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9月0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追溯了連續鋼構橋在國內外的發展歷史,深入探討了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在我國施工實踐中的情況,對具體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的施工技術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論文發表期刊,路橋工程論文,鋼構橋,上部結構,施工技術
1. 前言
我國連續鋼構橋施工技術發展時間和實踐都相對較短,但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對于現代交通運輸業的規劃中可以看出,橋梁建筑由于具有安全性高、承重力強等特點,將廣泛應用與我國十二五規劃實施期間的交通運輸建筑工程中。其中連續鋼構橋,由于符合國家和企事業單位的成本最優、性價比較好、施工難度較小等特征,將廣泛應用到我國橋梁建筑實踐中。
2. 連續鋼構橋國內外發展概況
德國是連續鋼構橋的發源地,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德國就建成了世界上一個連續鋼構橋,這成為后世連續鋼構橋的鼻祖與雛形,這座橋叫做Worms。德國在橋梁建筑史上有著舉重若輕的作用,連續鋼構橋之所以能在德國誕生,是有著其深厚的原因的,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到上世紀50年代這段時期,德國就先后建立多座有標志性意義的橋梁,比如Ane橋,Latin橋,這些早期的較強建筑實踐,為德國后續連續鋼構橋施工技術的發展大有裨益并積累了豐富的工程施工實踐。在此之后后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技術開始在西方國家蓬勃發展,起源于德國,后來在法國、美國、北歐等國家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比如浦戶大橋、濱名大橋、伊麗莎白皇后立交橋、舊金山機場橋、杜賽而多夫大橋等[1]。我國的連鋼構橋建設與發展都相對較晚,第一座有代表意義的連續鋼構橋是于1990年才建設完成的洛溪大橋,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這座具有典型意義的橋所采用的就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的施工技術。之后我國非常著名的長江大橋也是采用了同樣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施工技術。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第一,基于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施工技術所建設的橋梁其外觀簡潔、大氣;第二,由于原材料十分容易獲得、且性價比較高,因此基于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施工技術所建設的橋梁往往在成本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且施工便捷性較高、工序簡單;第三,由于混凝土的特性,基于預應力混凝土連續鋼構橋施工技術所建設的橋梁在承重能力方面的實踐效果十分優良。在實踐中,連續鋼構橋往往會被用于跨越大江大河的橋梁建筑中,比如長江大橋。
3. 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施工技術分析
在傳統的橋梁施工中,尤其是連續鋼構橋的橋梁上部結構將對于整體橋梁的穩定性、承重力、美觀都產生十分巨大的影響。因此,探討橋梁上部結構施工這個整個橋梁施工中最為重要的施工環節,對于連續鋼構橋整體施工技術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施工技術發展至今,十分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包括提升與浮運施工法、橫移法施工法、預制安裝法、移動模架逐孔施工法、就地澆注法、頂推法施工法、轉體施工法、懸臂施工法等[2]。我們可以根據總體統一施工和分布施工的特征,將各種上部結構施工技術進行分類,以下重點介紹幾種典型的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施工技術:
3.1 基于上部結構總體統一施工技術的介紹
我們所說的總體統一施工技術,主要就是基于橋梁原有設計結構,根據整體橋梁架構來進行施工的技術。常見的總體統一施工技術包括:就地澆筑法、預制安裝法、整孔架設施工法等[3]。由于篇幅有限,以下我們針對,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所采用的預制安裝技術進行詳細的介紹。預制安裝技術在總體統一施工技術中有這不可多得的益處。所謂“預制安裝”的含義就是指,在橋梁原材料生產工廠或其他便于橋梁安裝和施工的工地,對于整體橋梁上部結構提前制造,然后將制造完成的橋梁上部結構運輸到橋梁建設地,把預制的上部結構安裝到整體橋梁建設結構中。在這一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會包括橋梁上部結構制造、預制橋梁上部結構運輸、預制橋梁上部結構安裝等三個大的階段。預制安裝技術對于我國連續鋼構橋建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的,往往在連續鋼構橋建設現場,由于人員眾多、項目細分等問題,使得橋梁施工現場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因此通過預制安裝技術的應用,可以講施工現場的施工風險進行分散;其次,通過橋梁原材料工廠直接加工的上部結構,往往在做工方面會更加優良、也更加符合橋梁原有設計圖紙和相關指標的要求;最后,通過預制安裝施工技術,使得橋梁上部結構施工與整體連續鋼構橋施工得以同步進行,對于整體連續鋼構橋施工工期來說大大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施工的效率。
3.2 基于上部結構分布施工技術的介紹
不同于總體統一施工技術,在橋梁上部結構分布施工中,則是根據橋梁不同組成部門來進行分部、分階段的施工。常見的分布施工技術包括:懸臂施工法、逐孔施工法等。由于篇幅有限,以下我們針對,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所采用的懸臂施工技術進行詳細的介紹。
在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施工中采用分布施工技術的典型,重點會介紹懸臂施工法,懸臂施工法也可以根據施工方法的不同,再細分為拼裝施工和澆筑施工,但這兩類施工方法都是從整座連續鋼構橋的橋墩處來進行拼裝和澆筑。以懸臂拼裝施工技術為例,在整座橋梁設計和開工初期,就需要利用這種技術來進行橋墩的施工,由于懸臂施工技術會使得橋梁上部承重力較大,因此需要從橋墩處開始分布進行橋梁上部結構的施工。這一類分布施工技術優勢十分明顯,第一,分布施工對于整體連續鋼構橋的外觀、形狀都有較好的控制力;第二,由于懸臂施工技術的應用,使得連續鋼構橋整體施工劃分為幾個部分,在物料和人員都充足的前提下,分開的幾部分可以進行同時施工,對于整體連續鋼構橋工程建設進度和效率都有極大的提高。
4. 結論
綜上所述,盡管我們討論了許多連續鋼構橋不同維度的優點,比如成本效益、美觀效應等,但事實上連續鋼構橋從施工技術上來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實際的連續鋼橋建設,尤其是連續鋼構橋上部結構施工中應當充分注意工程施工技術的選擇,保證整體橋梁建設的質量。此外,由于橋梁建設的環境通常比一般道路交通都更為險峻,往往都涉及到大河大江,一旦出現事故就容易危及施工人員性命,在進行實際的橋梁施工實踐中,施工單位還需要注意施工團隊的人身安全,保證整體工程的安全完工。
參考文獻
[1]吳 威,陳大紅.連續鋼構橋施工控制技術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8):97.
[2]趙 鐵,黃 琳.橋梁上部結構施工技術探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4):45.
[3]孫從廣.橋梁上部結構施工技術分析與研究[J].科技風,201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