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1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以小壩田隧道為背景,基于ANSYS軟件三維模擬,分析了公路隧道頂部存在隱伏溶洞時,采用臺階法施工引起的圍巖變形規律。可以為同類隧道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溶洞,隧道,ANSYS
1依托工程
小壩田隧道屬貴州省內二級公路隧道,單洞雙向行車。隧道地貌單元為高山侵蝕—剝蝕地貌,地下水多為大氣降水和基巖裂隙水補給,持續時間短,水文地質條件較好。隧址區地層為第四系殘坡積層,下伏基巖為二迭系下統石灰巖,及峨眉山凝灰巖、玄武巖等,區內節理、裂隙較為發育,無活動性大斷裂經過,區域構造穩定性較好。
經地質勘測資料顯示,隧道K26+860~ K26+870段頂部有規模較大溶洞。該溶洞橫向跨度約為3~6m,高約為2~4m,縱向跨度約為10m,其底部距離隧道頂部約為2~6m。溶洞為干溶洞,隧道拱頂距離地表50m。
2數值模擬概況
2.1溶洞模型的建立
模擬中將溶洞的走向假定為與隧道縱向一致;實際中溶洞是變截面,為了簡化計算,將溶洞模擬為橢圓柱,橫截面尺寸為:水平向(x方向)長軸6m,垂直向(y方向)短軸4m。縱向(z方向)10m。溶洞距離隧道頂部5m。
2.2整體模型的建立
利用ANSYS三圍實體單元模擬隧道施工過程中溶洞對隧道圍巖穩定性的影響。圍巖采用8節點實體單元(solid 45),初期支護采用4節點殼單元(shell 63),屈服準則采用Drucker-Prager準則,圍巖采用彈塑性材料。計算時施加的邊界約束條件為:地表為自由表面,不受約束,模型左右邊界受到x軸方向的位移約束,模型的地層下部邊界受到x,y軸方向的位移約束。
2.3計算參數
2.4施工過程模擬
隧道模擬段為Ⅴ級圍巖,且頂部存在溶洞,上下臺階法開挖,臺階長度為12m,步長2m。整個施工模擬過程為上臺階開挖2m,
立即支護,循環至10m完成后,上下臺階同時開挖,開挖2m同時支護,直至整個模型52m(溶洞前21m+溶洞10m+溶洞后21m)完成開挖和支護。
3模擬結果分析
提取特征斷面,溶洞中心所在橫截面為研究對象,數值模擬結果如下:
模擬顯示,對于溶洞而言,其底部有一小部分圍巖豎向位移比溶洞周邊其他位置豎向位移偏小;對于隧道而言,其頂部圍巖豎向位移比周邊其他位置豎向位移偏大。隧道初期支護拱頂沉降相比拱腳、邊墻角及隧道底部沉降值要大,但其值在沉降允許范圍內。
4結論
ANSYS模擬結果顯示,本隧道針對頂部隱伏溶洞可能對隧道施工帶來的不利影響,而采用的臺階法施工是可行的,且臺階長度及開挖步長是合理的。由于溶洞的存在,施工中必須對溶洞段進行超前支護。數值模擬與工程實際施工情況難免存在誤差,施工時還應結合監控量測及超前地質預報等手段進行現場信息反饋,以便更好地指導隧道安全施工。
參考文獻:
[1]宋戰平,黨宏斌,李寧.既有溶洞對隧道圍巖位移特征影響的數值試驗[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8,25(5):79-82
[2]吳夢軍,許錫賓,劉緒華,敖建華.巖溶對公路隧道圍巖穩定性的影響研究[J].地下空間,2003,23(1):59-62
[3]莫陽春,周曉軍.達成高速鐵路巖溶隧道圍巖穩定性分析[J].中國鐵道科學,2008,29(3):52-56
[4]劉招偉,張民慶,王樹仁.巖溶隧道災變預測與處治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