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1月22日 分類:課題申報 次數:
數學是一個非常深奧的學科,相信許多朋友都對數學這個科目又愛又恨,因為許多朋友非常鐘愛研究數學,而有的朋友則非常害怕學習數學。這是一篇初中數學教學相關課題范文,小編為您整理下來,以供您進行參考。
課題名稱:《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性學習的策略研究》
1、課題的國內外研究述評、選題意義、理論依據和研究價值。
2、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的創新之處。
3、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國內外研究述評:
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開展,新課改的不斷向前推進。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都需要高素質、高科技的人才。國內外不少專家、教育界名人都把目光投向人的本身素質發展上來加以研究、開發、利用。不泛成果累累。而農村人員廣大,受社會大環境、家庭小環境、學生生活學習條件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加上農村學生的性格內向、封閉、思維不活、信息來源少、思想不開放、缺乏自信心、競爭參與意識等心理特征的制約,導致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責任心不強,學習方法不佳,學習效率不高。另外,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數學教學中仍普遍存在以“教師講析為主”的教學模式,因此數學學科的特點體現不充分,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不夠,能力沒有得到培養,學生的情感沒有真正調動起來,缺乏創新精神和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導致學生在實踐能力、創造性、對情感的體驗和人生觀、價值觀上,離社會的要求相差甚遠。面對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和日趨激烈的教育競爭,我們必須改革現有的數學教學方法、走科研興校、科教興校的道路,而數學這門學科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精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新型的教學觀、學生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自主能力的不斷發展。
選題意義:
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研究如何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方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有效性學習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使學生個性能得到充分體現,從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流失,鞏固“普九”成果。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作為工具學科,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教學的精髓,教會學生數學的思考,數學的分析,數學的解決問題。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與科研的能力和素質。有利學校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理論依據:
1、現代課堂教學理論:現代課堂教學是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論為指導的,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作為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的目的,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教學遷移各要素及其組合優化為特征的教學實踐活動。因此,現代課堂教學理論是實施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理論依據。
2、生理、心理學理論:好動、好奇、好想是學生的天性,這是其身心發展的特點所決定的,以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特征的課堂教學最能滿足他們這一基本心理、生理需要,激發興趣和求知欲,調節情感,這正是我們設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之一。
3、教育學原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得到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得從個性養成開始,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參與活動,進入一個自主的、積極的,充滿創造性的學習過程,逐步發展個性,進而得到全面發展。 研究價值: 通過這項研究,幾年后我們將實現: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徹底改變,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高;學生養成了良好習慣,形成了有效性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本身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研究的成功經驗為農村中學培養學生有效性學習的習慣提供參考。
研究的目標:
1.依據素質教育的理論和新課改的精神,根據廣大農村中學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現狀,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并創造各種機會引導學生獨立學習,調動學生有效性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習成績,增強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通過開展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策略研究,探討農村中學數學教學的新模式,探索農村中學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學生養成有效性學習的良好習慣,逐步形成有效性學習的能力,形成適合農村中學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操作程序和農村中學有效性學習的評價體系,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研究的內容:
1.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
2.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師生關系、行為研究。
3.農村中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評價體系研究。首先要認真調查研究學生學習現狀,找出問題的癥結,能對癥下藥,找到策略。然后研究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教師和學生的行為關系,考慮如何引導,教師該做什么,學生該怎樣做的問題。最后此基礎上對引導學生學習的效果進行評估,是否達到了應有的目的,構建相應評估體系。
創新之處:
培養學生有效性學習的習慣,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學習的過程便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有效性學習的能力,關注了學生的長期發展,使之形成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研究方法:
①調查研究法:調查教師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師生關系;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 ②文獻研究法:組織教師學習相關資料,加強理論學習,借鑒先進經驗
③經驗總結法:教育實驗、教師根據教學實踐不斷總結、撰寫經驗論文,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形成經驗交流文章,科學概括研究成果。
④行動研究法:研究人員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召開專題研究會,邀請專家診斷指導。
⑤ 個案研究法:對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有成功經驗和做法的教師的教學案例進行研究 研究思路:
1、摸底調查、了解現狀: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進行歸納、分析,找準課題研究的切入點。
2、加強理論學習:組織教師學習有關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現代課堂教學理論,研究課堂教學思想,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從而為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找到好的方式方法。
3、加強師資培訓:選擇部分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定期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要求,提高科研水平。
4、加強研究工作的階段性分析與總結:定期召開專題研究會、經驗交流會、研討存在的問題及及時完善方案,并制定相應的考核獎勵措施,以有效地推動研究工作的開展,科學地概括研究成果。
技術路線:
加強理論學習,舉辦培訓班,到外地參觀學習,邀請專家現場指導。
實施步驟:
1、探索嘗試、方案設計階段:(2009.4-2010.1)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的有效性學習作用進行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為立項研究做準備,初步形成課題研究框架,調查分析學生現狀,在此基礎上擬定課題,論證課題,制定研究方案。
2、方案實施階段:(2010.2-2011.7)課題負責人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實施研究工作,并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確立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方式方法。
3)總結驗收階段:(2011.9-2011.11)對課題研究情況和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總結、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并邀請專家對課題成果進行鑒定,接受結題評審
二、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本課題組成員參與了由龍賜福老師主持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課題的研究,經過幾年的研究探索,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寫了不少論文。賀鋒老師的《學生自主學習信心培養操作要點》、彭麗群老師的《自學能力的培養》獲省一等獎,李小軍老師的《培養學生數學交流淺淡》、李能干老師的《為學生學習鋪設成功之路》、賀軍新老師的《關心呵護 提高信心 》,徐向陽老師的《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嘗試》獲市二等獎,其他老師的論文也分別在市、縣、鄉級獲獎。課題《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獲縣一等獎。本次的課題研究工作是把研究的范圍由推廣到全體學生,推廣到學生的每一個方面,并由此影響其它學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