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總結為提高貧困人口收入,實現增收脫貧目標,阿克蘇地區在黑木耳產業西移、林果資源豐富及浙江援疆力量的扶持背景下,多措并舉、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引導阿克蘇地區貧困群眾發展黑木耳產業,取得了較好成效。介紹阿克蘇地區黑木耳產業發展現狀,列舉采取的措施:苦干實干夯實發展基礎;培訓打造本土技術隊伍;堅持“集中連片、規�;a”原則,打造一流的黑木耳生產場地;定點定人全程托管技術服務;擴大宣傳,推進多元化銷售。
關鍵詞阿克蘇地區;黑木耳;發展背景;發展現狀;主要措施
1發展背景
長期以來,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黑木耳的主要產區,占據了“半壁江山”。隨著國家對森林資源保護力度的加大,允許砍伐的木材數量逐年減少,東北等黑木耳主要產區出現了栽培原料供應不足的情況。為保障東北地區黑木耳產業的持續發展,黑龍江等省市通過進口俄羅斯鋸末來緩解這一局面,但隨著國家對進口“洋垃圾”的管控治理,國外林木類下腳料被列入治理范圍,黑木耳生產原材料再度面臨短缺。此消彼長,林木資源相對豐富的貴州、陜西、甘肅、新疆等西部省區資源優勢凸顯,黑木耳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1.1資源優勢
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的阿克蘇地區,土地肥沃、光線充足,非常適合種植各種林果,目前,阿克蘇是新疆薄皮核桃、紅棗和蘋果等優質特色果品的主產區,是“中國白杏之鄉”和“中國紅富士之鄉”,全地區林果品種資源圃5333公頃,核桃、蘋果、梨和紅棗等林果面積穩定在450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每年冬季修剪下的果枝按每畝200千克計算,其數量可達90萬噸,是發展黑木耳栽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資源。
1.2氣候優勢
阿克蘇地區位處亞歐大陸深處,依托特有的冰川雪水和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年≥10℃有效積溫在3800℃左右;境內水量充沛、水質潔凈,有塔里木河、阿克蘇河、多浪河,水資源總量6.3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5億立方米;耕地面積1200萬畝,便于建成集中連片、干凈無雜菌的生產場地;區內降水稀少,氣候干燥,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在黑木耳整個生產過程中,方便人為控制濕度和調節生產小氣候,營造適合黑木耳生長的“干濕交替”環境。
1.3援疆優勢
黑木耳種植項目既是浙江省第九批產業援疆三大工程之一的“萬畝億元”工程的核心,也是阿克蘇地區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浙江為推進黑木耳產業在阿克蘇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打造科技援疆精準扶貧品牌,幫助阿克蘇地區建立了“萬畝億元增收工程技術中心”暨阿克蘇地區食用菌(黑木耳)技術研發中心。此研發中心是全疆一流特色農業產業實驗室,集研發、應用、示范和培訓于一體,總投資500萬元;并免費提供黑木耳生產液體菌種。
2019年1月,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捐贈100支黑木耳菌種試管種,通過擴繁成原種并制成液體菌種,可以滿足千萬個菌棒的栽培需求;同時提供技術支援,承擔浙江科技援疆項目的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作為技術支撐單位,除提供技術支持、技術培訓外,2017年起陸續選派技術人員到阿克蘇指導生產,2019年3月起共有11名援阿技術人員分別在地區各縣(市)和菌棒生產廠開展黑木耳生產技術指導;還為各縣(市)無償提供黑木耳廢菌棒粉碎機,通過料袋分離回收利用菌袋和菌渣,實現栽培基質的循環利用。真正做到了從菌種培育、菌棒生產、下地產耳的“全鏈式”支援幫扶。
2發展現狀
2.1引種試種成功
2018年,阿克蘇地區把黑木耳生產作為增收脫貧的新途徑,組織深度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秋季試種黑木耳,形成阿克蘇地區特色扶貧產業。浙江援疆指揮部前期開展試驗示范,并對黑木耳生產各環節給予全力支持,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解決技術難題、提供技術支撐,有效助力阿克蘇地區黑木耳生產從零起步、穩步發展。全地區9個縣(市)試種黑木耳56萬棒,建成規�;�、標準化黑木耳生產基地21個,實行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技術、統一管理,覆蓋貧困戶603戶,戶均種植約1000棒,采收鮮耳269.8噸,銷售收入169.57萬元,平均單棒收益3.03元,實現戶均增收2812元。
2.2擴大規模生產
為進一步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阿克蘇地區按照“增量、擴面、提質”的發展思路,2019年安排春季生產黑木耳1000萬棒,覆蓋100個貧困村,輻射帶動5000戶貧困戶,戶均種植2000棒,戶均收益3000元以上。在認真總結上年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研討制定出適合阿克蘇本地的黑木耳栽培技術規程,協調、組織、指導各縣(市)做好黑木耳生產各項工作;地區各縣(市)按照總體部署迅速行動,優選生產場地,抓緊配套設施工程建設,截止3月底,高標準建成集中連片拱棚、干凈利索、整齊劃一、生產規模10萬棒以上生產基地87個,其中最大的生產點可擺放菌棒45萬棒;在春耳下地生產前,多次舉辦黑木耳專題培訓班,聘請疆內外黑木耳專家和地區經驗豐富的專技人員,培訓縣鄉技術骨干、生產管理人員,為地區黑木耳生產培養師資力量。
2.3生產有序推進
為推進黑木耳產業持續發展,阿克蘇地區立足高起點、高技術,高效生產優質黑木耳菌棒,已打造出4個現代化、標準化黑木耳菌棒生產廠,年生產能力達3000萬棒左右。為確保2019年阿克蘇地區黑木耳生產順利開局,打好脫貧攻堅戰,地區提前安排部署各項工作,各縣(市)提前著手準備,落實與菌棒廠供棒合同的簽訂事宜;為進一步提高農業技術人員黑木耳生產技能和服務水平,推動黑木耳種植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在今年春季黑木耳下地前已培訓定點技術服務人員和操作管理人員500名,其中定點技術服務干部135名和貧困戶農民噴淋操作工355名。截止10月底,全地區共采摘鮮耳5435.52噸,收獲制干木耳447.69噸,銷售干木耳269.58噸,待售的庫存干耳178.1噸,銷售金額約1757.71萬元。目前庫存干耳銷售尚在進行中,還有部分菌棒需要越冬,產量將在明年開春后產出。
3主要措施
3.1苦干實干,夯實基礎
一是領導重視,高位推動、真抓實干。地區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黑木耳生產,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安排部署,為地區黑木耳扶貧產業發展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目標和工作重點;分管領導強化推進落實,對黑木耳生產關鍵節點親自調查研究、檢查督辦,多次主持召開地區黑木耳重點工作協調會、推進會,現場辦公,協調解決黑木耳生產中的問題和困難,部署各項工作,為黑木耳生產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相關部門相互協作,形成合力,苦干實干。兩家國企克服重重困難生產菌棒,農技人員現場指導服務,共同推動黑木耳生產順利進行。三是浙江援疆指揮部給予大力支援,對黑木耳生產各個環節提供全方位服務,如2018年試種階段,在7月份養菌期間遭遇高溫天氣,在浙江省援疆指揮部指導下,試行在屋頂架設滴灌管,進行滴水降溫,為黑木耳菌絲生長創造適宜的外部條件,確保了菌棒如期下地生產。
3.2培訓先行,補足短板
黑木耳種植作為阿克蘇地區的一項新興產業,生產經驗缺乏是發展的瓶頸。為確保黑木耳生產成為帶動貧困村和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新途徑,地、縣農業部門以“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為導向,從技術人員、涉農干部、貧困戶、合作社等各層入手,聚焦黑木耳種植技術,全面強化技術培訓,補齊技術短板。
一是阿克蘇地區農技中心先行一步,主動組建黑木耳技術團隊到黑木耳試驗點和菌棒廠實地跟班學習3個月,實現技術人員知識轉型,培養出地區第一支本土黑木耳技術隊伍,在下半年地區試種秋季黑木耳中,發揮了重要的指導、服務和組織協調作用;二是自己動手編制黑木耳生產技術教材,并制作成維吾爾語、漢語兩種版本,發放到縣、鄉和深度貧困村,供基層開展培訓和組織學習使用;三是舉辦黑木耳技術專題培訓班,采用集中授課和現場實訓相結合,培訓地、縣、鄉三級技術人員百余人,形成地區黑木耳生產基礎技術力量和隊伍;四是積極培養基層實用人才,多形式、多途徑組織培訓鄉村定點服務技術員、噴淋操作工、生產管理干部、參與生產的貧困戶百余場次萬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層干部群眾種植黑木耳的信心和能力。
3.3科學選址,嚴格把關
一是科學選址。各縣(市)認真參考地區農技部門制定的《地區貧困戶種植黑木耳生產選點及配套設施建設建議方案》,以貧困村為單位,按照“一通、二近、三遠離”要求進行科學選址。一通:生產場地必需通電,保證黑木耳生產用電需要。二近:近潔凈水源,近村莊,便于黑木耳生產管理操作。三遠離:一是生產場地遠離交通主干道,避免黑木耳遭受塵埃和汽車尾氣污染;二是遠離畜禽養殖場和垃圾堆放、填埋場,減少病源微生物或蠅蟲侵害;三是遠離工礦點以及農藥生產、分裝與儲備場所,確保黑木耳不受農藥污染,產品達到綠色標準。截止2019年4月,建成規模化黑木耳生產基地87個。二是嚴把場地建設質量關。各縣(市)定任務、定標準、定進度,高質量完成黑木耳場地及其配套設施建設。達到耳床畦面平整,排場干凈利索、整齊劃一,噴淋設施操作運行正常,遮陽網、機電井、儲水池等配套設施到位,得到了多位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的高度評價和肯定。
3.4定點定人,全程服務
為消除貧困戶的后顧之憂,地區全面推行巡回指導、縣鄉定點服務制度,各級技術人員充分發揚“工匠精神”,下足“繡花功夫”,對黑木耳生產進行全程技術服務。一是阿克蘇地區本級技術服務團隊開展巡回指導,掌握生產進度和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并應對;二是2019年浙江援疆指揮部協調選派11名駐縣(廠)黑木耳技術人員,指導到位,認真負責,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三是各縣(市)對每個生產點,固定1名經過培訓的本地技術員和2名噴淋操作工,負責具體的技術實施和管理操作。整個黑木耳生產期,廣大基層農技人員吃住在生產點,日夜精心管理,付出了艱辛努力,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全程托管的“保姆式”服務,最大程度降低了生產風險,消除了貧困戶的擔心顧慮,保障了黑木耳生產平穩進行。
3.5擴大宣傳,多元銷售
為更好地展示具有阿克蘇地域特點的黑木耳特色產業發展全過程,凸顯阿克蘇黑木耳生產優勢,打造和唱響阿克蘇黑木耳品牌,擴大對外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地區農技中心組織開展黑木耳系列宣傳推介活動。一是攝制阿克蘇黑木耳電視宣傳片。圍繞阿克蘇黑木耳產業定位、發展歷程、技術支撐、產品特色和多元銷售等方面專題制作了一部阿克蘇黑木耳電視宣傳片,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展示和宣傳。二是制作黑木耳宣傳彩單。著眼黑木耳產銷對接,貫穿黑木耳生產,集中反映黑木耳營養價值、藥食用功效以及阿克蘇黑木耳生長環境、獨特品質與產業發展等地域特色和突出優點。
三是借助移動互聯網新媒體平臺的宣傳功能,專題制作和推送“抖音小視頻”黑木耳系列短片,助力開拓黑木耳銷售新渠道。四是組織各縣(市)舉辦“黑木耳采摘節”活動。以“品鑒有機木耳、共享健康生活,聚力扶貧產業、同步小康社會”為主題,通過黑木耳采摘等系列休閑、體驗活動,全面展示推介本地黑木耳安全、綠色、無污染生產過程,引領群眾消費,搭建產銷平臺,提高本地黑木耳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
同時有針對性地邀請內地黑木耳經銷商、黑木耳集散中心收購商及精深加工企業參加黑木耳采摘節節慶活動,加深對阿克蘇黑木耳的感性認知,加快建立對外銷售網絡,進一步拓寬市場銷售渠道。五是充分發揮地區糧油公司、地區供銷社兩家國有龍頭企業對黑木耳銷售主渠道作用,托底銷售。兩家國有企業著眼產業發展前沿,計劃開發黑木耳新產品,如膳食粉、營養液、膠囊、浸膏等,提高產品檔次和市場競爭力,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將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
農業方向論文范文:河南農業科學栽培黑木耳的方法
摘要 闡述了黑木耳栽培技術,包括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培養料配制、裝袋滅菌與接種、發菌管理、出耳管理、采收及采后管理等內容,以供參考。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