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4月03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淄博礦業集團岱莊煤礦在生產過程中,對主要含水層和不同的富水區,針對不同的條件,利用鉆探手段,有針對性地重點布置防治水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技術效果。
關鍵詞:煤礦論文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發表,鉆探,防治水,基巖探查
1 引言
岱莊煤礦的水文地質條件中等偏復雜,影響 3下煤層開采的主要含水層有第四系砂礫層、山西組3下煤層頂底板砂巖層、太原組第三層石灰巖。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地質勘探方法,對主要含水層和不同的富水區,針對不同的條件,采用鉆探手段,探測隔水層變化規律,查明含水層的水文地質情況,探明3下煤層頂板基巖厚度的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地重點布置防治水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技術效果。
2 老空積水的防治
為了防治采空區積水對掘進生產的威脅,達到安全疏放老空水的目的,采用鉆探施工在合適的位置布置鉆孔。若有積水,就可以進行放水,放水時,打開鉆孔閥門,根據水泵排水能力的大小來確定開關閥門的大小,有控制地疏放水;當鉆孔不再流水時,將水泵合到鉆孔上進行疏放,若無積水,說明老空水位已疏降到孔口以下或老空區無積水。多年來,岱莊煤礦井下老空區積水的疏放都是采用鉆探手段進行的。例4322、1304、1307、1329等工作面老空區積水的疏放。通過鉆探手段對老空區的防治水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消除了生產期間來自老空區積水的威脅,保證了生產期間的安全。
3 基巖厚度的探查工作
岱莊煤礦井田煤系地層露頭附近被巨厚的第四系含水層覆蓋,對礦井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由于礦井勘查階段所施工的鉆孔少(網度500m×500m),水文地質情況查明程度低,不符合《煤炭資源地質勘探規范》中第四系沖積層鉆孔控制要達到200m×200m的網度要求,難以確定第四系底界粘土層的空間發育規律、基巖的厚度變化規律及3下煤層頂板砂巖含水層水量富水性情況,鑒于3下煤頂板基巖厚度分布不均,本著“立足采面,先探后掘(采)”的防治水原則,對每一個新布置的工作面頂板基巖厚度都進行了探查,通過鉆探為巷道的開拓及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了可靠的地質資料,實現了安全生產。
從2002年3月份以來相繼對1313、1333、1329、4311、4322、4323等工作面進行了探查,通過一系列的探查工作,查明了3下煤頂板基巖厚度為44.71~59.07m;第四系底部普遍發育一層粘土層,且厚度大于3.0m,阻隔了與第四系砂層水的聯系。粘土層質較純,塑性好,是良好的隔水層。特別對4323工作面的探查后,發現部分區域基巖厚度(垂厚)僅25米,防水煤柱不能達到要求(45米),通過組織專家論證后,對工作面的布置作了及時的調整,直接減少損失500余萬元,累計進尺8000余米。
4 三灰水的綜合治理工作
-580m采區三條下山(軌道、回風、膠帶)的開拓過程中,采用了“邊探、邊注、邊掘”的防治水技術,順利地穿過了第三層石灰巖含水層,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三層石灰巖含水層平均厚度為5.0m,屬富水性中等、具有一定補給條件的巖溶裂隙承壓含水層,通過提前對三灰的探查,預計涌水量為120.0m3/h,軌道下山最先通過該含水層,且是一次性穿過,如果不采取防治水措施直接施工,一是水量太大難以掘進,二是含水層長期處于疏放狀態,給巷道排水帶來極大困難。針對這一特點,施工時采用先帷幕注漿,再一次性掘進通過的防治水方案,當巷道掘進到距第三層石灰巖含水層40m時停止掘進,2006年1月15日對軌道下山開始鉆探施工,在迎頭斷面上下左右及中央一共布置9個鉆孔,2006年2月27日施工結束,鉆進工程量為577.09m。
回風下山于2006年6月13日開始鉆探施工,2006年2月27日施工結束,鉆進工程量為577.09m,膠帶下山于2006年7月18日開始鉆探施工,2006年8月11日施工結束,鉆進工程量為395.13m,鉆進總進尺1252.14m,使巷道四周形成6m厚的帷幕圈,巷道掘進期間揭露出水量分別為8.23 m3/h、5.32 m3/h、5.70m3/h,水量減小分別為91%、94.6%、96.3%,注漿效果十分明顯。通過對三條下山的鉆探注漿施工,在施工期間順利地通過第三層石灰巖含水層,消除了來自三灰水的威脅,保證了安全生產。
5 斷層的探查工作
岱莊煤礦的地質情況復雜,大的斷層有濟寧斷層、莊頭斷層、史莊斷層、八里鋪斷層等,還有很多附生斷層,由于地面勘探鉆孔極少,地質的查明程度低,井下的斷層探查靠鉆探工作來完成。例探查史莊斷層施工中2007年1月17日早班開始鉆進施工,至2007年1月30日早班終孔,鉆進工程量127.10m。通過該斷層的探查即查明了斷層的傾向南東,傾角76°,落差87m。為下一步巷道的開拓及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了準確的地質資料。
6 水文補勘
岱莊煤礦隸屬于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井田位于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內,是淄博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濟寧地區建設的第二對大型礦井,由于濟寧市區的發展壓煤導致礦井主采3煤層服務年限縮短。為延長礦井服務年限,實現煤層的厚薄搭配開采,迫切需要開采下組煤(16、17煤)。16、17煤受直接頂板十下灰巖水和底板十三灰巖水、奧陶灰巖水突水的威脅。且富含承壓水,而現有水文地質資料不能滿足安全生產的需要,為保證下組煤首采區的安全開采,進一步查清影響下組煤(16、17煤)開采的水文地質條件,為制定經濟、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方案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據,并為全井田下組煤開采提供防治水經驗,決定對下組煤水文地質條件補充勘探,從而實現礦井長期高產高效的生產目標。
2004年10月中旬開始籌備,11月20日正式開孔施工, 2005年12月31日施工結束,歷時14月,施工水文補勘鉆孔18個,累計鉆進工程量 4333.15 m,平均月進尺309.50 m。通過鉆探手段完善并建立下組煤開采頂底板含水層(十下灰、十三灰和奧灰)水文地質動態觀測系統、形成下組煤放水試驗系統、為巖樣采集及力學滲透性試驗提供巖樣、探明3上煤~奧灰之間的巖性、厚度、構造等地質情況。為下組煤的工作面布置提供了科學依據。
7 結束語
目前鉆探在世界各國煤礦當中被廣泛的應用與研究,特別在煤礦防治水治理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以最小的投入,創最大的效益”,通過對礦井內老空區積水、第四系下組底部砂層水、3下煤層頂板基巖厚度的探查及3下煤層底板三灰含水層的綜合治理,井下補充勘探,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水經驗,并且掌握了影響3下煤層開采的各含水層水文地質情況,為1300、3300、4300采區的開采及1160工作面的布置提供了技術依據和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