溝通機制,確保雙方實現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會計準則要求下的信息公開與披露應該符合所得稅法下企業的實際需要,而稅法下的稅收處理運作模式也應給予會計核算必要的信息保障。此外,建立長期信息披露機制應該全面提升征管力度,確保完整信息的有效對接,通過促使會計專業人員與稅務工作人員的相互學習和互相宣傳方式的創新來進一步增強雙方的溝通和合作力度。信息互相披露制度的確立,將確保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更能科學有效的協調。
三、結束語
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立足于對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的深入分析,全面梳理兩者之間存在的一些差異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協調應當策略,相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稅法改革的不斷推進,兩者之間的差異性會進一步縮小并保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這將更加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確保企業正常經濟活動的開展,從而促進企業發展。同時,推動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的協調性實施,能全面增強國家市場經濟活力,服務于現代化建設發展大局,為實現國家新的發展目標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慶龍,李世杰.新企業所得稅與會計準則的差異分析:宏觀與微觀視角探析[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8(05).
[2]任建國.新會計準則與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差異比較研究探討[J].會計之友(下旬刊),2009(10).
[3]李明.新會計準則與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差異性對比分析[J].企業發展.2014-3-12
[4].新企業所得稅與會計準則的差異分析與協調策略[J].會計日報.2015-2-12.
作者:王朝霞 單位:鄭州城市職業學院
推薦閱讀:《財稅與會計》河南省財政廳主辦,財稅、財會工作刊物。榮獲中文核心期刊(1992)。《江西財稅與會計》為化工礦物與加工重點報道化學礦行業和相關非金屬礦行業產業政策,行業發展和動態;礦產開發與利用。加工技術與裝備、礦產資源、采礦、選礦、超細粉碎、礦粉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等的最新研究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