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1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肝病患者的飲食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生活質量、生存期等,因此必須重視肝病患者的飲食藥膳治療。
【關鍵詞】sci論文,肝病患者,飲食
中國傳統醫學歷來重視辨證施食進行飲食調理,古代醫家一直推崇飲食治療先于藥物治療,我國著名的肝病專家駱抗先教授也曾經說過,如果忽視肝炎患者的營養與飲食調理等基礎治療,那么就是花再多的錢,用再好的藥也是白搭。因此,面對大量的肝病患者,只有結合適當的飲食藥膳治療,才能更進一步提高并鞏固療效,使肝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較好的改善,延長其生存期等。因此有必要將目前肝病患者的飲食做以下調護:
1 肝臟疾病治療中飲食宜忌原則
1.1現代醫學的觀點 肝病患者的飲食應以高營養且不損害肝臟的食物為主。顧良伯[1]指出現代醫學營養學在肝臟疾病治療中飲食宜忌原則如下:根據不同人群制定合理的平衡膳食;調整營養素需要;減輕肝臟的工作量;控制營養成分;忌可引起肝臟損害的食物。具體要求如下:要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要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不應過多地攝入脂肪;要保證維生素的供給;要攝入充足的液體;要注意飲食的烹調方法;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2]。以急性肝炎病人為例,高蛋白質食物應以足夠保持體內氮的平衡為準,每天每公斤體重可進食蛋白質12-15克,其中動物性蛋白質應占1/3-1/2[3]。
1.2中國傳統醫學觀念 祖國醫學主張“藥補不如食補”,非常重視飲食宜忌。辨證施食是中醫食療學的一條基本原則[1]。提倡:從其所欲,防止過偏;定時定量,確保營養;飲食有節,護肝保肝,俗稱“過猶不及”,三大原則[4]。
2 不同類型肝病的飲食調理
2.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同時飲食輔助協調以助康復。肝炎病人在急性期應少吃肉類食物,特別是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發病初期更不宜吃肉食[5]。因為急性病人的腸胃消化功能低下,若攝入不易消化的肉類食物,則會加重病情,有礙康復。
2.2慢性肝炎 慢性肝病一般病程較長,且肝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故需要攝入較高營養的食物以促使肝細胞再生。恢復期患者,可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如魚、蝦、蛋、牛奶等,以補充消耗,促進機體恢復。但要避免長期高熱量,高脂肪飲食,防止脂肪肝的發生[6]。慢性肝病患者宜低鐵飲食,鐵劑在病人體內增加,多數在肝細胞內蓄積,直接損傷肝細胞。并通過氧化損傷蛋白質和核酸;同時鐵劑還影響干擾素療效以及促發酒精性肝損傷等[7]。慢性肝炎的輕微下肢浮腫,食欲不振,腹脹,舌苔厚膩者,可食用茯苓粥(取紅棗20枚,加水用文火煮爛去核,連湯入大米粥內,再加入茯苓粉30克煮沸即成,酌加紅糖,日服2次。)有健脾利水的作用[8]。
2.3肝硬化
2.3.1代償期肝硬化患者 應食用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豐富、易消化食物,其中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可較多,由魚、瘦肉、蛋類、牛乳、豆制品等含高生物效價的蛋白質食品提供,尤其是酸奶,因酸奶除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和多種營養成份,同時還含有乳糖酶和大量酵母菌,其乳酸桿菌可減少腸道內細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氨等毒物質,急性期每日口服酸奶200g左右為宜,恢復期每日2~3瓶[9]同時強調肝病患者喝酸奶不宜加糖,因為蔗糖在體內分解成酸,可與牛奶中的鈣質中和,既削減了營養價值,還增加了腸道內細菌發酵產氣導致腹脹等不適[10]。
2.3.2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 飲食以易消化、富含營養為宜,并適當的高糖、低脂,脂肪提供的熱量應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3為宜。肝硬化伴腹水或水腫時,應嚴格限制鈉和水的攝入。伴食管靜脈曲張患者飲食宜軟、爛、易消化,如進食面條、軟飯、饅頭等;食物宜溫熱,不宜過燙、過冷;進食應細嚼慢咽,避免粗纖維食物以及魚刺、硬骨等損傷黏膜引起出血,且宜少吃多餐,因患者的肝臟功能降低,胃腸道水腫充血嚴重,突然進食過量,尤其是食入過多蛋白,可引起血氨偏高、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11]等。特別指出肝硬化失代償者應走出低鹽飲食的誤區:雖然原則上應低鈉鹽飲食,但很多患者長期過度地限制鈉鹽,甚至有長期用代鹽品者,即使出現低鈉血癥,盡管醫生提示可以適量進鈉鹽時,患者由于心理懼怕而拒絕最終導致比較嚴重的低鈉血癥。
有相關文獻報道,肝硬化失代償患者并發低鈉血癥者占竟高達50%~60%。
2.3.3伴有脾大、脾功亢進、有出血傾向的肝硬化患者 飲食應注意多攝入富含膠質的肉皮凍、蹄筋、海參等,為機體凝血系統提供所需的基礎營養成分。有貧血傾向時應增加含鐵食物及能改善貧血的食物,同時要補充多種維生素[9]。但肝性腦病者,不宜用維生素B6,因其可使多巴在周圍神經處轉為多巴胺,影響多巴進入腦組織,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遞質。
2.3.4肝功能嚴重受損或出現肝昏迷先兆癥狀患者 不應給予高蛋白飲食,而要嚴格限制進食蛋白量,以減輕肝臟負擔和減少血中氨的濃度。在肝昏迷期應暫時禁食蛋白。
2.4肝病合并他病者 肝病合并他病的患者應兼顧不同的疾病而堅持合理的飲食。許多肝病患者常并發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飲食的控制對于這兩種疾病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患者應該分清肝病和心血管疾病兩者中孰重孰輕,以調整兩者飲食治療的矛盾,采用合理的飲食方案,才能達到“兩病同治,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而言,在食物的搭配上,要禁食純糖類食物,蛋白質的供給量要充足,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饅頭等每日控制在250克左右;對于脂肪的攝入應以植物油為主,但是如果嚴格限制脂肪的攝入,就會影響到一些脂溶性物質,如維生素等的吸收,故植物油的量每日要控制在30克以內。利用奧利司他結合低熱量飲食治療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臨床研究中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等。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在肥胖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高脂血癥性脂肪肝等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其療效往往優于藥物,但要獲得飲食療法的最佳療效,還需與病因治療、行為修正療法和運動療法等相結合。
3 具體食療方案
飲食為肝病恢復提供所需的營養物質,但其與藥物卻不能等同。因此,急慢性肝炎恢復期和肝硬化靜止期可以飲食調理為主,而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病急性發作時則應重視藥物治療為先。
3.1辨證施食,復方藥膳 飲食治療應依據不同病因不同病情確定其膳食結構。劉士敬擬舒肝理氣、健脾養胃食療方(雞內金10克,生山碴9克,茯苓10克,薏仁10克。每日一付,煎熬后,分4次口服,療程2個月。)治療肝郁脾虛證者;另用活血養陰、補腎益肝食療方(桑甚10克,麥冬10克,沙參9克,紫河車9克,桂圓肉6克。服用方法同前。)治療肝腎陰虛型患者。對黃疸病人,飲食以低脂、低蛋白、清淡素半流為主,湯水、芹菜、蒿子桿、冬瓜、黃瓜尤宜,黃疸消退后可進山藥、芡實、蓮子等健脾祛濕之品。
3.2具體食物選擇
3.2.1公認對肝臟有益的食物:豆腐、食醋、豬瘦、蜂蜜、酸奶、冬瓜、綠豆、田螺、泥鰍粉、甲魚等以及葡萄、香蕉等多種水果。但肝病患者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不能盲目的任意選擇別人認為對肝臟有好處的食物,而只能是當作參考。要根據病人的需要吃適量新鮮的、成熟衛生的水果。如果肝病患者脾胃虛弱,就不能像一般的肝病患者一樣吃蘋果、石榴、梨、柚子等性偏涼的水果,而應吃龍眼、大棗、荔枝等性溫的食品[10]。脂肪不僅是熱量的來源,而且是溶于脂肪的維生素的來源,因此不應對進食脂肪加以限制,只要病人有食欲并且能夠消化,就不必要限制脂肪食物。
3.2.2肝臟病患者不宜進食的“發物”。顧名思義“發物”就是某些可使病情加重或使舊病復發,宜忌以降低療效的藥物。對肝膽病患者來說常被認為“發物”,大致有海貨類、筍和辛辣刺激類及雞頭、豬頭、牛肉、羊肉、雞等。實際上忌“發物”因根據不同的性質,不同的疾病,“發物”不是一樣的,人家的發物不一定就是自己的發物,這個病的發物不一定就是那個病的發物。總而言之,應客觀地對待自己的疾病,注意飲食宜忌,否則就會降低食欲,使必需的營養素攝入不足,不利于身體的康復。
綜上所述,大量的臨床事實證明,做好患者的飲食調理,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增進食欲、緩解臨床癥狀和提高療效,而且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質量并延長生存期,對促進肝病患者康復起著積極的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參 考 文 獻
[1]顧良伯.肝病的飲食宜忌[J].東方食療與保健,2007,(5)12:8.
[2]于德奎.肝病患者如何進行飲食治療[J].求醫問藥,2007,(8)11:9.
[3]華雅珍.肝臟病患者的飲食原則[J].中老年健康科學,2003,(3)8:43.
[4]閻斌,盧秉久.肝病的飲食調養探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7,(21)6:77.
[5]歐陽軍.各種肝病的飲食調理[J].藥膳食療,2005,(1):12.
[6]中國醫藥指南[M].2009,(5)9:151-152.
[7]金仲品.慢性肝病患者應低鐵飲食[J].養生大世界,2005,(11)4:32.
[8]董文蘭.肝病患者的飲食與營養療法[J].當代醫學,2009,(3)3:75.
[9]段鐘平.人工肝臟治療學[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0.
[10]北青.肝病飲食之最[J].肝博士,2008,(3)2:55.
[11]董桂蘭等.肝硬化失代償患者飲食狀況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浙江臨床醫學,2006,(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