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國必有史、方必有志、家必有譜。 在現代鄉村,曾經土生土長、極具當地文脈與可持續性發展的建筑正在逐漸消失。 建筑是某一人群思想與技術的綜合反映,如果不及時研究曾經在川渝大地對建筑文化和技術有著深遠影響的掌墨師文化,那它可能將不留半點痕跡地灰飛煙滅了。 成渝地區掌墨師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藏著豐富的本土營造理論與哲學思想。 受到近代西方建筑學體系和現代城市快餐化建設模式的影響,傳統掌墨師營造模式越來越不受重視。 曾經在川渝地區人人皆知的掌墨師文化,文獻資料里極少有記載,即使能查出寥寥無幾的文獻,也是接近民間野史似的雜錄。 經筆者多年對史、志、譜的查找,寥寥無幾的掌墨師稱謂也似民間雜談。
曾經遍布鄉村的地域建筑,如今在許多村民眼中成為落后、土氣等民居形象的代表,這種看似落后、土氣的建造技藝和建造文化將面臨走向消亡的可能。 由于沒有了生存的市場,負責建造這類建筑物的掌墨師要么老去,要么改行另尋生路。 再加上掌墨師的技藝與文化傳承都靠師傅口傳心授,沒有任何教學文本,師傅留給徒弟的傳承物件頂多是一套勞動工具,如果后繼無人將瀕臨失傳。 如此下去,若干年后不僅掌墨師技藝失傳,連掌墨師存在的歷史記載恐怕也將消失。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曾經絢爛的掌墨師文化在古代、現代文獻上都缺失呢? 文章將對民間掌墨師文獻記載缺失的原因及文化背景進行深入分析,以期改變掌墨師文化記載缺失的現狀,充分發揮掌墨師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發展的正向作用。
一、傳統重士輕匠文化思想的影響
文獻史志等對川渝掌墨師這一歷史存在少有記載,這應該不是史學界對這一影響巨大的大眾文化不知情,而是中國傳統的從業等級制度和重士輕匠的文化傳統影響了掌墨師及工匠的文獻記載。 中國傳統思想對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形而上的精英士大夫被文獻所銘記,而形而下的工匠卻少有人知。 營造業雖然也是創造性專業,但不同于藝術、文化等專業,自古至今都被看作是匠人的領域,是下層工匠的職業范圍。 匠為末業,匠役至微。 重學識、輕技術,重士紳、輕工匠是傳統思想的一貫現象。 古史幾千年,除了魯班外,很難找到幾位營造師留名于后世。
《 孟子 》中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就是準確的體現。 掌墨師既是鄉村的村民,又是匠人,還是體力勞動者。 他們大多沒怎么讀書,從事相對于士大夫來說粗俗的工作。 盡管川渝掌墨師創造了許多精湛的技藝和成就,但以勞力為生的非體面工作依然是上層學術界的盲點。 掌墨師雖然擁有深厚的文化,但他們卻沒有文化話語權。 雖匠門代代相傳,他們的名字依然與文獻史冊幾近絕緣,連掌墨師這種大眾皆知的稱謂都少有文獻提及。 如果這種現象不是選擇性失明的話,那一定是傳統文化先天性的盲點。
二、近現代建筑學體系的遺棄
中國的傳統教育只有讀詩書的學堂,沒有建筑學專業的教育。 建造業教育也僅停留在掌墨師師徒口傳心授的層面,沒能形成系統而科學的建筑學體系。 存在總攬全局、負責“三工”的掌墨師而沒有獨立做建筑設計的建筑設計師。 直到20世紀末期,中國才有真正的職業建筑師出現。 中國的現代建筑學教育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由一批西方求學回國的人發起。 由于沒有前承,現代建筑學幾乎全面照抄歐美建筑學體系的產物。 在西方建筑學體系下建立起來的建筑史也成了一部完全介紹西方建筑和建筑師的歷史。 縱觀中國各大高校建筑學專業的學生,哪個不能羅列一堆西方建筑師的名號和與之對應的背景,但又有幾個能說出中國古代建筑師的名字和從業背景的?
西方建筑體系的植入為建筑行業注入了全新的營養,同時也給新興的中國建筑師帶來改變的機會。 西方建筑體系的建立使得建筑業分工更加詳細,原來由掌墨師一師負責的工作分為由建筑師、結構師、建造師、造價師、監理師等多師協調負責。 漢寶德先生曾評價說:“現代化所帶來的災害,不是新材料、新技術,而是西式的營造制度,亦即建筑師與營造廠自設計至建造的過程。 西式制度是工業化的制度,設計師以創新為務,營造廠則必須按圖施工。 工匠與設計師的分離,使良性的自然演進的過程無法產生……”
在新體系里,建筑師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確立,讓新興的中國建筑師獲得了尊貴和地位,同時也成就了一大批國內知名建筑師、建筑設計大師。 現代建筑學教育和建筑體制的建立無疑推動了近代建筑業的蓬勃發展,也為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撐。 但作為負責傳統建筑營造的掌墨師,他們都是隨技傳承,既沒有接受過現代建筑技術教育,更不可能獲得新體系的行業職業資格證書。
非常難理解的是,新體系的建立讓幾千年來一直負責設計、施工、組織建筑營造的掌墨師陡然失去建造資格。 因為沒有學歷和行業資格證書,所以掌墨師既不是現代建筑主管部門所認可的建造師,也不可能是建筑師。 因為不具備新體制從業資格,掌墨師被迫放棄城鎮的建設而退居鄉村從事小型的民居建設。 后來因為城市建設模式對鄉村的沖擊,掌墨師已經幾近無人。
模仿西方的學科體系建立起來的建筑學和建筑師制度完全占領掌墨師的生存空間,掌墨師既失去了市場還失去了從業資格,逐漸走向消亡的掌墨師更加處于被文獻遺棄的境地。
三、城市現代建設模式的沖擊
由于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特殊性,城鎮建設走在了鄉村的前列。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西方的工業化建造體系為城市快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工業化建造體系確保各參建單位、專業各司其職,建造行為得以高速有序運轉。 城市工業化建造模式首先移植歐美傳統建筑風格,接著追求現代派。 鋼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墻充斥大部分城市,城市統一具備了“現代特色”,完全喪失了地域特色的城市風貌出現“千城一面”的狀況。 現代工業化建造體系在城市的出現提前終止掌墨師的存在,所以,在城市長大的人絕大多數都不知道掌墨師這種稱謂的含義。
現代新式建造體系進入鄉村的時間相較于城鎮更晚,掌墨師有了暫時的喘氣機會。 受城市強勢經濟與文化的影響,近郊村民開始以追求城市洋房為自豪,完全仿照或照搬城市建筑。 各種古歐式風格、美式風格、新古典建筑遍布鄉村,而具有地域特色、土生土長的建筑卻無以為繼。 在現代洋房風格和工業化建設模式的沖擊下,鄉村掌墨師的建造模式幾乎全面崩潰。
隨著村民建造思想和對房子功能要求的改變,農村傳統掌墨師雖然依然擁有精湛的手工技藝,但已經不能迎合現代村民的洋房要求。 傳統建造模式和建造文化已完全失去了最后的地盤,同時也失去了地方志和鄉村文獻的記載,只留下一些口頭傳頌的民間故事。
四、傳統鄉村文化體系的瓦解
川渝地區的傳統掌墨師建造模式事實上是一種個體有意識行為指導下的群體無意識互助建造模式,是掌墨師有意識指導與戶主、鄉鄰集體無意識自主參與的一種共同行為模式。 這種建造模式主要存在于由鄉村宗族、親友、地域、鄉士所構成的鄉村人際環境所形成的內部組織社會體系內。 宗族里有文化、有能力的威望者和鄉紳名士構成了鄉村社會體系的精英階層,川渝地區傳統鄉村主要依靠宗族威望者和鄉紳名士來實現鄉村秩序的社會維系。 宗族威望者和鄉紳名士既是鄉村秩序的社會組織者,又是鄉村文化的主要承載人。
城市的經濟建設以絕對的優勢對原有鄉村人才和勞動力產生了虹吸效應,鄉村大量勞動力奔赴城市經商或務工,最受歡迎的就是這些有能力的宗族威望者和鄉紳名士。 隨著人才和勞動力的大量流失,鄉村喪失了維護自身組織體系的能力,文化上缺失了有力的承載人。 現在,很多鄉村都人才流失、勞動力缺乏,成為僅剩老人和兒童的空心村,經濟上走向衰敗,更加依賴城鎮,失去了鄉村文化自信。 村民在鄉村文化缺失的背景下,面對現代城市強勢的生活觀念和價值取向已無力應對,只有盲目照抄城市的建造模式。 承載家譜的宗族威望者和承載鄉里雜記的鄉紳名士流失,傳統鄉村文化體系已徹底瓦解。 由于宗族家譜和鄉里雜記也隨之幾乎絕跡,所以掌墨師也缺失了近代家譜和鄉村雜錄的記載。
文化方向論文范例:淺述民間社火活動中聞仲臉譜的三種寓意
四、結語
在一些貧困落后、交通閉塞的偏遠鄉村,由于遠離城市文化和工業化建設模式,依然還有掌墨師文化的少量遺存,但掌墨師文化的消失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 散落于民間的掌墨師故事和建造習俗逐漸被鄉村遺忘。 漢寶德先生認為,中國各地的建筑發展至今日,仍然具有生命力,這些民間的建筑,才是今日的“中國建筑”。
掌墨師文化是在長期建造進程中形成的,是當地自然環境與人文生活的集中體現,是地方建造文化和建造技術的精華,其建造技術中存在著諸多現代建筑體系所不具備的本土文化和哲學。 了解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未來,期望有更多的史冊書籍記載掌墨師這一建造文化,以喚起人們對亟待拯救的鄉村建造文化的重視和保護。 傳統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從掌墨師的建造模式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現代建筑理論研究與實踐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楊伯峻.孟子譯注 上[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程小青.中國建筑傳統的延續發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毛天斌1 李茜2 毛廷貴3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1-4233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671-746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
ISSN:1005-9245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級別:北大期刊,統計源期刊,CSSCI南大期刊
ISSN:1000-5560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045-232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284-1851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352-4928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69-433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960-7412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048-969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0191-291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1741-7007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38-785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
數據庫:SCI
ISSN:2214-7144
刊期:進入查看
格式: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