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該油氣井位于松遼盆地東部斷隆區拜泉隆起帶上,由二維地震時間剖面圖可見,本井將于上二疊統上部鉆遇一斷層,明水組以上疏松地層及不整合面,鉆進中很好地做到了防漏、防塌、防斜;鉆進深層較致密〜致密地層也做到了防卡、防鉆具失效;進入目的層按規程也做好井控工作;鉆遇裂縫時,發生井漏,施工中需做好堵漏工作。由于鄰井鉆探過程工程事故較多,在該井施工中做好了各種鉆井預案,保障油氣井的鉆探施工,得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繩索取心;鉆井液;護壁;堵漏
油氣方向論文范文:世界油氣資源評價及展望與中國的油氣資源戰略
摘要:石油產業是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產業,它關系到國家的工業、軍事和經濟的發展。對于石油企業來說,最為重要的是油氣的儲量和產量。根據美國《油氣雜志》的數據,分析了近十五年世界的油氣儲產量變化趨勢,同時對油氣儲產量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在對世界油氣資源形勢分析的基礎上,對中國的油氣資源進行評價,并提出了中國油氣資源的發展戰略:妥善處理經濟增長與油氣資源的關系,不斷進行科技創新和改革,努力推進油氣資源利用多元化。
1施工簡介
1.1地理位置
本井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境內,井區附近多為灌木林、綠地、密林。本井東南約4.0G%有一條2級公路,北約570%有一條等外公路。本井區各種機耕路、鄉村路縱橫交錯,距離本井最近的為西約20%的機耕路,交通較為便利。
1.2地層特點
根據鄰井鉆探成果及地震解釋成果,預計深層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層為白堊系泉頭組、石炭-二疊系上二疊統。(1)泉頭組。紫紅色、灰色、綠色泥巖、粉砂質泥巖與灰色泥質粉砂巖互層為主,下部發育雜色砂礫巖與灰色泥質粉砂巖互層;泉頭組與上二疊統之間存在大的沉積間斷,為不整合接觸。電性特征為雙側向視電阻率曲線呈中〜高阻值山峰狀、鋸齒狀、箱狀與鋸齒狀低阻值互層,自然電位曲線具明顯負異常。(2)石炭-二疊系(未穿)。暗色泥板巖與灰色變余砂巖互層,上部以暗色泥板巖為主!夾灰色變余砂巖,下部以變余砂巖為主,夾暗色泥板巖。電性特征為雙側向視電阻率曲線呈刺刀狀高阻值,自然電位曲線具明顯負異常。2基本情況該井2018年4月15日開鉆!0月12日完鉆,整個鉆井周期192天。
2.1工作完成情況
2.1.1表層鉆進
采用直徑311.2mm全面破碎鉆頭開鉆,至2018年4月18日井深14.92m完成!下入直徑245mm套管,固井。
2.1.2—開鉆進2018年4月20日開始,采用直徑215.9mm全面破碎鉆頭鉆進作業,至24日井深189.68m完成!測井后下入直徑168mm套管,固井并安裝防噴器。
2.1.3二開鉆進自4月26日開始,使用直徑152.4mm全面破碎鉆頭鉆進作業,鉆至5月26日井深647.95m,由于地層擴徑,易斷鉆桿,決定提前下套管。測井后下入直徑140mm套管,之后注入水泥漿固井,連接防噴器。
2.1.4三開鉆進
自6月3日,采用S122繩索取心工藝,至7月14日鉆進至1428.67m,測井后下入直徑114mm鉆桿作為技術套管,連接防噴器。
2.1.5四開鉆進
7月22日開始,采用S98繩索取心工藝,至10月12日鉆進至2618.00m終井,測井后起拔直徑114mm鉆桿,圭寸孔。
2.2鉆探施工時效
全井完井井深2618.00m。純鉆時間為1531h15min,占總作業時間的34.5%;輔助時間為2209h15min占總作業時間的49.7%;孔內事故時間為200h10min,占總作業時間的4.5%;機械事故時間為257h20min占總作業時間的5.8%;因避風雨、組織停工等停待時間為243h,占總作業時間的5.5%。
2.3鉆井質量
2.3.1巖心采取情況
上部0〜647.95m采用全面破碎鉆進,647.95〜2618.00m米用繩索取心鉆進,最低巖心米取率為88.9%,最高100%,平均采取率達98.9%。完全滿足設計巖心采取率不小于70%的設計要求。
2.3.2測斜情況
測量井段內井斜角的變化范圍為0.61。〜4.36。,最大井斜角所在深度為2375.00m,對應方位為54.96°,最大水平位移為58.22m,所在深度為2075.00m,該數據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3施工難點及應對措施
3.1施工難點
(1)鉆井上部為泥巖和砂巖互層,由于遇水易膨脹縮徑,易抱鉆具,進尺慢,見圖3。(2)下入一開直徑168mm套管時,由于鉆井部分易縮徑的泥巖層位縮徑、吸附卡鉆,套管下到該位置受阻,導致無法下入。(3)使用直徑152.4mm全面破碎鉆頭鉆進時,為了節約成本,就地取材,采用直徑140mm薄壁鉆鋌和直徑89mm薄壁繩索取心石油鉆桿。一方面,由于孔徑較大,井內鉆桿體跟鉆頭級配不夠合理,造成“小馬拉大車.另一方面,井內鉆鋌跟鉆頭級配不夠合理,環狀間隙小,再加上是泥砂巖地層易造成吸附,造成井內阻力增大;再者是薄壁鉆鋌重量輕,要提高鉆進效率,必須適當加大鉆壓;上述多種因素易造成斷鉆桿問題。斷鉆桿后,由于鉆桿與孔壁的環狀間隙大,所以撈取斷鉆桿比較困難。(4)當孔段巖性以泥巖為主時,其巖性較弱,研磨性差,鉆進時巖心容易磨細、破碎,取心時卡簧卡不住,容易掉在鉆具和孔內!造成不必要的提鉆和巖心消耗。變細、破碎的巖心。
(5)孔深鉆至944.00〜1470.00%,井內出現漏漿情況。
3.2應對措施
1)針對泥巖層縮徑、糊鉆進尺慢的問題!一是保持沖洗液性能穩定,適當加大降濾失劑和抑制劑的含量!降低濾失量!抑制井壁!使其保持穩定!濾失量控制在4〜7%L/30%in0(2)下入一開套管在通過縮徑的泥巖層時,為了解決遇阻下放困難,在最下方的套管底部外側焊超前耐磨塊,見圖6。當下套管遇阻時,采用開通泥漿泵回轉跟管的方法穿過該層,套管下到位置后,立即送入水泥漿固井。
(3)在井臺現有條件的基礎上!一方面采用調節泥漿性能!加大降濾失劑的用量,增加潤滑劑,從而控制濾失量在8%L/30%in之內,增加沖洗液的潤滑效果,減小井內阻力;另一方面適當降低孔口鉆壓,減小鉆桿彎曲,降低井內阻力!防止斷鉆桿事故的發生。撈取斷鉆桿時,由于環狀間隙比較大,下入公錐或打撈矛打撈過程中!一是造成下的公錐或打撈矛不正,二是造成斷頭歪斜!公錐或打撈矛不好找鉆桿斷頭,采用在公錐或打撈矛外加工扶正和打撈勾的辦法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4)一方面采取在卡簧內焊點、改進卡簧為攔簧!這樣巖心變細和破碎時就容易攔住!提高取心效率;另一方面,盡可能加大鉆壓,升咼轉速,從而提咼進尺速度;同時,盡量用低擋、降低泵量等措施,解決巖心變細的問題。(5)采取加隨鉆堵漏劑、封堵劑、鋸末等堵漏材料,加大堵漏措施,從而減輕、以至于封死漏層。
4鉆井技術管理及工藝技術情況
4.1取心鉆柱的配合合理
(1)本工程在上部第四系和泥巖與砂巖地層采用全破碎復合片鉆頭配鉆鋌加扶正器和石油鉆桿的組合,既保證了鉆井垂直度,又加大了環狀間隙,預防了吸附卡鉆。(2)在直徑122mm和98mm井徑繩索取心鉆進中,采用繩索取心鉆具(特別是98mm鉆進,采用加長內管長度4.5m)、鐓粗加強型繩索取心鉆桿和扶正鉆桿的鉆柱形式,既加快了施工進度,又防止了井斜。
4.2取心工具(1)本工程取心采用常規的取心鉆具,采用卡簧卡取巖心,確保了巖心的采取率,保證了鉆孔質量。(2(在鉆遇部分泥巖和破碎層等復雜地層時,常規取心鉆具不滿足取心要求,這時,采用爪簧、鋸齒簧以及三層管等特殊取心工具,收到很好的取心效果,提高了巖心采取率,滿足了地質設計要求。
4.3沖洗液
4.3.1鉆井液體系選用
施工中,針對不同的地層采用相應的鉆井液配方,取得了很好的護壁效果,確保了取心和孔壁安全。')一開要求配制快捷,凈化能力好,能支撐上部疏松地層,采用黏度較高的低固相鉆井液。(2)二開采用低固相聚合物防塌鉆井液,用于地層水敏性相對較弱、滲透性強及地層穩定性較差的井段。由于環空間隙比較大,上返速度低,應適當提高鉆井液黏度。(3)三開取心井段可以在二開鉆井液基礎上添加稀釋劑降低黏度,同時新配鉆井液選用無固相聚合物鉆井液,降低鉆井液黏度。
4.3.2鉆井液主要材料
燒堿、鈉膨潤土、包被劑(GBBJ)、增黏劑(GTQ)、降濾失劑(GPNH)、腐植酸鉀(KHm)、隨鉆堵漏劑、稀釋劑、潤滑劑(GLUB)、封堵劑、重晶石等。
5結論
通過井隊全體職工的努力,井深鉆至2618.00m,達到了地質設計目的完井。該井鉆探施工和樣品采集工作方法規范,質量控制嚴格。從647.95m開始取心,共取出巖心1950.79m,全井巖心平均采取率高達9&9%,鉆孔質量及地質成果完全滿足了地質設計的要求。
參考文獻:)1*DZ/T022-2010,地質巖心鉆探規程[S*.[2*王達,何遠信,等.地質鉆探手冊[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4.)3*周全興.鉆采工具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