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年10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英語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齊芳
摘要:本文通過英語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總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當代大學生學習英語主要是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學生學習圍繞“應試”這個中心開展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當前閱讀理解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在學生缺乏從文章整體角度思考問題,片面理解文章,不能準確獲取信息,領會主題旨意,難以回答關于全文思想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是英語教學中重要一環。在我們教學中,總結了一些實踐經驗,這些實踐經驗幫助學生提高了閱讀能力。
英語報刊的閱讀。
在大學課堂上,我們除了按照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充分有效地使用規定教材以外,還引用豐富的閱讀材料。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使用報刊閱讀。首先英文報刊文字清新,簡練、妙趣橫生,富有時代性和感染力。其次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新詞語會源源不斷的出現。而新詞語最廣泛、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報刊媒體。因此英文報刊是豐富多彩的,很具有使用性的,是接觸現代英語的一條最快捷的途徑之一。實踐證明,動機是學生積極學習的關鍵所在,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在動力,是積極學習策略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當學生對所學的材料有興趣時,他們的精神就能集中,就會有飽滿的情緒,能充分發揮潛能,增強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
英語名著的閱讀。
根據學生實際,緊扣大綱和新課程的要求,首先選擇一些趣味性強、學生感興趣、簡單的引文讀物,如國外著名短篇小小說,逸聞趣事,風土人情等方面的讀物,生詞不多,內容通俗易懂,學生既練習了閱讀,又了解了國外風情,風俗等,一舉兩得。然后再幫助選擇內容健康向上、激發學習興趣,對學生有指導作用的名著進行閱讀。如《簡愛》、《戰爭與和平》《傲慢與偏見》等,這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漸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快樂,領會著作的深層含義,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閱讀中培養學生英語思維
閱讀英語作品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口語和英語。是考評學習者語言知識掌握運用的重要一環,由于難度大讓學習者望而卻步,很難寫出通順的英語作文,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英語角或有外籍人士等場合難以開口,不能流暢地說英語,個中原因除了練習少喝詞匯量不夠外,主要在于沒有養成用英語思考的習慣,往往會出現“啞巴英語”和“中國式英語”的現象。我國英語界著名學者何其莘對學習英語有自己的體會“用英語思維是許多英語學習者希望達到的一種境界,因為這是用英語流暢地表達思想的基礎。對于一個生活在非英語環境的中國學生來說,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來思考有很大難度。但是也不是可望不可及,從自己學習英語的經歷當中,大量閱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對于學生想提高英語水平沒有捷徑可言,就是把閱讀文學作品作為學習的基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積累達到孰能生巧的效果。
注重課內外閱讀的整合。
要達到有效地教與學的目的,若單純通過有限的課堂教學肯定是不夠的,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時間來強化課堂訓練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結合閱讀課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整合,課堂上采用最新的教學策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課外讓學生進行廣泛和系統的閱讀,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取的閱讀策略與技巧有機會在課外大量閱讀中得到鞏固,從而教會學生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他們獲得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知道使學生用英語閱讀,還要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閱讀過程,加強語言輸入的時效性,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自我拓展閱讀的空間。
用英文閱讀提高學生素質。
文學教育被認定為人文教育與審美教育,文學即人學,文以載道,把德育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中,用文學方式進行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不可忽視的手段。所以,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大量閱讀英語文學書籍報刊,尤其是西方的文學名著,倫理經典,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誤解,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總之,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師充分指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學生要堅持不懈,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堅持下去,才能提高閱讀水平,提高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