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程度的進步,生態理念將會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建筑設計生態化將會成為今后發展的潮流。本文分析了生態建筑的相關特征,對建筑在設計時應遵循的原則和采用的方法提出了論述。
關鍵詞:建筑設計師評職論文范文,發表論文期刊網,生態建筑,設計思路,有效措施
1生態建筑的內涵及特征
1.1生態建筑內涵
生態建筑是近年來新出現的建筑形式。生態建筑就是要把建筑看作—個整體的生態系統,通過由組織建筑相應的內外空間的不同物態因素,實現物質及能源的秩序化在本身的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轉變,最終實現一種低污染高能效的環保生態循環系統。生態建筑可以提供健康綠色的環境,能夠給建筑的使用者帶來高質量的生存空間和活動空間,另外,生態建筑能夠有效的降低能源耗費,在保護自然和尊重環境的基礎上使建筑和環境實現有機的融合。
1.2生態建筑特征
在生態建筑的建筑設計上,要考慮選取不同的綠化方式來提高建筑周圍的小氣候,通過選取大跨度和輕型的建筑結構來提升建筑空間的適應能力。設計生態建筑還要從生態建筑的特征著手,要整體而系統地考慮到建筑設計區域內外環境的相應關系。要做到人與環境及自然的和諧共存,在建筑材料的選取上,要在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選取綠色環保的材料。生態建筑還要運用節能環保的技術來實現環境污染的防治目的。在生態建筑的選址上要做到盡可能遠離污染區域,要對建筑設計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和植被進行合理的生態文化建設。
2從生態學的角度認識建筑系統
生態學是1869年由德國學者海格爾提出的一門關于研究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把傳統的動植物研究擴展為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其中共生與再生原則表明了不同物質之間的合作共存和互利關系,以及自然界中物質資源的有限性問題。所謂生態建筑,即用生態學的理論指導建筑設計。將建筑作為一個有生命的機體,其自身要形成一個與自然生態相平衡的良性循環體系。它將建筑視為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設計、組織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序地循環利用,獲得一種高效、低耗、少廢、少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如果從生態學的角度理解建筑,生態學家不僅將建筑系統視為地球生態系統中各種不同的能量和物質材料的臨時組織形式,而且需要確定建筑系統全壽命過程的各個環節中,與生態系統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僅包括組成建筑系統的各個建筑元素的安裝和制造,還包括建筑系統的使用、建筑元素的棄置和重新利用等,因此,注重生態的建筑設計具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建筑的全壽命過程被看成是一種與能量和物質材料支配相關的過程.建筑師將地球上的能量和物質材料(生物和非生物組成部分)組裝成臨時的形式,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最后拆除.拆除之后的各種建筑元素要么重新在其他的建筑中利用;要么被自然生態環境所吸收.第二,是一種對建筑系統的預期性研究.建筑師應認識到建筑系統在全壽命過程中,會對地球資源和生態系統產生不利影響建筑師必須全面考慮其中的各種不利影響,以消除和減少這些負面影響,以此作為建筑設計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3生態建筑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
3.1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我國經濟與城市建設的不斷進行,使得在我國的多數城市建設中,建筑設計中出現重規模而忽視環保的問題。城市建筑設計如果不考慮環境因素,就會導致環境保護的破壞,還會加大能源的浪費。隨著城市發展向現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建筑設計中合理的加入一些生態設計元素,會極大的減少居民生產和生活對于環境和能源的破壞,最終實現居民生活質量的切實提高。
3.2可以大力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城市發展的重要規劃包括城市經濟發展,可以說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因素。要想沖破城市的固有規劃和建設的束縛,使城市建筑的設計能夠有效的推進與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保護能源之間的有效統一就要加快生態建筑的發展,通過生態建筑的建設來實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3.3可以實現城市的健康發展生態建筑的設計可以實現生態、環保和節能的設計理念的有機統一,從而能夠有效保證城市持續健康發展目標的實現。要實現城市環境和能源資源分布的平衡,就要在生態建筑的設計中嚴格按照城市發展的全面隋況進行系統設計。作為一名合格的生態建筑設計,必須能夠有效的促進市民的健康,推進教育的不斷發展,要在重視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和能源的使用情況下來推動城市的健康發展。
4生態建筑的設計思路
生態建筑應該處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它既要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小環境,同時又要保護好周圍的大環境(自然環境)。具體來說,小環境的創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溫度、濕度,清潔的空氣,良好的光、聲環境以及長效適宜的靈活空間等;對大環境的保護主要反映在兩方面,即對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對自然界的負面影響要小。對小環境的創造主要體現在建筑的使用階段,而對大環境的保護則體現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壽命終結后的全過程。建筑的規劃設計階段應將生態策略引入其中,例如建筑的高度和朝向、定位均應綜合考慮到地區的各種因素,在建筑周圍設置水面,利用蒸發來降低環境溫度等等。具體到單個建筑,在醞釀設計時,每個單獨要素,如中庭、大空間、構造、屋頂、體量等和各種建筑設備一樣重要,應系統地、綜合地考慮,同時各種降低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的可能性也歸納在其中。
5完善生態建筑設計的有效對策
5.1積極采用新技術新理念。
在對生態建筑進行設計時,應當積極發揮設計人員的創新精神,采用最新的設計理念,將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應用到生態建筑的建設當中,不斷完善生態建筑的使用功能,完善生態建筑的生態功能,提高生態建筑的科技含量,使生態建筑的設計更加科學、節能、環保,同時進一步降低生態建筑的建設成本,減少生態建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全面的提高生態建筑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
5.2科學處理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生態建筑的建設勢必會占用一定的空間,并向環境中排放廢棄物,因而,生態建筑的設計應當盡可能的縮減而胃的土地占用面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使用可以循環利用的可再生材料進行建設,對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無害化的處理,最大限度地保證周圍的環境不受影響,達到生態建筑與環境和喈發展的目的。
5.3提高生態建筑的自身節能效果。
在建筑物的使用過程中,建筑物內部的通風、降溫、取暖、采光等過程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是建筑物運行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建筑的設計應當充分利用環境中的有力條件,提高自然采光在建筑物采光中所占的比重,并使用恰當的圍護結構,如保溫材料、節能門窗、遮陽擋板及雙層通風玻璃幕墻等,實現建筑物的自然降溫與保暖,并利用風力和風向的特點,降低建筑物通風過程對機械的依靠。
5.4實現生態建筑的智能化。
將智能化的設計引入到生態建筑的設計當中,能夠進一步完善生態建筑的使用功能,并體現出生態建筑人性化的設計特點,實現以人為本的核心設計理念。例如,在生態建筑中采用光電材料,能夠令生態建筑根據環境光照強弱的不同調節陽光的攝人量,同時利用光照進行發電,在實現生態建筑智能采光的同時,也降低了生態建筑對能源的消耗,為使用者創造出健康舒適節能環保的生活環境與工作環境。
5.5注重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在進行生態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當地自然條件、社會條件與文化條件的特點,靈活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實現生態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時,注重生態建筑的外觀設計,完善生態建筑的經濟功能、生態功能和審美功能,使生態建筑能夠完美的融入到周遭的環境當中,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生態建筑的設汁還應當具有良好的前瞻陛,將生態建筑的設計與城市發展的需要完美的結合起來,從而為實現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6結語
目前社會環境問題已經影響到國計民生,在社會廣泛關注生態環境的今天,作為建筑師的我們更應該舉起綠色生態建筑的大旗,走在全社會節能減排生態設計的前列。
參考文獻:
[1]洗錦椒試論生態建筑的設計原則及其實施要訣[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0(10).
[2]張強.生態建筑設計原則及相關對策lJ1.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1).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