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5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西方歌劇是源于古希臘戲劇,本文以西方為主要研究內容,那么首先要詳知的就是西方音樂的發展歷程以及歌劇發展的淵源,只有了解了音樂的發展背景以及條件,才能夠深刻的理會其中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含義。
在古希臘的戲劇中合唱是多種形式的,其中有女聲合唱、童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齊唱等,于每一個音樂作品來說,不同的合唱組合形式帶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本文將從其中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合唱的形式,即童聲合唱、女聲合唱以及男聲合唱。
關鍵詞:音樂藝術論文發表,期刊發表,西方歌劇,合唱藝術特征
一、西方歌劇中童聲合唱的藝術特征
童聲合唱在西方歌劇中是有童聲低音以及童聲高音這兩種聲部來組合的。在著名的歌劇《卡門》中童聲合唱的《街頭少年合唱》就是一首最著名的音樂作品,這首作品中采用了變化分節歌的形式,在節奏上不斷變換調性,這樣創作方式能夠表現出兒童的天真與可愛,以此能夠在《卡門》的第一幕展現出異常歡快的氣氛。而在《卡門》中第四幕是歡迎斗牛士的場面,這一過程中將熱鬧的合唱音響與群眾形象交濃厚的合唱做調換,這時的童聲合唱就會表現出事態風俗的場景。
著名歌劇《托斯卡》中的第一幕同樣以童聲合唱來演繹故事畫面,唱詩班的孩子要與看門人以合唱的形式來表達波拿巴特被捕入獄的暢快,利用唱詩班孩子天真無邪的合唱來描繪斯卡爾皮亞這名警察總監的陰險與毒辣。
以此,我們能夠看出在排練過程中童聲合唱的指揮官要在非歌劇表演的情況下了解童聲合唱在歌劇中所演繹的角色,或者是童聲合唱在歌劇中要表現出的風格,之后要與合唱隊員進行溝通使其了解自己在歌劇中的角色以及情景,按照歌劇的進展來定位童聲合唱的形式,只有將合唱隊員與歌劇中的角色融為一體,才能夠發揮出兒童合唱的最大作用以及舞臺效果。
二、西方歌劇中男聲合唱的藝術特征
男聲合唱大體上分為男低音和男高音兩種,細分的話可以將男低音分為第一男低音和第二男低音,其中第一男低音的聲音特征是響亮、剛勁、飽滿,在合唱過程中是能夠勝任主旋律演繹的,一般情況下多是作為和聲的角色,第一男低音所負責的音域是B-e1;另外第二男低音的聲音特征是鏗鏘有力、厚重結實,通常情況下在合唱過程中負責演繹基礎高音,所負責的音域是G-c1。
男高音也可以劃分兩部分,分別是第一男高音以及第二男高音,其中第一男高音的聲音特征是堅定、輕巧、多變,經常會出現在抒情類型的歌劇作品中,也時常與女高音進行混唱,所負責的音域一般是g1-c3;另外第二男高音的聲音特征是充沛、憨厚、結實,經常會出現在較為宏偉的戰斗類型歌劇當中,對于戰斗力能夠較完美的表現作用,所負責的音域是c1-g2。
由此可見,男聲在合唱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伸縮性是非常大的,表現出的氣勢也非常雄壯,在不同音域范圍內都能表現出不同的情感與人物特征,也正因為如此男聲合唱比較常見于情勢宏偉與波瀾壯闊的歌劇中。同時男生合唱能夠塑造出特殊的人群特征,例如獵人、士兵、碼頭工人、囚犯、神職人員,可以看出這幾種人物形象的特征是非常鮮明的,所以符合男聲合唱的情感體現,能夠將這幾種形象刻畫的更鮮明多彩。在《湯豪舍》中有一幕《巡禮者合唱》的劇情角色是朝圣者,在開始階段用管弦樂來勾勒劇情中莊嚴的氣氛,之后是E大調來體現巡禮者合唱。
三、西方歌劇中女聲合唱的藝術特征
女生合唱也分女低音和女高音,其中女低音被分為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其中第一女低音的是聲音特征是柔順、飽滿、穩健、充滿熱情,所負責的音域是b-f2,另外第二女低音的音色特征是淳厚、溫和,一般會在合唱過程中補充男生合唱,所負責的音域是g-c2。以此我們能夠看出女聲合唱的特色是純凈柔美的,在合唱過程中的表現形式也有二、三、四部合唱以及齊唱。女生的身體條件是制約女聲的最大干擾因素,在聲音力度的表達上會遇到一些局限以及束縛,所以在合唱過程中對于力度的轉換表達銜接不是非常好,可是女聲的音準以及音色也是男聲不能媲美的,女聲有獨特的風格與特有的氣質。
四、合唱對西方歌劇中形象塑造的影響作用
綜合性的舞臺形象是需要通過歌劇中的個體形象來集中體現的,那么歌劇中每一個表現對象的任務就是塑造形象,其中也是包括合唱的。合唱于歌劇整體來說是一種特定的聲樂體裁,所以在歌劇中針對形象的塑造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是群體形象的塑造,其二是個體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說常見的人物形象塑造,普遍體現在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合唱能夠塑造歌劇中群體性形象,這也是于歌劇來說合唱主要的功能。群體性形象的塑造就是指歌劇中特定某一集體的形象特征,通過合唱的方式來表達和體現。這種集體刻畫的過程中不追求每一個個體的名字、肢體動作以及格局任務,只追求在一個集體環境下,迸發出同一種意志、情感以及人物特征,這樣就已經把歌劇中的任務刻畫任務細分到個人,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塑造群體性形象的必經之路。不同種類的人物形象群體在歌劇中的出場方式以及表現形式都是不同的,但是無疑都是對歌劇情節的良性助推。
在西方歌劇中不會經常出現某一類型相同的群體形象銜接在整個歌劇的主鏈上,但是在經典歌劇《被出賣的新娘中》農民形象的群體性被鋪墊在全劇中,所表達出的是農民作為整件事情經過的見證人,針對這種戲劇性的沖突所表現出的人物特征。歌劇中幾個重要的沖突環節都是通過農民合唱的形式來表達的人物性格特征,其中有對這種現象的愛、憎、支持、反對、歡喜、憂傷、嘲諷、同情等等。合唱過表現出的農民的性格特征非常鮮明、特立獨行,這種形象的塑造能夠使農民性格上豁達、淳樸、善良以及寬厚的一面展現出來,從而也通過合唱的形式來構建了農民人物形象。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同一群體性的塑造不會多次重復出現在歌劇中,往往只有一幕或者一場的展現機會,這樣就給合唱的空間范圍界定了明確的規格,針對不同的形象描述任務,通常情況是需要一到兩首歌來創造實現的。
合唱對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在《奧賽羅》中能夠被完全體現出來,這個作品采用的是描寫形式,也就是說通過整體、系列的合唱方式來塑造戴斯德蒙娜的人物形象特征。歌劇中隨著女主人公的第二次登場,奧賽羅早已陷入亞戈的陰謀中,這時對妻子的懷疑已經緊緊將他囚住。
與此同時針對戴斯德蒙娜賢惠淑德的形象,島上的居民紛紛獻出歌聲,這使歌劇中出現童聲合唱、女聲合唱、老年熱合唱、水手合唱,在不同的合唱形式中都包含了當地的風俗氣息以及宗教信仰,對戴斯德蒙娜都是由衷的贊美,所以這一期間的合唱類型區域柔美、安靜以及和諧,重點是為了突出戴斯德蒙娜在島上居民印象中天使般的形象,同時這一合唱的重要的作用是引導奧賽羅對妻子錯誤印象的糾正,民眾由衷的歌聲使奧賽羅深深被打動,這些合唱的音符猶如一縷明媚的陽光將心中對妻子的懷疑因素驅逐干凈,再次面對自己純潔高貴的妻子,奧賽羅深深的感到對妻子的內疚。那么歌劇中合唱場面起到的第一個作用是塑造戴斯德蒙娜的形象塑造,第二個作用是將任務的內心的活動表達出來,并引導了心理活動的正確方式,同時賦予歌劇表現形式上的曲折性,這樣能夠使奧賽羅這個人物的情感經歷更加逼真。
以此來看,合唱于歌劇來說不僅僅是塑造歌劇形象的作用,還能夠在歌劇表現過程中參與人物的塑造,同時合唱能夠從正面、側面不同的角度對歌劇以及歌劇中的人物進行塑造,這于歌劇來說是提升藝術水平的最佳方式。同時,中國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深受西方音樂感染的,中國音樂表現方式是以西方流行音樂作為主題藍本的,在創作上就會出現名族化與西方大小調兩種趨向的結合,如《鐘鼓樓》,是融入了民族五聲調式和聲的。
中國流行音樂多數是海外學生歸來攜帶是舶來品,但是這種西方音樂在中國的土壤上大肆繁殖旺盛。在這個時期的作曲家,更多的是偏重于調整創作與模仿、彰顯與表列的內在銜接關系,在現代性的轉變中著手于RD作曲法的創作。通過作曲家不斷的創作實踐,作曲家的作品即滲入了民族音樂基調又結合了西方現代派音樂作曲技法,形成了當代對于音樂創作的審美最求,對于這種線性音樂藝術的轉變帶來新的章程,以此來看,中國歌劇在日后的發展中也將會增添炫彩斑斕的一筆,東西方音樂的融合就會對音樂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西方歌劇中合唱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和聲與音響完整的融合在一起才能夠塑造出鮮明的人物,同時也能夠帶來時而氣勢恢宏、時而低沉優美、時而粗狂豁達的不同感官享受,滿足了觀眾視覺、聽覺等全方位的藝術要求,不同的合唱組合形式給歌劇帶來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不同音色的搭配對歌劇的詮釋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歌劇感染力的提升是通過有效合唱組成方式來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