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0月3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馮友蘭作為中國現代重要的哲學家與哲學史家,是二十世紀中國哲學史上的哲學大師之一。他對中國哲學的現代化有重要的貢獻:他全面探討中國古代哲學,提出“接著講”的哲學方法,創立“新理學”體系;引進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提出中西哲學互釋、展望未來世界哲學等思想。
關鍵詞:期刊論文,馮友蘭,新理學,中國哲學現代化,貢獻
馮友蘭一生致力于中國哲學的研究。他全面探討中國古代哲學,提出“接著講”的哲學方法,并從中西哲學的比較入手,創立了“新理學”體系,并且還引進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提出中西哲學互釋等思想,這些都是對中國哲學的現代化的貢獻。
一、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現代化的詮釋
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現代化問題雖然沒有作出明確的解釋,但是我們可以從他的一些言論中分析出他對中國哲學的現代化的思想。馮友蘭在說“哲學無所謂新舊,是說哲學的道理大致相同”時,所說的言語就可以看出他對中國哲學現代化的基本思想。他說:“各時代之哲學家,各以其時代之言語說之,即成其時代之新底哲學系統。”[1]原因有三:首先,“一時代的哲學家,必是將其自己所見,以當時底言語說出或寫出者。因其所見,不能完全與前人不同,所以其哲學不是全新底哲學,但其所說所寫,是其自己所見,所以雖有與前人同者,但并非轉述前人。”[2]其次,“今人之新經驗之尚未經哲學分析解釋者,一時代之新哲學家,可分析解釋之……一時代之新經驗之分析解釋,亦即可成為一時代之新哲學。”[3]第三,“人之思之能力雖古今如一,而人對于思之能力之訓練則可有進步。邏輯為訓練人之思之能力之主要學問。今人對于邏輯之研究,比之古人,實大有進步。……用訓練較精底思之能力,則古人所見不到者,今人可以見到,古人所有觀念之不清楚者,今人可使之清楚。[4]由此之故,一時代雖不能有全新底哲學,而可有全新底哲學家,較新底哲學。[5]
馮友蘭所指的第一點是說哲學家必須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論述基本的哲學問題,第二點是說哲學家必須分析他的時代經驗,第三點是說后人的哲學邏輯優于前人。由此,我們大概可以勾勒出馮友蘭關于中國哲學現代化的基本思想,這就是現代中國哲學家必須用自己的語言重新闡發哲學的基本問題,必須討論分析現代的經驗和問題,必須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由此產生的哲學,才是現代中國哲學。在馮友蘭看來,現代中國哲學或現代化了的中國哲學應該是中國哲學家用現在的語言重新闡釋傳統哲學的基本問題,討論自己時代的問題,并將新的經驗與原有的哲學結合起來,現代中國哲學應該有較強的理性和邏輯性。馮友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提出”接著講“的哲學方法,創立”新理學“體系;引進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等為中國哲學的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二、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現代化的貢獻
1、提出“接著講”的哲學方法,創立“新理學”體系。
馮友蘭在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時,提出“照著講”和“接著講”的區別,并申明他是“接著宋明理學講”的。他在《新理學》緒論中說:“我們說‘承接’,因為我們是‘接著’”宋明以來底理學講底,而不是‘照著’宋明以來底理學講底。”[6]馮友蘭將研究哲學史歸為“照著講”,將哲學創作歸為“接著講”的,他說:“哲學史家是照著哲學史講哲學,而哲學家是接著哲學史講哲學”。[7]盡管寫的“哲學史”與“本來意義”上的哲學史并不是一回事,但是,“寫的”哲學史畢竟是照著“本來意義”上的哲學史寫的,而“本來意義”上的哲學史是客觀存在的。“接著講”就不同了,“接著講”是著眼于哲學的發展,變化和創新,是有明顯的時代性的,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8]
馮友蘭就是在他的“接著講”的哲學方法上,創立了新理學體系。他的新理學體系是在繼承中國哲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要讓自己的問題“接”上傳統,同時也讓傳統“接”上現在的問題, 是中國哲學從古代傳統哲學向現代哲學的轉變,是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統一。馮友蘭的“接著講”具有兩層涵義。第一層涵義是,賦予中國哲學以全新的現辦理性精神,實現中國哲學的現代化。“理性”是現代哲學的基本特征,而現辦理性又是以邏輯分析的方法為其重要特征的。第二層涵義是,在中國哲學形式化、理性化的同時,要保留、繼承其最核心的實質內容,特別是終極性的價值內容。中國哲學的實質是“通天人之際,”通過對“通天人之際”的現代分析,從而重新認識人生的意義,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這就是中國哲學的精神所在。
馮友蘭的“接著講”是接著中國哲學講,它將時代性和民族性結合起來,既是現代的又是民族的,講出了中國哲學的內在價值和精神。在這方面,最值得我們重視的是他的新理學體系中的人生四境界說。馮友蘭在《新原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境界說。四境界指依次由低到高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源于人的“覺解”,而通過人的“行為”表現出來。覺解就是自覺和了解,覺解也就是對人所做之事的意義有了解,并自覺人與事物是處在某種關系中,即“在做某事”。人因有覺解,事物以致整個宇宙人生對于人就有了某種意義,這個意義就構成了人的境界。馮友蘭多次講到,中國哲學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的境界說。
從某種意義上說,馮友蘭的“接著講”的哲學方法就是讓現代問題接上傳統的思想,從傳統的思想中找出現代問題的答案,使傳統哲學現代化,以把握現代思想中的時代精神。新理學體系的產生就是哲學現代化的標志,這是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現代化的貢獻之一。
2、引進西方哲學的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
在馮友蘭看來,中國實質上只有上古和中古哲學,而沒有現代哲學形態,西方哲學的現代成就,主要是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這恰是中國哲學所缺少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和研究西方哲學及其方法。馮友蘭說。“若不研究西洋哲學,否則我們整理中國哲學,便無所取法。”[9]中國哲學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習慣于用整體直觀的思維方式去把握對象,不注重研究思辨的邏輯過程和方法,知識論和邏輯學沒有得到發展。馮友蘭認為,哲學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滯后是中國哲學未能進入近代的主要原因。他說:“中國最缺乏理性主義的訓練,我們應多介紹理性主義。”[10]因此,他就把引進西方的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當作自己的主要任務。
馮友蘭先生所創立的新理學體系,是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相結合的一次嘗試。它的特點就是運用西方哲學的邏輯分析方法來重建儒家哲學的形上學,使中國哲學在理性化、邏輯化、體系化方面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馮友蘭看來,形上學是哲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代表對于人生的最后覺解。中國哲學并不缺少形上智慧,也不缺乏通過直覺體悟形上本體的方法,但是缺少通過純粹的邏輯思辨從正面去闡釋形上學的方法。”[11]今天我們要向西方學習的就是這種方法。馮友蘭說:“重要的是這個方法,不是西方哲學的現成結論。”我們要用清晰的邏輯思辨和確定的概念范疇來改造中國傳統哲學中直觀的思維方式和模糊的表達方式,這是中國哲學現代化的一項重要任務,馮友蘭的新理學可以說在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引用西方的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方法證明了儒家的形上學,盡管其內容還有非現代化的方面,但是不能否認馮友蘭在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加速了中國哲學現代化的進程。
3、提出中西哲學互釋,瞻望未來世界哲學。
馮友蘭認為中西哲學可以相互闡明、互相結合、互相補充和互相對話。他用這種觀點來解讀未來的世界哲學。他說:“在我看來,未來世界哲學一定比中國傳統哲學更理性主義一些,比西方傳統哲學更神秘主義一些。只有理性主義和神秘主義的統一才能造成與整個未來世界相稱的哲學。”[12]這里所謂的“神秘主義”是指一種哲學,它承認所謂萬物一體之境界,在此境界中,個人于全宇宙合而為一,主觀與客觀、物我內外之分,都不存在。這就是指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這種神秘主義和歐洲的理性主義,中國哲學的直覺思維方法和歐洲哲學中的邏輯分析方法,都可以相見補充,馮友蘭斷言新的未來的哲學必將在這一互補中產生。“我們期望不久以后,歐洲的哲學思想將由中國的直覺和體會來予以補充,同時中國哲學思想也由歐洲的邏輯和清晰的思維來予以闡明。”
馮友蘭認為,中國和世界都需要一個包括新文明在內的哲學體系,融一切有價值的哲學認識成果,吸收各個方面的養料。如果這個新的廣泛的哲學體系出現了,那么不同的文化在中國的矛盾也就解決了。
綜上所述,現代意義上的中國哲學,就是要建立科學的體系,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體系之上實現價值的重建。馮友蘭試圖用理性解釋中國傳統哲學,從而使中國哲學實現系統化、現代化。馮友蘭創立的新理學體系,引進西方理性主義和邏輯分析的方法,對世界哲學的瞻望,正是他對中國哲學現代化進程的真實體現。
參考文獻:
[1][2][3][4][5]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P18,P18,P19,P9,P20.
[6][9][12] 馮友蘭.馮友蘭談哲學 [M].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P3,P2,P524.
[7] 馮友蘭.論民族哲學、三松堂全集第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P275.
[8]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范揚、張企泰譯.商務印書館,1982,P12
[10] 馮友蘭. 三松堂學術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P297.
[11] 方克立.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現代化 [J].中國文化研究,1994年夏之卷(總第4期).
[13] 馮友蘭.中國現代哲學史 [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