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永春紙織畫是中國的四大家織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人們的生活環境、審美趣味、消費觀念也相應發生變化,永春紙織畫的保護和發展面臨不少問題。本文圍繞著永春紙織畫發展的現狀,對永春紙織畫的保護問題進行剖析,力圖尋找一條永春紙織畫今后保護發展道路。
關鍵詞:永春紙織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對策
永春紙織畫是閩南山區特色藝術之一,始于隋末唐初。據《永春州志》記載:“此畫為永春特產,主要以佳紙做字或畫,乃剪為長條細縷而純白之條縷經緯之,然后加以彩色。”歷史上,永春紙織畫曾與杭州絲織畫、蘇州緙絲畫、四川竹簾畫并稱為中國“四大家織”。故宮博物院里,現在還珍藏著清乾隆年間的紙織畫瑰寶——清高宗御制詩十二扇屏風。
一、永春紙織畫的興起發展與主要技法
作為一項地方特色藝術,永春織紙畫的出現與當地自然環境和物產息息相關。永春縣,隸屬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縣級行政區,屬于丘陵地帶,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的美譽。當地竹資源十分豐富,竹席編織歷史悠久、技藝成熟。永春紙織畫技藝是受當地竹席編織啟發,將竹席編織方法引入到紙中,長期實踐,逐漸完善,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藝術品。
在現代化潮水般涌來的時代環境下,永春紙織畫還保留了其傳統技法。具體而言,即先在宣紙上作畫后,用特制的小刀把畫裁成不到2mm的紙織作經線,另用同樣寬度的宣紙作緯線,再放在紙織機上進行手工編織,根據畫面的需要補色,使繪畫與編織融為一體。作品制成后,朦朦朧朧、色彩淡雅,成為獨特的工藝藝術品。
永春紙織畫題材非常廣泛,從人物、故事到山水、花鳥、飛禽走獸,應有盡有,還有《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水滸》等名著故事、人物等。就規格而言,主要有四種,分別為:六尺長、三尺二寸寬的,五尺長、二尺八寸寬的,四尺長、二尺六寸寬的,五尺長、四尺八寸寬的四種規格。
近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日益受到重視,永春紙織畫先后入選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還被編入鄉土教材,走進了中小學課堂。永春紙織畫的藝人們參加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多,并且在各大媒體平臺紛紛亮相。如今,永春紙織畫已經走出國門,先后被選送到40多個國家展出,并作為禮品贈送國際友人,成為國與國之間的“友誼使者”。永春縣也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紙織畫之鄉。”
二、永春紙織畫面臨的問題
盡管當前永春紙織畫名氣不小,但由于人文、地域、歷史等原因,特別是其技藝對外保密,普通大眾對其認知仍然有限,傳統工藝面臨滅絕的危險。筆者通過實地調查,將發現的問題進行整理,總結如下:
(一)紙織畫作品價格低廉
古代,永春紙織畫的起源,就是宮廷畫師把中國畫技藝與竹編技巧相結合的創造。因此,永春紙織畫可謂是“陽春白雪”,多作為達官貴人的收藏品。清朝時期,康熙、乾隆皇帝就十分喜愛紙織畫,珍藏了許多紙織畫。可如今,紙織畫價格卻十分低廉,根據筆者市場調查,一張4尺紙織畫售價僅在300-500元之間。據藝人介紹,創作紙織畫僅編織這道工序就要花費兩三天時間,加上裱褙、裝框的工時和成本,一幅作品的利潤微乎其微。
(二)作品內容大同小異
過去,紙織畫制作都是由藝人自己作畫,手工編織,藝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愛和特長,創造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作品。可現在,大多數藝人已經不會作畫,只會根據現成的畫進行編織,內容大多集中于“福祿星壽”、“皆大歡喜”、“白鶴朝天”、“嫦娥奔月”、“木蘭從軍”、“十八羅漢”、“壽圖八仙”、“八駿馬”、“鴛鴦戲水”、“八仙過海”。這種局面的出現,失去了創作的主動性,直接造成了市面上的紙織畫作品內容大同小異,藝術性大為降低,從而使紙織畫淪落為低俗的商品畫。
(三)紙織畫市場混亂
目前,由于市場機制不規范,紙織畫作品市場價格差異極大。同樣一幅畫,外地人購買,價格可能比本地人貴上數倍。為了搶占市場,極少數人故意把畫的價位壓得極低,引得其他人紛紛效仿,市場上惡性競爭隨處可見,造成紙織畫作品銷售亂象叢生、陷入困境。
(四)紙織畫傳承后繼乏人
由于制作難度大,過去永春紙織畫藝人出于生計考慮,嚴守技藝秘密,形成了“傳媳不傳女、父子相傳、外人不傳”的陳規陋習,造成從藝人口基數很小。隨著人口老齡化,老一輩藝人紛紛故去,制作永春紙織畫經濟效益又不好,導致紙織畫制作對年輕一代吸引力大為降低,造成后繼乏人,這項千年工藝面臨傳承困境。
(五)紙織畫難以滿足審美需求
經過走訪永春縣紙織畫銷售店,筆者發現由于紙織畫題材大多老舊,其格調和趣味也表現出過于傳統。隨著科技進步、市場經濟發展以及居住條件的變化,人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審美、興趣愛好也發生了很大改變。比如,過去紙織畫作品大多用于居家裝飾,但現在的家居套房,空間結構等發生了變化,已不適合用紙織畫進行裝飾,也就是說,紙織畫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現在家居的審美需求。紙織畫因此也逐漸失去了生存發展的土壤,最終只能漸漸遠離人們的生活,走向沒落。
三、永春紙織畫保護與發展策略
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必須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中,既要有政府部門的切實舉措,也要有藝人自身的努力,既要有市場的建立,也要有理論的研究;既要有群眾的自發參與,也要有合力的有效宣傳。在此,筆者試圖從政府、藝人、市場、研究等方面,探索關于對永春紙織畫的保護與發展策略。
(一)堅定做好各項保護工作
1.政府層面
一是由政府出面,制訂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措施,特別是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吸引更多人投身紙織畫制作,激勵老藝人多出作品、多出精品,進而吸引文化創意企業投資,做大做強紙織畫市場。
二是以政府投入的方式,主持創作高水平的紙織畫作品,用于劇院、禮堂、會場等公共活動場所的裝飾,加強人們對紙織畫的認識。同時,借助政府主辦的各類大型節慶活動,做好紙織畫的展示,提高紙織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受眾對紙織畫的關注度。
2.藝人層面
一是在評審非遺項目傳承人時,堅持“公正、公平、公開”原則,確保評選出的傳承人真正是“德藝雙馨”的優秀人才,發揮行業帶頭、帶動作用,促進行業每個藝人團結協作,共贏發展。
二是要推動提高藝人的技藝水平,可以通過成立行業協會的方式,組織藝人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和交流。比如,目前的紙織畫制作藝人,普遍存在輕繪畫、重編織的問題,大多擅長編織,繪畫水平不高,可以通過強化培訓的方式盡快補齊短板,提高創作水平。
3.市場層面
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根據不同的目標群體,作好市場細分,引導從藝人員有序競爭,鼓勵以市場為導向增進合作,創作不同層次的作品,適應不同人群需求。比如,可以通過尋找民間畫工作室,與民間畫家合作創作紙織畫,讓作品突出民間傳統特性;也可以邀請書畫名家作畫,與書畫名家合作創作紙織畫,提高紙織畫的文化品位,突出其現代審美特點。另一方面,加快建立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鼓勵藝人創新,保護原創積極性和應有的市場價值。
4.研究層面
一是加強史料收集,展開研究。目前,關于永春紙織畫的制作都來源于家庭作坊,沒有系統性學術研究成果。可以組織專門力量,對永春紙織畫的起源、發展、定位等問題,作進一步系統性研究論證,從過去找到現在,發展未來,明晰保護思路,以便對應采取有效措施。二是加強與外界的學術交流,以此加強對永春紙織畫的宣傳,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加以改進。
(二)保護的同時注重發展
目前,永春紙織畫在國內市場需求不高,市場運作力有限,又進一步制約了市場的開拓,進而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上述幾個層面的保護工作只是第一步。永春紙織畫想要在當前社會得以生存和發展,僅依靠保護是不夠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應該將保護與發展相結合。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
1.拓展市場需求根據市場上不同人群的需求,創作不同的紙織畫,積極創新推動將紙織畫應用到其他行業里。比如,可以利用紙織畫的藝術特色,創作禮品包裝盒、購物袋,甚至是時裝等,讓其以新的功能面貌呈現,進而流入不同的城市,融入到人們的生活里,在錯綜復雜的市場中,觸發新的生機,得到新的發展。
2.擴大市場空間借鑒學習天津的楊柳青鎮、河北的武強、山東的濰坊等地好做法,把地方民間藝術作為文化產業發展方向,著力扶持做大做強,不僅避免了優秀的民間藝術的消失,還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隨著保護措施的落實,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提升,永春紙織畫的市場空間和規模必然能得到擴大,逐漸形成快速發展的良性循環。
3.推動產業化發展在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條件下,應該吸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采取合作社等方式,改變當前永春紙織畫家庭式作坊“單打獨斗”的場面,推動其邁向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實行規模化的運營。通過政府扶持,各方參與,讓永春紙織畫逐漸走上產業發展的正軌,促進紙織畫的創新、研發及生產工藝的提高,實現在激烈的工藝品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筆者相信,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永春紙織畫的發展雖然艱難,但其以“隔簾觀月、霧里看花”般的審美特色,以及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示了其獨特魅力,如果切實做好永春紙織畫的傳承、保護、創新和發展,其未來一定是光明的。對其他類似非物質文化遺產來說,同樣如此。
[參考方獻]
[1]黃志強.福建永春紙織畫的傳承與發展[J].美術,2017,05.[2]方碧雙.淺談永春紙織畫的創新[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12.
[3]方琳.試論永春紙織畫的傳承與發展[J].大舞臺,2011,10:152.
[4]黃文中.永春紙織畫的起源及現狀與存在問題[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155-157.
[5]黃永生.永春紙織畫囿于本體的突圍—試論紙織畫的傳承與發展[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23-28.
文學方向刊物推薦:《文藝生活》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湖南省文化廳主管,湖南省群眾藝術館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文藝類學術期刊。茅盾先生為其親筆題寫刊名,自1956年創刊以來,我們竭誠為廣大文學愛好者、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創造一個作品交流、學術研討的平臺。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