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該文主要從學生村的概念界定發散,探討了學生村存在的環境安全、出租法律地位等問題,提出對其合理利用,為高校服務的新觀點,即走高校、村集體合作開發、合作管理的新路子,并針對學生村整治的難點和優勢,提出相關整治措施。
關鍵詞:學生村, 整治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from the student village concept definition divergence, and discusses the existing student village environment safety, lease law status, 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use, the university services by the new idea that go university, village collective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the new way of co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student village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advantag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students village, renovation
1. 學生村的概念界定
近十余年來,高校持續的大規模擴招,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學生居住空間更顯緊張,后勤社會化雖然給學生居住空間緊張局面帶來一定的緩解,但離教育部頒發的本科生8 m2、碩士生12 m2、博士24 m2的人均居住面積標準還有相當差距。
隨著國民經濟條件顯著提升,獨生子女增多,終身教育興起,基于這樣一種背景,高校校園特別是老校區周邊許多自然村莊憑借著多樣化的住宿空間優勢開始成為學生集中租住的場所,由于該類村莊具有較強的學生群居特征,故命名為學生村。如蘭州交通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的水掛莊村、孔家崖鄉,蘭州大學榆中校區周邊的夏官營鎮等就屬于典型的學生村。
學生村是城中村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兩者都屬于城市無序建設的“重災區”。不同的是,城中村主要是出租給農村進城打工的弱勢群體居住,人員結構較復雜。而學生村出租對象主要是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社會考研人員,也有剛工作因懷念校園生活或想繼續利用校園資源的青年單身族等,人員結構較單純。總之,學生村不論是從租住對象的自身素質、文化層次、消費水平等看均高于城中村,其整治途徑很難套用城中村的整治模式進行,在這里把學生村脫離出來進行單獨研究,試圖尋求整治的最佳途徑。
2 .學生村的最終歸屬
學生村的興起牽涉到校方、學生、村民的切身利益,校方最擔憂的是學生分散租住無人管理,容易帶來一些突發事件或違法事件,給學校造成負面影響;而村民最關心的是其經濟利益能否最大化。面對錯綜復雜的利益群體,對于目前規模普遍偏大,容積率較高,建設已趨于飽和的學生村而言,它們究竟該何去何從?像城中村一樣走收購拆遷、重新開發的道路,由于既要保證村民豐厚的持續收益或者大量的還建面積,又要滿足開發商的投資利潤,開發難度較大,很難行得通。事實上,學生村內的廣大房舍只有依托高校服務于高校才能產生最大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但問題是學生村到底能否供學生租住?
反對方認為,學生村不屬城市規劃管理范疇,已脫離正常建設軌道,其普遍形象可以用 “臟、亂、密、暗” 四個字來形容。如任由學生租住,其高額贏利性勢必造成違法搭建愈演愈烈,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他們傾向于對學生村實行封堵和對學生住宿實行嚴格管制,寄希望于城市政府對學生村進行整治,從而達到純凈校園周邊環境的目的。
贊成方則認為,由于高校持續擴招,校園空間嚴重不足,雖然新校區的建設大大緩解了這一矛盾,但老校區存在的大量優質資源是一般新校區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唯有學生居住空間外拓,才能挖掘老校區的最大潛力,提供最大教學、科研容量。而學生村存在的大量個人空間正好與校內單一的學生公寓空間形成對應的互補關系,恰好能滿足部分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對獨處一室的需求。因此,他們認為學生村并不是不能供學生租住,關鍵是如何對學生村進行適度整治,部分學生的集體生活之煩惱,目前單純靠校內并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如云南大學發生的馬加爵慘案就值得深刻反思,更何況高壓政策未必就真正能夠限制學生外出租房。因此,改善村內環境并給校園提供學生居住空間支援,學生村才有出路。雖然中央曾反復下文件禁止學生校外租住,但只要校方參與整治和管理,學生村出租就能合法化,破解學生村問題就有實現的可能。
3 .學生村整治的難點和優勢
3.1 學生村整治難點
學生村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弊端,但村民對其居住環境早已習慣,他們考慮更多的不是學生的環境安全等社會問題,而是擔心整治后失去賴以生存的房產和土地,不能保證現有的豐厚收入,造成他們對學生村整治充滿恐懼、抵制甚至對抗思想。
3.2 學生村整治優勢
雖然學生村一直處于名不正言不順的地下非法出租狀態,時常遭到校方的封鎖、社會的非議。但隨著學生個性化需求越來越高,部分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不再滿足于四人一間的集體宿舍,他們紛紛搬出學生公寓,到學生村租住。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良好的市場出租行情需要學生村良好的居住環境,如果學生村環境持續惡化,今天出這事,明天出那事,學生還敢在此租住嗎?校方能不封殺嗎?因此必須把市場出租行情優勢轉變為學生村整治的根本動力。
4 .學生村整治對策
學生村整治最核心的問題是要實現村民、村集體、學生和校方等利益主體的“共贏”,即學生贏得滿意的租住環境;校方獲得可用于學生居住的新場所;村民及村集體獲得持久的收益。要實現這種 “共贏”局面,學生村整治只有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適度調整。
面對大量的現有房舍,學生村整治按城市現代化的標準進行拆遷與重新開發,成本過高,可操作性不強。因此保留大量的現有建筑和相當的村落街巷等原始空間,學生村整治才具備可行性。學生村之所以零亂最直接的原因是路網失控,只有利用“反規劃”理論的規劃方法對學生村進行整體控制與引導,重新理順村中路網,保持出行暢通,為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預留空間,才是當前較為現實的做法。
結 語
學生村作為高校老校區周邊少有的可利用資源,不能因為其存在種種問題就加以封殺,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村中建設也從未停止過,現已處于高度飽和狀態,從節約資源建和諧社會的角度看,只有校方參與學生村整治和經營,才能實現校方、學生、村民“共贏”的最終目標,學生村才能真正有出路。當然,學生村整治是一個新課題,有很多問題還需深入研究,如:決策、經營管理權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劃分;如何清產核資,股份量化;原有村民是保留分散居住狀態,還是集中居住,保持出租的純粹性;適當降低整治標準的“度”如何把握;對學生村是采取封閉式管理還是開敞式管理等都需要結合實際案例不斷摸索和總結才能形成。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高冀生.學生公寓的研究與認識.世界建筑,2009(10)
[2 ]王曉東,劉金聲.對城中村改造的幾點認識 .城市規劃,2009(11)
[3] 程家龍.深圳特區城中村改造開發模式研究.城市規劃匯刊 ,2009(3)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