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期刊知識 次數:
sci和ssci期刊都是有影響因子的,什么是期刊影響因子,能不能預測25年影響因子是作者所關注的,期刊影響因子是一個用于衡量期刊重要性的指標,當年的IF被定義為在前兩年內發表在該期刊上的論文,當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
以剛剛公布的2024年的某一期刊影響因子為例,IF(2024年) = A / B,其中,
A = 該期刊2022年至2023年所有文章在2024年中被引用的次數;
B = 該期刊2022年至2023年所有文章數(僅Article和Review Article)。
根據公式,我們也能看出期刊的IF每年并不相同,而且冷門、熱門學科領域的期刊因投稿、發表數不同,影響因子差異也很大。
影響因子一般都是在年中發布,每年6月或者7月,盡管前兩年發布的文章數是已經確定的,但因為期刊有固定的出版周期(例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出版),部分期刊已經發布了新的一整年的所有文章,而另一些期刊可能在年底才會發布。
文章發表后,WoS數據庫也需要時間進行收錄。所以需要等到所有期刊上的文章都被發布,并且引用數據都被收集后,“引用數”(也就是前文的A值)才更加準確,此時才能計算當年的期刊影響因子,確保期刊之間進行公平的比較,這樣期刊影響因子就會在年中發布。你還可以閱讀:sci論文影響因子是按當年發表的算嗎
期刊還會有實時影響因子,2024年實時IF=某期刊2022年至2023年所有發表文章在2024年的被引次數/該期刊2022年至2023年所有發表文章數。按照標準的SCI影響因子計算公式,可以得出當前的期刊2024年實時IF數據。
25年期刊影響因子預測方法如下:
科睿唯安每年6月底會發布上一年度的IF數據,因此使用此方法在1-6月底預測的上一年度實時IF非常接近官方6月底正式發布的數據,可以視作官方公布數據的預測。而當前計算的2024年實時IF因為當年年度尚未結束,計入考量的年度引用數會偏少,因此實時影響因子數據會從大約50%逐漸接近真實IF數據。大家可以按照當前月份數占比來大致估計全年的最終IF值(考慮數據入庫延遲,估算全年IF時可適當上浮)。
計算實時IF對期刊的未來影響力是可以預測的,作者可以嘗試預測相關期刊的影響力,判斷自己目標期刊的影響力,找到合適的期刊,盡早的安排文章,選擇高影響因子的期刊,論文高分值可以發揮較大的作用。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