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7月0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對電的需求越來越大,從而要求進一步加快電網建設的步伐。本文著從電網工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分析,應對措施以及電網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跟探討。
關鍵詞:電網工程,安全問題,應對措施,電力論文發表
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電網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程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的逐步加大,尤其是電力體制的改革和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市場對電網建設的需求不斷的增加,這就加大了電網建設的速度。那么加快電網建設是促進電力工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推進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國為了緩解電力供應緊張矛盾,千方百計加快電力發展,開工建設了一批電網工程項目,但是在電力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安全問題,為了促進電網建設安全、快速的發展,必需及時解決電網建設中突出存在問題。
一、目前電網建設工程項目前期面臨的問題
1、前期工作程序的嚴格,使得核準審批難度加大
輸變電工程由審批制改為核準制后,電網前期工程的深度和難度大大增加,按照核準制的規定,需建設500千伏輸的變電工程,必須上報并經國家發改委核準;220千伏項目須由省公司組織審核,地方發改委核準。在項目核準前必須取得地方規劃、土地、環保等部門意見。
2、目前土地資源稀缺,選址選線極為困難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夠用來建設變電所的土地十分稀少。然而各地的城市、開發區、城鎮規劃對電力部分規劃相對不夠重視,造成電網發展規劃沒有被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因此變電所建設很難選到合適的所址。
3、電網建設工程涉及征地、拆遷和青苗賠償等處理難度巨大
電網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困難在于征地、青苗賠償等處理頻頻受阻,這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已成為近幾年來影響電網工程建設的老大難問題。比如電網工程的選址因涉及到的征地、拆遷工作量巨大、建設線路塔位占地和線行青苗造成補償費用高昂、專項規劃不夠協調、線路路徑落實難等常常阻擾施工,造成開展協調工作極為困難。
4、電網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困難
環保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按照我國相關規定,輸變電工程必須開展環境保護的評價工作。一是,環評報告和項目具體實施時造成的差異問題。輸電線路工程經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遇到施工受阻時而做些路徑的調整,因此線路的施工圖與可研圖紙的出現差異是非常難以避免的。二是,可研工作與環評工作時間銜接的問題。例如環評報告編制過程從工程可研批復后才可以進行測量的,但環評的環節較多,流程也比較復雜,每個環節且都需要有比較長的時間來進行辦理。三是,部分居民對電網的電磁感應存在誤解,因此抗拒在其住宅周圍建設變電站或輸電線路,導致工程環評工作無法完成。四是,線路走廊為了避開城市及村莊,需穿越高山峻嶺,這就導致工程環評工作開展困難。
5、前期工作主要存在的安全問題
電網工程建設前期主要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
1)、在工程前期建設規劃太過匆忙,工作落實不到位,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缺乏深究。
2)、電網建設工程設計階段設計人員缺少、技術力量薄弱,導致設計深度不夠導致存在設計缺陷。
3)、電網工程建設前期工作不到位,進而影響工程施工的安全。針對工程建設前期工作不到位的安全所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1)在工程規劃階段應加大電網規劃、設計的人力投入和培訓力度加強。要求規劃設計人員必須深入現場對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逐一落實。提前做好電網建設的項目庫,做到工程規劃各項工作的落實到位。(2)在電網工程設計階段應嚴格執行設計內審制度,而工程建設單位需及時組織生技、工程、安監等各部門對轄區內新增電網建設項目進行內審,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設計方案進行慎重審核,避免存在設計缺陷。
二、應對電網建設項目前期面臨問題的對策
1、需加強與政府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政策支持。
多方聯動,加快前期速度。可以仿照省內先進做法,地方發改委牽頭,召集相關部門聯合審批,對于相關專業意見由對應縣級部門負責,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調的有效機制,做到盡量減并審批手續和環節,營造良好的電力工程建設和投資軟環境。為了強化對電網建設責任性,政府部門實行了電力建設項目責任考核制度,將電網項目建設任務落實到基層,對完成考核任務的單位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工作滯后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等,這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地推進了政策處理等各項工作,改善了外部電網工作環境。
2、必須借鑒先進成功經驗,因地制宜。
結合電網工程建設的發展,緊密規劃銜接。可以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突出政府在規劃、投資、政策、輿論、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的長效工作機制,優化電網建設的外部工作環境,強勢推進電網建設。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過程中,進一步完善電網建設的管理機制,探索屬地化、實體化的政策處理機制和更加高效可行的征地管理辦法,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3、強化電網建設工程中管理,力促工作落實到位,進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
確定電網建設工程中的重點工作,明確目標,落實責任,使各項工作能夠進展順利,使其有良好的工作態勢。一是要認真的梳理工程建設管理規章制度,建立統一完整的工程建設管理制度框架體系,形成一種管理界面清晰、權責明確、制衡有效的工程建設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基建業務流程的優化工作,使各項管理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來促進電網建設進度的加快。二要大力推廣電網工程建設的標準設計,進一步的優化設計方案。例如在選線過程中,主動避讓特殊保護地區、生態敏感脆弱區、社會關注區等環境敏感區等,還有盡量減少公路、鐵路、航道等交通干線的跨越,來減少施工難度。三是要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例如采用大容量變壓器、大截面的導線和耐熱型導線、同塔多回路,提高資源利用效益,減少對農田、建筑物、種植物的損壞,來達到節約土地資源。
二、電網工程建設的應用前景
根據我國宏觀政策和用戶對電能質量的實際需要,未來的電網必須能夠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清潔、優質的電力供應。
中國電網工程建設的發展,必須結合國內特點,兼顧當前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的發展要求,充分把握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必須立足國情,科學規劃。
我國是世界上水電資源最豐富、水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而火電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電力的負荷中心卻在中東部地區。發展電網的工程建設必須正確對待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能源分布不平衡的實際情況,注重發揮水電的優勢,處理好水電、火電、核電等各類發電方式的之間的關系。同時,必須綜合考慮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能源、電力供應與利用、電力企業與客戶利益等各方面因素,來加強統一協調規劃從而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必須突出特色,自主創新。
我們應該結合自身特色,大力鼓勵理論和技術的創新與實踐。通過發展特高壓輸電的技術,構建堅強的網架,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靈活性,逐步實現電網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和互動化。同時,應該著重信息技術和電器工業的發展,大力推進電氣設備的國產化,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做出最大貢獻。
(三)必須規范管理,健全體系。
為了保證未來的電網工程建設的正常運行,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一體化管理體系,以國家宏觀政策為指導,建立健全規范合理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來實現智能調度和控制,提高決策效率,提升服務質量;充分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保障電網各個環節的協調安全與經濟運行,努力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化電網。
三、結束語
電網建設是拉動國家經濟增長、促進廣大人民奔小康生活的重要渠道,且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意義。加強電網建設的管理,把握電網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以確保電網建設的順利進行,滿足人們日益劇增的用電需求。
四、參考文獻:
[1]胡學浩.智能電網:未來電網的發展態勢[J].電網技術,2009-03-14
[2]電網建設 電網工程建設?中國電力年鑒[J].2003-01-01.
[3]尹暉,王曉萍?肖靜.項目管理在電網工程項目中的應用與分析[J].山西電力? 2009-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