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2月0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全科護理之護士面臨的工作壓力 推薦本站特色雜志:《全科護理》雜志是由《家庭護士》雜志變更而來。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華護理學會山西分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科護理學術期刊。國內刊號CN:14-1349/R;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4748。
在出版事業改革發展的大潮中,經過幾年的改革、創新、探索,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適應市場的辦刊之路,進行了成功的轉型,使刊物定位更具有針對性,有利于更準確、更有效、更及時地為基層和社區醫療機構服務。
刊物質量進一步提高,在國內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據此,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提升為《全科護理》雜志。將立足全科護理,注重科學實用,貼近醫護實際,傳播全科護理新理念,普及全科護理新知識,弘揚全科護理精神,發展社區護理事業。
【摘要】護士作為醫院臨床一線的主力軍,他們承擔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壓力。他們的工作負荷重,人員少。處于劣勢的工作環境中。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護士的工作壓力有幾大方面。同時社會的、心理的支持不足,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多變的人際沖突,均使其身心疲勞,出現了不同程度護士心理調節能力的下降和慢性疲勞綜合征。這些使得護士身心疲憊,影響了工作熱情和效率,影響了護理工作質量。呼吁全社會支持和關心護理事業,對護士的正面形象給予大力的積極的宣傳,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同時也要引起醫療衛生管理部門的高度關注。應減輕和緩解護士的工作壓力,提高護士的應對水平。保證護士們的身心健康。
【關鍵詞】全科護理,護士,壓力源,分析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人們觀念的不斷更新,護理工作的服務行業特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并關注,特別是工作壓力日益成為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護理工作是高壓力高風險的工作,研究證明適度的壓力有利于激發人的潛智,而多數人在面對職業壓力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身心的緊張性反應,如不及時調整心理狀態,可能會出現對工作的厭惡、疲倦感,極大的影響工作情緒,表現為工作效率低,對服務對象漠不關心,個人工作無成就感,情緒低落,影響其健康,使護理工作質量下降。近幾年來國內開始重視了護理工作的壓力問題,對于這個弱勢群體-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也隨之變化和增加,現就不同的壓力源進行分析:
1調查對象
1.1對象:了解不同等級醫院的360名護士。其中護士180名,護師100名,主管護師60名,年齡19歲至48歲,平均年齡36.5±2.8歲。工作至少一年以上的護士。平均年齡為16.7±5.9年。學歷:本科19名、大專327名、中專12名。
1.2方法
1.2.1發放問卷:由護士長發放到護士手中,兩天后放在信箱中,由專人開箱收取。為保護參加者的隱私,不記名,不做任何標記,均有打勾方式完成本問卷,發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60份,有效回收率為90%。
1.2.2調查工具:由發放問卷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為性別、年齡、基礎學歷、最高學歷、護理工齡、科室、人際關系、班次、工作量、工作缺乏支持、與醫生護士沖突、管理者能力、高職意愿、收入、晉升、深造、護理工作的地位、福利待遇等問題。
1.2.3統計方法:一般資料、工作壓力源用描述性統計,結果輸入計算機后SPSS軟件包統計分析。
2結果
護士工作壓力源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1)時間分配及工作量問題:如上班護士少,工作量大,非護理性工作多,文字性東西多。(2)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的問題:如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低,晉升及繼續深造的機會少,經常倒班,工資及福利待遇低,工作的獨立性少。(3)病人護理方面的問題:如擔心出現差錯事故,護士的貢獻未被病人及家屬承認,病人及家屬的不禮貌行為,病人不合作及實施對病人會產生痛苦的操作等。(4)管理與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如管理者給予的理解和支持少,缺乏其它醫務人員的理解和尊重,與醫生護士間的沖突。(5)工作環境差和社會輿論的宣傳少。這些因素造成了護士的工作壓力較高。
3討論
3.1分析
3.1.1從上述結果能分析出,護理工作量及時間分配問題是引起護士壓力的主要來源,其主要表現為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夜班勤、工作量飽和、夜班使人體生物鐘紊亂、長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體生理機能失調,易發生疲勞。所護理的病人病情危重,處理瀕死及死亡的病人所受的刺激,對護士的神經行為影響非常嚴重。
3.1.2在護理工作本身的問題方面:護理專業的社會地位低,不被重視,繼續深造及晉升的機會少也是主要壓力源。特別是現階段護士的地位仍然很低,護校生源的下降,從事護理專業人員減少,護理資源的供不應求。再有醫院管理者只重視強調護士的專業技能,而忽視對她們的再培訓、深造、晉升。對臨床護士的學歷繼續教育機會仍然較少,而且未形成規模。在與同年資的醫生或其它專業人員相比,護士的晉升機會微乎其微。護理行業是技能含量較高的專業。護士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病情變化對患者至關重要,護士應具備過硬的知識技術和監護技能,又由于福利待遇和社會地位不高使護士的自身價值和現實發生矛盾。
3.1.3病人護理方面的問題。隨著護齡的增長,許多護士的工作經驗也隨之增長,臨床上需要大量有經驗護士。但工作時間越長越擔心出現差錯事故,工作中小心又小心,謹慎再謹慎。當護士知道害怕出現問題時,工作時就更加緊張,這種緊張狀態致使大量有經驗護士脫離了臨床。又由于護士的貢獻不被病人及家屬承認及認可,家屬們的不禮貌行為,不合作問題等更使得護士們缺少了應有的信心。尤其是病人痊愈出院后,往往是會對治療的具體醫生表示感謝,而對護士的認知較少,而被忽視,護士的信心被挫傷。
3.1.4管理與人際關系方面的壓力。來自護理管理者的理解和支持不夠,批評過多,與醫生、同事的溝通欠缺。如醫生對護理工作的過分挑剔,其它醫務人員對護理工作的不理解、不尊重。還有更多的醫生和病人對護士的年齡要求為25~35歲,護齡5~20年護士群體,致使年輕的新護士和高年資的護士憂慮重重,加重了心理負擔。
3.1.5工作環境和其它非護理工作。在每個醫療環境中,護士所處的環境最差,如醫生有主任辦公室、高職稱辦公室、醫生辦公室、醫生一線、二線休息室、更衣室等,護士僅更衣室和護士站。同等面積,醫生只有一級醫生在里更衣,而二級以上的醫生均有不同的更衣室。護士任何方面的問題只能在護士站解決。設備的不完整,病區擁擠環境、病區加床安排、非護理工作量非常多,非常忙碌。與物業、后勤方面的協調工作均有護士完成。致使不能及時完成護理工作,所造成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護士沒有真正體驗到理想的工作環境,被別人重視的幸福感。
3.2處理方式
3.2.1給予人力資源的調配。適當增加科內護士人員的編制,按國家規定的床位與護理人員的比例1∶0.4來配制,來減輕護士的工作負擔;同時改善工作環境,在護士完成工作的同時,護理管理者應盡量滿足護理人員的要求,必要時采取人員輪換制度,緩解工作壓力。護理管理者應做好護士的宏觀調配,彈性排班,合理排班。在工作中盡量體現“以人為本”原則,做好“以人為本”的管理,護士是“關懷者”同時他們也是“被關懷者”,給“被關懷者”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3.2.2加強心理素質的培訓。提高心理素質和心理壓力。護士應學會從容面對壓力,積極采取放松技巧,給自己創造一個輕松的工作氛圍,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發揮護理管理者的積極引導作用。護士長應成為護士的良師益友,關心理解護士,多表揚少批評,,好護士都是表揚出來的。在科室內創造樂觀向上,和諧文明的氣氛,增進同事的交流和理解。
3.2.3護理管理者應有計劃的對護士進行專科方面的培訓,支持鼓勵護士接受繼續教育,并給予寬松的學習環境。通過學習有關護理專業知識,提高理論及技能水平。更要提高相關知識如人際關系、心理學、管理學等知識。使其積極的應對各方面的人和事。醫療制度改革帶來的挑戰,減輕護士們的智能上的壓力,從而提高護士的地位。
4結論
護士作為醫院臨床一線的主力軍,他們承擔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壓力。護士姐妹是醫院當中最辛苦的群體,他們的工作負荷重,人員少。處于特殊的工作環境中。他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護士的工作壓力。同時社會的、心理的支持不足,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多變的人際沖突,均使其身心疲勞,出現了不同程度護士心理調節能力的下降和慢性疲勞綜合征。這些使得護士身心疲憊,影響身心健康、工作熱情和效率,影響了護理工作質量。呼吁全社會支持和關心護理事業,對護士的正面形象給予大力的積極的宣傳,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同時也要引起醫療衛生管理部門的高度關注。應減輕和緩解護士的工作壓力,提高護士的應對水平。保證護士們的身心健康。同時護士學校和護理系也應在課程中增加有關減輕工作壓力的內容,使其更加安心的從事護理工作,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