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0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高層建筑施工中腳手架與工程安全、質量、進度緊密相關。隨著高層建筑的越來越多,外腳手架形式的發展也越來越豐富,腳手架設計以滿足主體及裝修工程施工且確保場地內外的安全為原則。本文主要論述了懸掛外腳手架在設計和施工中應注意的事項,供同行們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腳手架,鋼管,設計,施工
引言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腳手架的應用必不可少,建筑腳手架的狀況,已成為衡量施工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懸掛式外腳手架通過下一層外墻上的穿墻鉤頭螺栓與外墻連接,將施工荷載傳遞給主體。既滿足了大模板支模需要,也實現了全封閉防護,安全可靠、經濟實用。
1.工程實例
西安某工程,總建筑面積44040m2,地上23層,地下2層,為純剪力墻結構塔式住宅樓,抗震設防裂度八度。地上建筑面積40300m2,標準層層高2.7m.檐高57.9m;建筑物平面形式總體為一字形對稱布置,中間設270mm寬沉降縫。平面外圍尺寸320。根據該工程特點,通過多種方案對比分析論證,采用懸掛外腳手架作為主體施工和裝修外腳手架。
2.懸掛外腳手架設計
2.1主要材料要求
2.1.1鋼管
搭設腳手架的鋼管采用力學性能適中的Q235A(3號)剛,其力學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碳素結構鋼》GB700-88中Q235A鋼的規定,并符合以下要求,本工程采用焊接鋼管,鋼管尺寸為6000、4000、2000mm不等,鋼管外徑d=48mm、壁厚t=3.5mm。新鋼管應有質量合格證、質量檢查報告;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縫、結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道。舊鋼管在使用前必須認真檢查,銹蝕嚴重部位應將鋼管截斷進行檢查,不符合要求的嚴禁使用。
2.1.2扣件
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采用可鍛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規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應經試驗證明其質量符合該標準的規定后方可使用。扣件連接擰緊螺栓時必須將螺栓根部放正,扣件擰緊力控制在40N.m~65N.m范圍內,以防扣件和橫桿滑動或扭傷。在主節點處固定縱向和橫向水平桿、剪刀撐、橫向斜撐等用的直角扣件的中心點的相互距離不應大于150mm。
2.1.3腳手板
腳手板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每塊質量不宜大于30kg。腳手板應滿鋪、離開墻面120-150mm,腳手板的探頭應用直徑3.2mm的鍍鋅鋼絲固定在支承桿件上,在拐角、斜道平臺口處的腳手板,應與橫向水平桿可靠連接,防止滑動。
2.2懸掛腳手架的結構構造
高層建筑采用懸掛腳手架時,將腳手架沿建筑物周圍豎向分成若干獨立段,每段腳手架分別搭設在懸掛三腳架上,懸掛三腳架將上部荷載通過穿墻鉤頭螺栓傳遞給主體結構,每段腳手架高度依建筑物層高而定,一般為兩層層高加1.5m,每段腳手架組合長度依建筑物平面形式,三到五榀三腳架為一組,榀間距2m,一般為3m-7.5m,榀數不宜過多,以利于提升,懸掛外腳手架主要由四部分組成,懸掛三腳架、圍護系統、穿墻鉤頭螺栓、水平拉結系統,構造如圖1所示。
2.3腳手架搭設順序
防止縱向掃地桿→立桿→水平大橫桿→小橫桿→腳手板→欄桿→剪刀撐→安全網→作業層跳板
2.4腳手架搭設的基本要求
2.4.1構架尺寸:立桿縱向間距1.5m,橫向間距1.5m,內立桿距外墻邊線300mm,掃地桿距地300mm。
2.4.2連扣件間距:豎向間距≤6m,縱向間距≤6m,腳手架上部自由高度小于等于6m。大橫桿對接時扣件開口應水平朝向架子內側,螺栓應朝上。直角扣件安裝時其中一個必須開口朝上。
2.4.3連墻方式:如果腳手架主要砼樓板邊緣連接,由于板厚僅100mm,因此卸荷鏈接必須在梁中增加連接點。
2.4.4剪刀撐:隨即手架一起搭架,剪刀撐的斜桿與水平面交角45°,水平投影寬度6m,斜桿與構架必須互相有節點相交。
2.4.5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開墻面120-150mm,采用竹笆腳手板,鋪設時按按其主筋垂直于縱向水平桿方向鋪設,采用對接平鋪,接頭處必須設兩根橫向水平桿,腳手架外伸長度130-150mm,兩塊腳手板外伸長度的和不大于300mm,四個角用直徑1.2mm的鍍鋅鋼絲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詳見圖2.
3.懸掛外腳手架施工
3.1加工制作:采用鋼管腳手架和部分角鋼,加工160套三腳架。三腳架上部橫桿、斜拉桿、中間聯系桿均采用Φ48×3.5鋼管,靠墻立桿采用兩根12.5/8不等邊角鋼。上部橫桿長度1.20m,斜拉桿長度2.33m,靠墻立桿長度2.00m。鋼管與鋼管、鋼管與角鋼之間通過連接鋼板焊接,靠墻角鋼上下兩端與墻體之間用30mm鋼板焊接,起連接和支座作用。
3.2與墻體連接:主體施工時,沿外墻周圍預埋塑料套管,塑料套管內徑Ф22~25之間,便于鉤頭螺栓穿過。套管高度依據上圖連接鋼板尺寸、掛孔位置、樓板厚度、墻體大模板下掛尺寸等進行計算。預留套管高度必須準確,以免對平臺上模板及支架產生影響。一般預埋高度控制在樓板下20cm為宜。三腳架與主體結構通過鉤頭螺栓連接。上部鋼板與外墻盡量貼緊,以保證螺栓受力狀態為剪切狀態。避免螺栓受彎。鉤頭螺栓前部必須放置平衡銷,保證鉤頭方向向上,平衡銷與鉤頭焊接在一起。
3.3懸掛三腳架編組:每榀三角腳架安裝完成,并檢查合格后,用扣件鋼管腳手架將每榀懸掛架橫向連接,連接長度根據工程平面特點,后面大面直線墻,五榀三腳架為一組,前面轉角較多,三到四榀編為一組。通過鋼管腳手架與三腳架斜桿用扣件連接,上中下三道。三腳架橫桿靠墻一側連接一道。保證每榀三腳架之間連接成側向骨架結構。第一次三腳架編組后,以后各樓層提升時,每個編組整體提升,分別懸掛。盡量不再重新拆裝編組。
3.4圍護結構:懸掛三腳架部分是整個結構的承重構件,上部圍護部分同單排腳手架施工要點,不再累述。
3.5整體提升:本工程施工,共分8個施工流水段,采用小流水、小節拍,兩個單體平行施工的方法。懸掛三腳架在首層完成編組后,以后隨施工進度、分段單組整體提升。三腳架編組時,每組兩端均設吊環。主體施工階段采用設于建筑物前面的兩臺Q23B-60m塔吊提升;裝修階段采用設于樓頂的槽鋼支架提升。
4.腳手架的拆除
4.1拆架應經過施工現場負責人簽字同意并做專門的技術、安全交底后,才能進行。架子拆除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圍欄和警戒標志,并設專人指揮,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
4.2拆架必須嚴格按照以下順序進行,按搭架的相反順序拆除。
安全網→剪刀撐→欄桿→腳手板→小橫桿→水平大橫桿→立桿
4.3拆除順序應由上而下,一步一清、逐步進行,嚴禁上下同時拆除,亦不得采用踏步式拆法,嚴禁采用推倒、拉倒或連拉帶推的蠻干方法。
4.4拆立桿時,應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大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
4.5拆除高處架子的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鞋。拆除時,不應碰壞門窗、玻璃、水落管、房檐等物品。
4.6懸挑架上拆下的材料,應用繩索拴住,吊運至屋面,再由吊籃架轉運至地面,嚴禁拋擲。對鋼管等易滑架桿嚴禁單點起吊。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清,拆下的扣件或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
5.施工注意事項
5.1加工三腳架時,必須嚴格按設計尺寸下料、按規范焊接;材質滿足設計要求。腳手架的搭設應做到立桿縱橫成線,橫桿在同一水平面上。立桿的垂直度偏差應不超過架高的1/200,且不超過100mm。
5.2預留螺栓套管位置必須詳細計算標高;并盡量調整好間距以避開門窗洞口位置,如三腳架必須設置在洞口上部,上部過梁要采取加強措施。
5.3大橫桿應安平順,在每一面腳手架范圍內的縱向水平高低差,應控制在5cm以內。作業層上非主節點處的橫向水平桿應根據支撐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大橫桿的接頭部位一般不得在跨間搭接。如確需搭接時,接頭位置應步步錯開,水平距離不得小于50cm。同一步架內、外兩根大橫桿的接頭應相互錯開,不得設在同一跨間內。
5.4在首次懸編委位置組時,必須經有關設計、施工、安全管理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項目專職安全員必須會同有關技術人員定期對腳手架進行安全檢查,作好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5提升腳手架時必須嚴格按施工組織設計要求,按操作程序順序進行。每次懸掛時,必須經安全員對懸掛節點進行細致檢查驗收。嚴格控制腳手架上部荷載,避免振動,上部垃圾隨時清除。
5.6搭、拆架人員必須站在腳手板上操作,嚴禁站(或坐)在大、小橫桿上冒險作業。在搭、拆腳手架過程中若桿件尚未綁穩扣牢或綁扣已拆開、松動時,均嚴禁中途停止作業。
結語
懸掛式外腳手架搭設簡便,安全方便,穩定可靠,使施工進度得以加快,勞動生產率也得以提高;腳手架與大模板的配套使用,更是方便了施工;同時實現了施工作業面的全封閉防護,實現了文明施工,對高空作業中施工人員的安全也有所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延斌.超高層建筑外腳手架方案設計及施工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0,1.
[2]羅夢恬.超高層建筑塔吊安裝與爬升中的腳手架設計與施工工藝研究[J].建筑施工,2011,7.
[3]張士平.懸掛式腳手架搭設設計[J].科技經濟市場,2007,11.
[4]田寶峰;朱沐.外墻懸挑腳手架搭設與設計計算[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4.
[5]《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