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大裾衫在泉州灣晉江下游出海口北岸的蟳埔小村是最具有特色的服裝,其形制結構與工藝特征蘊含著當地習俗,是當地傳統衣冠禮俗文化的重要內容。據此,通過對蟳埔村的田野式調研,以觀摩和記錄的形式研究大裾衫的工藝技術與造物思想。研究認為:蟳埔大裾衫采用單裁單縫、邊裁邊縫的傳統家庭手工作業方式,文章從選面料、制版、裁剪、縫制、熨燙等步驟出發,結合服裝款式結構與工藝技術特色,分析得出傳統蟳埔大裾衫“備物致用”、“師法自然”、“護生實用”的造物觀念。通過傳統蟳埔大裾衫的工藝技術與傳統造物思考和解讀,以期更好傳承大裾衫的“形”與“意”,為傳統服飾文化的現代創新設計與應用提供寶貴的設計思想。
關鍵詞:蟳埔大裾衫;縫制工藝;造物思想
大裾衫,是福建泉州豐澤區蟳埔女日常穿著較為流行的常服,其主要形制特征為:中式挖領,前胸和后背采用面料錯位拼接。早期蟳埔人主要以漁業捕撈和灘涂養殖為生,用荔枝樹皮熏汁將土布染成紫紅色制作上衣和褲裝,或用俗稱為“薯榔“的塊狀植物熏汁染成黃紅色。這種衣物作為勞作服飾,便于海上作業生產和抵御自然侵害。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當代人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少出現傳統大裾衫。
據調查,40歲以下的當地人幾乎不穿傳統服飾,[1]大裾衫也不例外。這種地域性傳統服飾文化及工藝(服飾形制、制版、裁剪、縫制等)逐漸弱化,因此,需要對這種文化現象進行搶修和保護。基于此,通過對泉州豐澤區蟳埔村田野式調查,拜訪多位傳統手工藝人,采用口述和實物制作相結合的方式,詳細記錄了蟳埔大裾衫裁剪與縫制工藝流程,并在此基礎上解讀它的傳統造物思想及其技藝審美特征。
1大裾衫款式結構特征
大裾衫是由傳統上衣下裳制發展而來,簡樸寬松,以黑色、褐色、青藍色為主色調;[2]布紐,斜襟右衽,門襟處有本色布滾邊;在款式造型上采用分裁設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20世紀20年代初,衣長至膝,隨著時間的發展,衣長逐漸縮短。
此款為近代形制,其款式結構特征具有代表性。大裾衫形制特征:小圓立領,右衽斜襟,有領、大襟貼邊,后背破縫且垂直如繩,衣身胸部緊窄, 下擺呈圓弧狀,后背在中心線處錯位拼接,且左高右低。前衣身拼接兩塊不同顏色或花色面料,其中靠近右腋下拼接2cm寬藍色色塊面料,袖口拼色。整體形制以橫、豎分割和拼接為主。[3]
2大裾衫制作工藝技術
2.1縫制工具及面、輔料準備
根據傳統大裾衫縫制特征要求,選用手工針、縫紉線、頂針、漿糊、剪刀、熨斗、畫粉、直尺、水、領圈模子、衣襟模子、貼邊、墊布、棉純色布或棉碎花布。
2.2裁剪與縫制工藝流程
傳統大裾衫采用邊裁邊縫制的家庭式手工作業方式,其中包含結構制版、面料裁剪、縫制、熨燙等基本工藝流程。
1)面料準備。我國早期紡織的棉、麻面料門幅較窄,幅寬約為45cm,因此在選取大裾衫面料時,取長145cm,并將面料在攔腰處裁剪,分成2塊長度約25~35cm、寬度為40cm左右的矩形面料。
2)橫、縱向取尺寸。橫、縱向尺寸是指面料的長度與圍度尺寸。以人體尺寸為依據,結合大裾衫在肩、臀、胸、腰部位尺寸協調的基礎上進行取值。在取橫、縱向尺寸順序時,先縱向后橫向,可根據大裾衫穿著的整體效果,對部位尺寸進行修飾,以便裁剪大裾衫衣片。根據預先取好的縱向尺寸,將2塊裁剪好的矩形面料正面相對,反面朝上,并在面料中心處沿緯紗方向對折,燙平,放置,待畫大裾衫輪 廓線與結構線。在面料上確定好衣身的主要部位位置,調整腋下、下擺、側縫弧度與起翹量,用劃粉繪制出大裾衫外部輪廓。繪制輪廓完成后,在雙層面料上進行裁剪,裁剪時保證雙層面料位置不發生移動。
3)拼合縫。拼合縫是指將面料沿經(緯)紗向正面相對,沿著預留1cm光面對其縫合,拼縫時注意上下兩層面料松緊一致,保持拼縫順直,無吃勢。4)裁接袖和衣身拼接。由于受面料幅寬影響,大裾衫的袖子需要拼接,補足袖子長度。根據圖3裁剪,利用大身裁剪富余面料,作為接袖用料,按照給定尺寸,袖中線對折裁剪和拼接,同時注意袖口預留止口0.7~1cm。根據傳統工藝要求,袖口內折3cm邊,刮漿固定,防止毛邊外露。
5)縫燙衣襟滾條。沿著輪廓將大裾衫衣襟裁剪開,使得衣襟單獨成為一部分,同時修剪大襟正反面邊緣,保持光滑平整。取1塊花色面料,用裁剪好的衣襟滾條平鋪在上,按其形狀裁剪,并在正反面扣燙1cm,包邊縫份約為1cm,最終使其滾邊正面露出2cm,并在大襟反面預留5cm花色布條滾邊,用刮漿的形式保持滾邊平整。在縫合大襟與衣身時,預留縫份1cm,將滾邊翻轉至衣身反面坐輯縫[4]明線0.1cm,要求明線線跡平整順直、線條寬窄一致,使得明線既能起到加固作用又能起到裝飾作用。為了防止正面里襟滾邊止口外露,在衣身正面大襟止口輯壓明線1道,保證滾邊順直、雙明線。
6)縫擺與大襟貼邊。大裾衫擺縫與側縫垂直,側縫不開叉,側縫與衣襟處用布袢固定,起到加固作用,同時可以穩定衣身平衡和穩定,使大襟飽滿挺括。取1塊綠色面料,按照按45°~60°斜絲裁成如圖7所示的斜條,并在斜條中間部位開剪剪口或收褶4~5個,使得斜條能發生彎曲變形。在彎曲的斜條四周預留縫份1cm,并貼回毛邊0.7cm。根據大襟貼邊的位置與尺寸,把做好的貼邊按照圖上的要求與衣身縫合,實現貼邊工藝。
7)裁領、绱領。貼領不僅可以保護領子,還可以穩定領子尺寸,增強領子的耐磨性。沿領子1圈裁剪10cm寬的半圓形斜條。在裁剪貼領時,要按著絲縷方向沿邊對折,并在貼領中間打剪口,標記好绱領時與衣身對位。將裁剪好的貼領沿邊折燙1cm,并在外圈邊沿刮漿1cm固定,防止邊緣毛邊脫散。大裾衫的領式為小立領,由領面和領里組合而成,采用傳統刮漿工藝將其固定在一起,并在上領口輯0.1cm明線固定和裝飾,留出下領口止口與衣身縫合。為了增強領子的立體效果和裝飾美觀,通常在上領口止口處采用滾邊工藝,將領圈縫線與領里、領面3層縫合固定,采用這種嵌縫式與拉蓋式[5]工藝實現整個绱領過程。
2.3衣身整理大裾衫的前后衣身整理包括,前門襟釘布袢和整燙衣身。在大裾衫門襟上通常釘6顆布袢,取其成雙成對、六六大順的吉祥寓意。通常由上到下的排列次序是2、1、3,即門襟上段2顆,腋下中段1顆,下段3顆,在縫釘時直接牢牢的固定在前衣片門襟上。為了使得大裾衫整體平整,通常選取1塊干凈的布,蘸取少量的水試擦前后衣身有褶皺的地方,熨燙平整,或者直接用1塊布平鋪在衣身上,用熨斗在布上進行熨燙,注意熨燙時要保證熨燙溫度、時間和壓力,在三者達到均衡的情況下才能將衣身上的褶皺熨燙平整。
3大裾衫的傳統造物思想
3.1“備物致用”傳統造物思想
大裾衫以家庭傳統女工方式制作為主,以“十字型裁剪法”[6]的平面造型結構為基礎,在裁剪過程中,遵循傳統的“單裁單做”,從工藝技術層面上體現出“備物致用”的傳統造物觀念�!吨芤�·系辭上》有云:“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7],在辭海中對備物致用的解釋為“物盡其用”,這也正是體現出蟳埔人對生活的節儉和經濟,從而不僅在生理上滿足了遮體保暖的實用功能,而且還從心理上滿足了審美需求。蟳埔大裾衫所體現的物盡其用主要表現在接袖與拼接色布上。從排料和裁剪上看,大裾衫的制作充分考慮到面料的天然屬性,利用面料特性,盡可能地不破壞面料本身的幅寬,在進行裁剪里貼邊時,與大襟套排,并利用裁剪剩下的邊角料作為接袖用料,以此節約面料,提高面料排料率。
大裾衫在接袖結構設計上,采用折疊縫并卷一定的量,在袖口繰縫,使得袖口在服裝穿著過程中可以進行尺寸改動,這正是堅持了“堅而不論工拙,先可用而后求美”[8]的樸素觀,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當地百姓的審美特征。再如大裾衫前后衣身采用不同花布或不同顏色的面料拼接,充分反映了當地人們較強的節約意識。
美術論文投稿刊物:美術教育研究由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管,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主辦,是一本集美術、教育、研究為一體的學術期刊,以文化交流、美術教育、學術研究為主旨,倡導科學、自然、人文相結合。本刊的創辦為美術、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總之,大裾衫作為蟳埔地區女子常用服飾,以其傳統家庭式手工作業方式進行制作,散發著淳樸的本土氣息。本文以大裾衫為對象對其形制與縫制技藝進行了研究,在縫制技藝中,結合了結構特征與縫制工藝特色,得出大裾衫“備物致用”、“質真樸素”的造物觀念以及簡約的審美特征。由于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加之地區娛樂項目匱少,當地漁民將縫制大裾衫及其服飾品作為傳承文化和精神寄托的主要形式,由此在歷史中逐漸沉淀,久而久之成為當地習俗和具有一定宗教文化信仰的社會屬性。
大裾衫的縫制技藝特征和文化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僅表達其本身具有的物質屬性,更加體現了蟳埔漁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生活祈福的社會屬性。通過對大裾衫的深入學習研究,可以讓人們更好的了解傳統大裾衫的制作過程及技藝要求,進一步了解蘊藏在其中的民俗文化及其審美藝術。
參考文獻
[1]陳國華.惠安女的奧秘[M].北京:中國文聯社,1999:1.
[2]陳敬聰.蟳埔女[J].海峽影藝,2014(1).
[3]張競瓊,鐘鉉.江南水鄉婦女服飾的鑲拼功能與淵源[J].紡織學報,2007,28(8):88-90.
[4]涂燕萍,閔悅.服裝縫制工藝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30-35.
[5]張辛可.服裝縫制工藝大全[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19-20.
作者:洪文進1唐穎2沈雷2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