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30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海峽藥學分析兒童藥物中毒 推薦本站特色刊物:《海峽藥學》由中國藥學會福建分會主辦,CN35-1173/R,ISSN1006-3765,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藥學刊物。主要報道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中藥與天然藥物等方面的研究論文。曾用刊名:福建醫藥雜志;福建藥學雜志。
【摘要】 目的:分析兒童藥物中毒的常見原因、癥狀、治療及防范措施。方法:對我院2000年1月~2007年9月接診的118例小兒藥物中毒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兒童藥物中毒的常見原因為:(1)兒童誤服中毒54例(45.8%);(2)家長無知給予服用45例(21.2% );(3)醫源性中毒20例(17.0% )。結論:兒童藥物中毒的危險因素以兒童誤服、家長喂服和醫源性為主,應加強對患兒家長健康教育,普及安全用藥常識,加強對家庭藥物的管理,同時醫務人員應規范行醫。
【關鍵詞】 海峽藥學,兒童,藥物中毒,原因
藥物中毒是目前兒童急性中毒的常見原因之一,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共救治兒童急性藥物中毒118例,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9月我院急診及兒科共救治兒童急性藥物中毒118例,其中男66例,女52例;年齡1月~14歲,其中1月~1歲10例,~3歲52例,~6歲38例,~14歲18例。就診時間為用藥后5 min~6 h 94例,~19 h 24例。
1.2 方法
按中毒藥物種類、用藥途徑、原因、臨床表現、治療轉歸進行分類分析。
2 結果
2.1 兒童藥物中毒的主要癥狀及相關藥物
結果見表1。
2.2 中毒藥物種類
止吐止瀉藥47例,其中復方地芬諾酯32例,甲氧氯普胺10例;抗過敏藥20例,其中異丙嗪11例;解熱止痛藥15例;鎮靜催眠藥10例,其中地西泮8例;止咳平喘藥9例;解痙藥6例;抗生素5例;維生素A4例;避孕藥1例;降壓藥1例。
2.3 中毒途徑
口服96例,肌肉注射9例,靜脈注射8例,呼吸道吸入5例。
2.4 治療及轉歸
接診后按急性藥物中毒采取針對性措施,酌情給予洗胃、催吐、導瀉、輸液、解毒劑、保護肝臟功能、對癥支持等治療,全部病例均治愈。
2.5 中毒原因分析
2.5.1 誤服 誤服是引起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藥物過量及中毒的最常見的原因。由于藥品管理不善及兒童好奇心的驅使而誤服藥物,占45.8%(54/118)。
2.5.2 家長錯誤用藥 由于監護人對藥物一知半解,缺乏基本用藥安全知識,自作主張,給患兒錯誤用藥,占21.2%(25/118)。表1 兒童藥物中毒的主要癥狀及相關藥物
2.5.3 醫源性 醫源性用藥錯誤占藥物中毒的17.0%(20/118),包括醫護人員對兒童用藥的品種、劑量及適應癥掌握不好、藥房發藥錯誤及用法交代不清以及患兒一天之內多處診治,醫生處方前沒有詢問清楚已經使用的藥物,導致重復給藥等。
2.5.4 其他原因 如兒童賭氣或情緒受到刺激等原因服用藥物。
3 討論
兒童的藥物中毒首先應了解詳細的病史,盡量找到中毒的具體藥物,以便早期給予特效藥物解毒,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時,搶救仍以對癥、支持治療為主:(1)積極洗胃和導瀉,減少藥物在體內的殘留吸收;(2)給予輸液和利尿劑,促進藥物排泄;(3)保護各臟器功能,尤其是防治腦水腫、呼吸衰竭,糾正酸堿失衡及水電解質紊亂。本文中毒患兒經過以上綜合治療均預后良好。
近年來隨著農村醫療站、個人診所及家庭用藥逐漸增多,因醫療站及個體醫生和家長多無專業兒科知識,對兒童用藥的品種、劑量及適應證掌握不好,導致兒童藥物中毒的比例有增加趨勢[1]。本文結果顯示,兒童無意誤服中毒占兒童藥物中毒的首位,主要發生在1~6歲兒童,并且主要發生在外來務工人員家中。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家中藥物管理不好,易被患兒拿到,同時1~6歲兒童好奇心強,模仿力強,不能辨別有害或無害,尤其是容易誤服口感好或包裝新奇的藥物。例如本文中毒最多的復方地芬諾酯,為止瀉藥,口感較好,而腹瀉為兒科常見病,許多家庭都備有此藥,由于管理不善導致中毒最多。為此應提醒家長加強對兒童看護的責任心,妥善保管藥物,把藥物存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2]。家長給錯藥物或藥物過量也多見于文化素質較低的人群或老年人。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時不去醫院看病,自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成人用藥。因此,應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普及安全用藥常識,把兒童藥物與成人藥物、內服與外用藥物分開放置,在兒科醫生指導下用藥。醫源性藥物中毒多發生在農村基層醫院或小診所,由于缺乏兒科專業知識,未能掌握兒童用藥特點及嚴格的用藥劑量,常見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氨茶堿、支氣管擴張劑、退熱藥、抗生素中毒(或過量)等;也可見于醫院藥房或藥店工作人員粗心發錯藥物或寫錯劑量導致兒童藥物中毒;部分家長由于過分擔心患兒病情,一天之內多處就診,而每次就診時用藥往往記不清或就診醫生沒問清楚,導致用藥過量而中毒。因此,家長在帶兒童就診時應找專職的兒科醫師就診,并詳細問明藥物用法。醫師要嚴格掌握兒童用藥的適應證和劑量,防止濫用和超劑量使用。減少醫源性藥物中毒的措施:(1)加強醫藥人員的責任心;(2)培訓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兒科專業知識;(3)兒童患病盡可能到兒童專業醫院診治或在兒科專業醫師指導下用藥。
【參考文獻】
[1] 湯定華, 張宇鳴. 小兒藥物中毒與藥物濃度監測[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5, 20(4): 196?198.
[2] 李璧如, 王 瑩, 陸秀雯, 等. 兒童中毒相關因素分析與干預[J]. 小兒急救醫學, 2004, 11(1):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