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年10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班主任應具備可貴的“六心”
普 吉
摘要:班主任在學校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不但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還要在教育學生中做到有恒心、有癡心、有愛心、誠心和公心(統稱為“六心”),從而教育學生健康成長。把寫滿愛意的一顆心都付諸于自己的學生,那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塑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育人環境,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將不再是一個難題。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六心”
班級是組成學校的“細胞”,細胞的優劣直接影響“機體”的健康與活力;班級又是學生的第二個“家”,這個家管得好壞,直接影響“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是學生的第二個“家長”,所以擔當班主任工作就是勇挑重擔,搞好班主任工作是光榮的,也是艱辛的。
當學校把一個班級交給你的時候,當家長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你的時候,你——班主任就肩負起了這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學生的成長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有著很大的關系。一個好的班級管理方法,不是班主任在那里居高臨下地發命令提要求,而是情感的傳遞,心與心的交流,以達到師生的共鳴。
通過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本人認為一個好的班主任應具備這樣的“六心”,即對學生要有信心、癡心、恒心、愛心、誠心、公心。
一 面對學生,信心百倍
人無論做任何事,信心很關鍵。班主任首先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尤其在轉化后進生方面,更應樹立堅定的信心。班主任在具體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后進生難以轉化的問題。后進生在轉化過程中因其基礎差,紀律渙散,情緒波動大。在轉化后進生工作時,往往出現學生情緒高漲時,向前發展較快;但是學生情緒低落時,容易出現“反彈”的情況。這時候班主任應有“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信心和精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才會真正地使后進生得以轉化,逐步成為先進中的一員。
二 培優輔差,須重恒心
班主任的培優輔差工作須重一個“恒”字。一個學生往往就是一個世界,班主任只有深入到這個世界中去,才能更好的運用教育手段。而怎樣才能打開一副陳封的“鎖”入室登堂?作為班主任就要有蹲下來與學生平等交往的勇氣,與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關系,具備引導和解決生理、心理困惑的能力。
在教育培養差生的轉化中,班主任更要有“恒心”。比如我所帶的2006屆的學生中就有一個叫其米次仁的同學,該生曾一度是任課教師眼中的“釘子戶”學生,在對他的轉化過程中,我雖傾盡全力,同樣是幾度反復,但我從沒有氣餒過,我一次次把握機會尋找切入點,耐心教育、循循善誘,終于使這顆“頑石”點頭。其米次仁同學開始逐步進步,最后順利考上了高中。
實踐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其實,只要班主任有恒心,決不放棄一個學生,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真正自暴自棄的學生是沒有的。
三 癡心教育,桃李芬芳
人們常用“有情人終成眷屬”來形容一件美好的事物因癡心的作用而得到圓滿的結局,可見癡心之下,必有收獲。教育工作也是一樣,班主任只有癡心于所從事的事業,發揚無私奉獻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才能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使學生終身受益。班主任要真正做到靜下心來,舍去浮名,潛心育人,用如水的癡心鉆研教改,扎實工作,展現在眼前的自然是一片“桃李芬芳”。
四 愛心、誠心、公心聯合攻關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孩子”。愛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礎”,誠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潤滑劑”,公心是消除班級中存在的矛盾的“催化劑”,這是我多年來的切身體會。沒有誠心的愛心是一種虛假,沒有愛心的誠心同樣顯得無情,沒有愛心和誠心的教育,公心的天平總會傾向一邊,偏愛是當班主任的大忌之一。因此班主任既要用自己濃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學生,又要善于創設和利用具有情感價值的環境陶冶學生,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出溫馨的氛圍、和諧的環境。
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真誠的語言猶如春風溫暖著學生的心窩,濃厚的情感猶如細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只要班主任能將愛心、誠心、公心統一起來施教,相信學生終能領悟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和高尚情操,而最終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就能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果。一切教育難關都能迎刃而解,從而最終完成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教書育人、塑造靈魂的光榮任務。
班主任工作雖千頭萬緒,但只要我們都擁有這樣的六顆心,把滿腔的熱忱灌注在自己所衷愛的教育事業中,于兢兢業業中辛勤耕耘,于默默無聞中無私奉獻,把寫滿愛意的一顆心都付諸于自己的學生,那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塑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育人環境,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都不是一個難題。
參考文獻:
[1]張林 《多方位創建班級文化》——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226期
[2]葉謀生 《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227期
[3]姚本先 《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 開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