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7月16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低碳經濟發展能力必將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文章分析了日本低碳經濟戰略并與廈門低碳經濟的實踐作比較,希望能對廈門發展低碳經濟有所啟示。
關鍵詞:核心期刊發表,經管論文發表,低碳經濟,日本經驗,廈門發展
低碳經濟是一種正在興起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場機制基礎上,通過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創新,推動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30年的經濟特區建設使廈門在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廈門能源、水和土地價資源十分稀缺,99%以上的能源從外地調入;礦產資源稀少,環境容量有限。2008年,廈門人均(常住)水資源占有量僅547立方米,約為全國人口的25.44%;人均(常住)耕地面積0.0098公頃,遠低于全國人均0(198公頃的水平。日本的能源處境與廈門類似,自然稟賦不足,使得日本較早地意識到能源與發展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關系,致力于節能降耗,依靠創新提升發展質量。
下面通過對日本實施低碳經濟戰略的分析并與廈門低碳經濟的實踐作比較,希望能對廈門發展低碳經濟有所啟示。
一、戰略先行。法規保障
日本早在1979年就頒布實施了《節約能源法》,自頒布實施以來,日本對其進行了多次修改。從1991年到2001年,還先后制定了《關于促進利用再生資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資源利用法》、《廢棄物處理法》、《化學物質排出管理促進法》、《2010年能源供應和需求的長期展望》。2006年,日本政府首次制定了國家能源戰略——《新國家能源戰略》。2008年,日本福田首相提出了“福田藍圖”,目標是將日本打造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低碳社會”。20(19年,日本公布了《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在稅收方面,為了鼓勵企業和社會節能,實施了多項財稅政策。一是補助金制度,對于企業引進節能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給予總投資額的1/3到1/2的補助,對于企業和家庭引進高效熱水器給予固定金額的補助,對于住宅、建筑物引進高效能源系統給予其總投資113的補助。二是稅制改革,使用指定節能設備,可選擇設備標準進價30%的特別折舊或者7%的稅額減免。三是特別會計制度,即在國家預算中安排專門的節能資金,由經濟產業省實施支援企業節能和促進節能的技術研發等活動,該預算納入“能源供需結科目”,主要來源于國家征收的石油煤炭稅。
廈門市出臺低碳法規上也比較早,也較早設立了具體的執行部門。先后出臺了《廈門市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管理實施辦法》(2002年)、《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關于推行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若干意見》(2003年)、《廈門市經濟發展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I作的通知》(2004年)、《廈門市城市供水節水條例》(2006年)、《廈門市節約能源條例》(2008年)廈《廈門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2008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規,從制度層面上規范政府、企業及公眾的行為。
廈門市于1985年成立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辦公室,1990年成立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現為廈門市節能監測中心),2002年成立資源綜合利用認定委員會,2007年成立廈門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節約能源辦公室,2008年1月成立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和協調小組。形成政府牽頭,各部門分工協作,全市上下共同推進的有效工作機制。
但是,在財政和稅收支持上,并沒有像日本那么大的力度。由于廈門沒有財稅自主權,廈門只有設立財政專項資金,對低碳發展的重炙項目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給予扶持;但是目前并沒有具有代表性的低碳重大項目。
二、創新的激勵制度與經濟手法
1.為發展低碳經濟,日本計劃從五個方面進行激勵制度與經濟手法的創新。(1)家電領域的“領跑者計劃”。為在日本社會全面推進溫室氣體的減排,日本正在設法采取有效的手段促進家庭生活領域的溫室氣體的減排。據日本節能專家分析,如果在家電領域應用日本先進的節能技術。可以使得日本的家庭生活領域的:氧化碳排放量削減35%,(2)實現住宅和辦公大樓的低碳化。日本的住宅、辦公大樓以及超市的商業設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7年比1990年增加了大約50%。為了大幅度削減這些領域的:氧化碳的排放量,日本一方面加強管制,另一方面對減排計劃提供財政支援。(3)交通運輸領域的低碳化。汽車產業是日本的核心產業,目前,日本加快低碳汽車的技術開發,促進傳統汽車向低碳汽車的轉換,在促進低碳汽車的技術開發方面。采取領跑者計劃的制度,對開發成功者提供補助金。日本要修改與汽車相關的稅制。根據排放責任者自擔的原則,對汽車稅制提供新的課稅依據。(4)促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普及。資源缺乏的日本要結合溫室氣體的減排,發展風力、水力、太陽能、潮力、低熱、廢棄物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以此取代大量排放=氧化碳的化學燃料,為此日本將進行相關制度的設計并且對現有的社會基礎設施進行根本的改造。(5)建立綠色金融體系。日本國民的金融資產高達1500萬億日元,日本社會整體的資產更加雄厚龐大,日本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將這些雄厚而龐大的資金運用到低碳技術的創新投資中去,使資金用于構建日本的低碳社會。
2.在節能減排的具體措施上,廈門也像日本一樣做到了先行先試。首先節能方面。全面范圍啟動百家節能工程,年節能折合標煤10萬噸。實施綠色照明工程。目前,廈門市夜景工程、交通信號燈全面使用LED產品。小區照明、路燈等逐步推廣使用太陽能及LED產品。2008~2009年實施“國家綠色照明推廣計劃”,完成210萬支節能燈的推廣任務。年可節電近4億度。廈門市以示范項目為切入點,穩步推進全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2004年被建設部定為“推動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城市”,并獲得美國能源基金會的支持。2005年1月起,對居住建筑節能設計進行專項審查,針時廈門氣候特點,重點控制門窗、遮陽及建筑通風采光等節能措施的落實。20(17年,被列為國家建筑節能改造示范城市、建筑能耗統計示范城市。1996年廈門率先試行階梯式水價收費,并不斷根據實際情況對收費政策進行調整。推行工業廢水零排放。鼓勵工業企業采用種水回收技術。提高水循環利用率。其次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廈門市從2000年起推行垃圾分類,從源頭對有機垃圾進行減量化處理。同年,被建設部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試點城市。2008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34.97萬噸,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124.25萬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儲存量1.27萬噸,當年廢物綜合利用率為91.12%。三是交通運輸領域的低碳化方面。廈門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不斷完善公交線路布局。建設BPT快速公交系統,方便民眾出行,減少小汽車的出行量。推廣使用天然氣公交車及出租車,減少汽車尾氣碳的排放量。推進步行區建設。商業密集區禁止車輛通行,有效減少擁堵產生的碳排放。開展無車日活動。2005年起,廈門在每年的9月22日開展無車日活動。并于2007年與國家建設部簽署“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承諾書。
三、重視低碳技術的研發
日本是新能源開發最領先的國家,不僅太陽能發電世界第一。在風能、海洋能、地熱、垃圾發電、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領域。也都處于世界頂尖水平。為實現低碳社會的目標,日本將在中短期內改進現有技術并在全社會推廣,在中長期內發展創新枝術。為此,日本政府已經設計出一套低碳技術的路線圖。在強調政府在基礎研究中的作用和責任的同時。鼓勵私有資本對科技研發的投入。保證技術創新的資金投入。同時。建立官產學密切合作的國家研發體系,以便充分發揮各部門科研機構的合力,集中管理,提高技術研發水平和效率。日本還將制訂《能源環境技術革新方案》,在全球推廣其能源和環境領域最為尖端的技術,加速研發節能技術,推廣生物燃料的生產技術以及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運用,并長期探索溫室氣體零排放的劃時代技術。
在中國,由“高碳”向“低碳”轉變的最大制約,是整體科技水平落后。廈門市生產領域2008年的碳排破量為987.91萬噸,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要實現2020年碳排放量控制在3020.32萬噸的目標,必須朝著“產業結構調優,能源利用高效”的方向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目前廈門大力發展低碳產業,通過老企業搬遷和技術改造,大力發展低能耗的產業。關閉一批高耗能企業,將全市46個工業園整合為14個。明確各園區的產業功能定位,促進產業間的資源綜合利用,打造產業生態鏈。
廈門還在積極推行低碳技術。把節能減排作為技術改造項目審核的先決條件,對技改項目提出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大力開展減碳技術創新,擁有含銀固體廢物綜合開發技術、PTA氧化殘渣資源化、鎢廢料回收利用等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
隨著低碳時代的來臨,低碳經濟發展能力必將成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只能通過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開發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經濟實踐來實現中國經濟增長的目標、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廈門和日本發展低碳經濟的模式都是政府主導為主,成效顯著。但是廈門與日本相比,最明顯的區別在于低碳經濟的市場化改革不夠。廈門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體系必須跟上市場改革的進程,吸取世界各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健全法制。深化相關配套改革,實現主要依靠“領導重視、狠抓落實”的“人治”框架向主要依靠法律和制度的“法治”框架轉變,以最小的交易成本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今后廈門發展低碳經濟,在具體政策工具選擇上。要從以行政手段、控制一命令為主的政策工具向主要依靠市場的政策工具轉變。政策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鼓勵普適節能、清潔能源、碳減排、碳封存等技術研發與運用。在產業、區域層面,推行許可證交易、自愿協議等市場化交易手段,要建立以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I等高碳行業為基礎的“總量分配一技效考評一排污權交易”相結合和新機制,要重視和發揮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在微觀層面,推廣兩部收費制、標簽、認證計劃,第三方融資等政策工具,重點解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資金和市場問題,鼓勵企業低碳化的固定資產投資、保障設備運轉,鼓勵環保產業新能源、新技術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