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天津護理對斷指再植病人的護理 推薦站內權威護理雜志:《天津護理》是經國家科委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護理專業學術性雙月刊,國際標準A4幅面(大16開),64頁。經天津市委宣傳部、市科委、市出版局聯合評審為一級期刊,并被天津市衛生局指定為醫學核心期刊!短旖蜃o理》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中國優秀科技期刊。
【摘要】目的 探討斷指再植術成功的關鍵因素,及提高再植手指功能恢復的方法。方法 對76例斷指再植術病人的觀察及護理進行分析。結果 共再植76例84指,手指大部分離斷或完全離斷,傷后15 min~240 min入院,成活80指,成活率為95%。結論斷指再植術后能否成活及功能恢復,與術前準備及術后嚴密觀察及護理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天津護理,斷指再植術,觀察,護理
斷指再植術是在一定的時限內,在具備再植條件下,把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指體,重新接回原位,恢復血液循環,使之成活并恢復一定功能的高精細手術。這不僅要求醫生有高超的技術,還需要護士的密切配合,精心護理,才能保證再植手術的圓滿成功。選取2006年—2010年住院斷指再植病人76例,通過精心的觀察與護理,效果較滿意。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76例84斷指,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齡13歲~55歲;創傷類型:切割傷47例,機器壓縮傷21例,自砍傷8例,手指部分離斷或完全離斷,傷后20 min~240 min入院,術后成活80指,成活率達95%。
2 術前護理
斷指再植為急診手術,原則上宜越早越好,爭分奪秒。病人入院后須對其傷口進行簡單包扎,盡快做好補液、皮試、備皮、配血、測生命體征等工作,同時準備好病房單元,還應該做好心理護理和離斷肢體的處理和保護。針對病人的不同心理表現,安慰病人,消除緊張情緒,講解手術成功、功能恢復的良好前景,幫助病人樹立信心,取得病人的配合。
3 術后護理
3.1環境
病房整潔,保持空氣流通。紫外線消毒房間每日1-2次,室溫控制在22-25℃之間,濕度60%-70%。病人術后立即復溫,并將室內溫度調至24℃左右。為了保持局部溫度可用60-100W烤燈照射,燈距為40-60cm,持續7 d~10 d。告知病人及家屬不可自行調整距離以免引起灼傷。嚴禁病人及家屬在室內吸煙,因煙中的尼古丁可引起血管痙攣而出現缺血性壞死; 謝絕或減少探視人員,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激動[1]。
3.2體位
術后平臥位,需絕對臥床2周,抬高患肢,略高于心臟水平20°~30°,維持患肢功能位,并防止受壓,因體位改變可導致體內血壓的改變,而吻合的血管對血壓瞬間變化極為敏感,極易發生痙攣.
3.3飲食指導
囑病人進食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鐵、鈣、糾正貧血,增強抵抗力,促進骨折愈合、另外還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禁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 忌酒,以防血管痙攣。
3.4專科護理 嚴密觀察患肢血循環情況
術后24-72小時內,是吻合血管出現循環危象的高發期[2],因此應每1-2小時觀察一次,其中需要嚴密觀察再植肢體血液循環的指標有:皮膚的顏色、皮溫、指腹張力、毛細血管返流、指端側方切開出血等情況,以上指標應綜合分析并進行正確的判斷。能及時有效地處理血管危象,是提高斷指再植成活率的關鍵因素。
3.4.1指體色澤的觀察、判斷與處理
斷指再植術后指體色澤的變化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客觀指標。完全性離斷的指體再植術后,由于遠端指體血管已失神經支配,故全部處于擴張狀態,所以再植斷指的色澤比正常指紅潤。指體由紅潤變成蒼白,說明斷指處于缺血狀態,可由動脈痙攣或栓塞引起。如果指體由紅潤變為灰色,指腹張力低,這說明斷指無動脈供血;如果指體由紅潤變成暗紫色,且指腹張力高,則說明靜脈回流發生障礙;缺血時間過長的再植指體術后指體呈蠟白色,指溫偏低,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消失,指腹張力高,若指端側方切開流出鮮紅色血液,這說明指體供血良好。
3.4.2指體溫度的觀察、判斷與處理
指體溫度的變化是直接反映斷指再植術后血液循環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術后10日內應每小時應用皮膚測溫儀進行接觸檢測,并及時記錄。為了獲得正確指溫數據,每次對斷指進行檢測前,應先記錄室溫,先檢測健指指溫,然后再檢測再植指指溫。每一斷指若兩側指動脈均作了吻合,并修復了較多的靜脈,這一斷指的溫度大致與健指相同,有時甚至略高出于健指;如果僅修復一側指動脈,則指溫要比健側略低1~2℃;如果斷指指溫比健指低4~5℃,或者逐漸下降,說明斷指血液循環已發生障礙,此時應根據其他觀察指標進行全面分析。
3.4.3毛細血管回流觀察
手指完全性離斷再植術后,遠端指體因喪失神經支配,血管呈擴張狀態,周圍毛細血管充盈。
因此,再植術后數天內指體比正常指體紅潤,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比正常指明顯。測試時受壓區在1~2秒鐘內,由蒼白轉為紅潤,此稱毛細血管回充盈試驗正常。如果指體供血障礙,不僅指體呈蒼白,而且也測不出這一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這說明發生動脈危象;如果指體呈灰紫色,指溫低,測試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時尚有一些反應,但充盈時間極為緩慢,指端側方切開處溢出紫色靜脈血,此仍屬于動脈供血障礙,以上現象屬靜脈血反流所致。如果指體由紅潤轉變為紫紅色,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迅速,說明斷指靜脈回流大部受阻。若指體變為暗紫色,指腹張力明顯增高,無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側方一經切開放血,先流出暗紫色血液,后流出鮮紅色血液,指體又可恢復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說明靜脈回流障礙。
3.4.4指腹張力的觀察和判斷
再植術后指體血液循環正常,則再植指的指腹張力也基本正常,大致同健指或略高于健指,稱指腹飽滿。如果再植指動脈供血障礙,不僅指體呈蒼白色,而且指體癟塌,發涼,則指腹張力明顯降低;如果指體呈暗紫色,無毛細血管回充盈現象,證明指體靜脈回流已障礙(靜脈危象),則指腹張力明顯增高。
3.4.5指端側方切開放血的觀察和處理
指端側方切開放血觀察出血情況,是一種既簡單又明確的觀察指標,也是鑒別動、靜脈循環障礙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幫助醫生做出較準確的判斷,從而采取有效措施來挽救斷指。方法:在指端的任何一側作深約3mm,長為5mm的切口,根據出血速度、顏色來判斷。切開1~2秒內即流出鮮紅色血,用生理鹽水棉球邊擦邊流,則說明指體循環正常;如果切開后不出血,用力擠壓于切口處擠出少許血液,說明動脈供血障礙;若切開后待3~5秒在切口處緩慢地溢出暗紫色少量血液,并繼續緩慢向外溢血,系指體組織內的靜脈血回流,指體無動脈供血;如果切開后立即流出暗紫色血液,不久又流出鮮紅色血液,且流速較快,指體由紫變紅,說明指體靜脈回流障礙;如果切開后流出一些暗紫色血液,量較少,以后不再流出,但從切口處滲出一些血漿液,這說明斷指先發生了靜脈危象,繼則又發生了動脈危象。
3.5疼痛的護理
對術后病人常規給予鎮痛藥物應用[3],避免患者因疼痛而引起血管痙攣。對術后肢體注意保暖,并給予如何分散注意力指導。
3.6加強夜間護理,預防并發癥。
夜間迷走神經張力增高,使小血管處于收縮狀態,加上夜間進食、飲水及輸液量減少血液濃縮更易形成血栓[4]故應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24小時尿量不小于2500ML,對再植條件較差的患者,在再植術后72h內持續靜脈輸液,同時夜間應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嫻熟的專業知識和敏銳的觀察技巧和判斷力,隨時注意再植指顏色、溫度、張力和毛細血管充盈反應的變化,給予小切口放血及藥物治療,及時聽取患者的主訴及感覺,及時糾正患者睡姿以避免壓迫患肢,確保再植指的安全。
3.7藥物的應用及觀察
再植術后的病人常規使用止痛藥物、解痙藥物、抗菌素和抗凝藥物,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所用藥物的療效和病人的感受,及時的為醫生提供用藥依據,必要時可適當加大劑量或減小用藥間隔時間。在使用抗凝藥物時要嚴格掌握劑量和滴速,密切觀察病人情況,隨時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如有出血傾向,應立即停藥,必要時給予對抗劑。
4 術后功能鍛煉
術后第五天起,在不影響骨折愈合的情況下,指導患者主動運動患手腕關節、健指的指間關節與掌指關節,每日3h。被動活動要輕柔,對再植部位要妥加保護。術后6周~8周骨折已基本愈合,拔除固定48小時后,指導患者進行患指指間關節和掌指關節的主、被動運動,被動運動速度以慢為宜,逐漸加大力量,當達到極限角度時,保持10~20min,然后緩慢減少外力,如此反復伸屈。被動運動幅度由小到大,每日或每周遞增,每日4-6小時;贾钢鲃舆\動內容為掌指、指間關節各方向的活動以及對掌、對指、抓拳、釋拳等,可配合中藥熏洗、理療等,使病人能早日生活自理。
5 小結
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斷指再植手術的成功與否不僅需要醫生高超的手術技能,還需要護理人員對病人的進行嚴密的術前準備、術后觀察和護理,及時發現血管危象并及時處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再植手指的成活率;準確及時的進行再植肢體的功能鍛煉,確保再植手指的功能恢復,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何斐英,末節斷指再植術后放血療法的護理,.護理與康復,2006,5(1):26-27.
[2]邵建云.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護理研究,2005,19(2B):322-323.
[3]苗桂萍.疼痛控制及護理的新進展.實用護理雜志,2001,17(2):6.
[4]殷婷,陳水敏.斷指再植術后病人夜間發生血管危象原因分析及對策.護理學雜志,2004,19(10)(外科版):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