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4月1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規劃成為國家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建設的首要任務。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我國城市中由于處理不當,基礎設施不完善等等原因環境污染嚴重,本文將從我國城市規劃現狀入手,分析當前我國城市建設中的環境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便更好的推進我國城市規劃建設。
關鍵詞:城市化進程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環境污染
一、城市規劃要關注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們看到了飛速發展的經濟和越來越光鮮亮麗的城市建設,但不得不承認我國的城市規劃事業比較薄弱,首先,城市規劃起步晚,意識淡薄。其次,規劃人才匱乏,管理人才的數量、質量和知識結構不合理,素質偏低的現象長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城市規劃及其管理整體水平的提高。還有,規劃科學性不強,缺乏長遠性。最后,城市規劃編制時目標不夠完善,在分析確定城市發展目標時缺乏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導致了有些城市規劃本身的先天不足。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城市的發展,使得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城市建設不能隨著更加完善,造成城市基礎設施規劃滯后于經濟增長;沒有科學有效地分區規劃,使整個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資源配置等都處在模糊的狀態;城市環境污染問題不能合理解決等等現實問題。因此城市規劃勢在必行。
由于我國的各種城市建設不斷增加,城市在不斷的升級和更新,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更為凸顯,威脅到城市的發展與城市發展規劃,更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解決城市中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城市規劃中不可缺少的問題之一。城市規劃工作做不好就會加劇城市建設中的各種環境污染,水污染越來越嚴重、空氣污染增強、噪聲污染更加明顯。當環境問題發生了惡化再想怎么去解決城市問題,則就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這也不是國家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因此,如何在城市規劃初期就把城市中的環境問題納入考慮的范圍內,成為了城市建設的重點。將實現城市社會、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的目標作為城市規劃的首要環節,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環境問題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城市是在一定歷史時期下形成的產物。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人均GDP保持著8%的增長速度,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改善,近幾十年來,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固體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嚴重危害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
首先,水污染問題嚴重。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沒有得到妥善的處理而直接排入水體,致使水環境遭到嚴重的破球。據調查顯示,我國的水體污染近期呈上升趨勢,全國有監測資料的1200多條河流中,850多條受到污染。全國范圍內78%的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據估計,我國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達400億元。
其次,大氣污染日趨惡化。城市化進程中,工業、交通、燃料等產生的有害氣體,一些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質排入大氣層,使大氣質量嚴重惡化。這些有害氣體不僅對建筑物有腐蝕性,損害農作物,更嚴重影響人體的健康。全球來看,大氣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更是直接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再次,固體廢棄物的泛濫。由于城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產生了大量的固體廢物泛濫成災,不能及時的處理,不僅不利于城市環境衛生,侵占土地,更加劇的傳染疾病的機率。從整個生態系統看,也將加劇水體和大氣土壤的污染。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為6.6億噸,其中有害廢物為3000-4000萬噸,累積量超過64億噸,侵占5億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為1噸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長。由此可見,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已泛濫成災。
最后,城市中還有一種容易被忽視的污染,那就是噪聲污染問題。城市越來越發達,其中的工業、交通、娛樂等各項事業比較健全,噪聲也成為困擾人們生活的不可不說的問題。據44個國控網絡城市監測,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
三、如何做好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工作
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計劃,是城市建設的綜合間署,也是城市建設的管理依據,城市規劃對城市的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規劃沒有與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同步落實,使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城市發展進入一種惡性循環的軌道。因此,如何尋求適合我國國情的城市發展道路,如何做好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工作成為我們接下來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一)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工作的前期考慮
城市的合理發展,首先必須通過科學地預測和規劃,明確城市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和發展格局,在規劃的指導和調控下,有步驟、分階段地實現城市的發展目標。在規劃工作開始之前,就應總體了解城市環境實況,考慮具體城市的具體環境保護工作。從城市的自然環境資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態環境、氣象、水文等,到社會環境,例如,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如人口、國民生產總值等;還有城市的污染產生與治理狀況等,這是都是城市規劃必須要研究的資料。
(二)城市規劃中的具體環境污染問題處理措施
對于大氣污染,一是要工業合理布局,這是解決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對廢氣的綜合改造利用,減少廢氣排放量。工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道路。一是減少交通廢棄污染,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開發新能源等,從而減少有害氣體。一是城市綠化,植物有凈化空氣,防風固沙等作用,改善城市環境。
對于水污染,一方面,讓人們知道水資源的緊缺,不僅是工業、農業還是個人,都要節約用水,盡量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一方面,城市規劃污水處理設施,利用先進的科技將水凈化,可用于工業、洗車等非飲用水,是另一種途徑的減少水污染。
對于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城市規劃時要考慮并設定固體廢棄物的處理,盡量注意節約城市土地資源,合理的處理固體廢棄物,不至于影響環境。
對于噪聲污染,城市規劃的時候采用隔聲、吸聲、減振、消聲等技術進行治理,減少噪聲污染。在空曠空閑的地方,城市規劃的時候可以建設該處的城市綠化,減少城市噪聲。
(三)城市規劃的環境保護工作——擴大城市用地面積
在應有城市建設的范圍內,擴大城市用地面積也是城市規劃的一項重要的緩解環境問題的措施。擴大擴大規劃區,將城中村、城邊村、新發展區的土地納入規劃,為城市發展預留空間。緩解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緊張,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對于新建道路兩旁的土地也應納入土地儲備中,對于未征得的土地也應在城市規劃中合理布局考慮,將城市用地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對于道路綠化、公用綠地、公園、郊野森林、防護林、河流、水體、岸線等,也應納入規劃控制。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填海造地等高科技水平的措施推動城市建設。
總之,城市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是城市經濟得以依托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城市社會文明的發展的象征和標治。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有針對性的對城市污染中的大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固體污染、噪音污染等進行有效的治理和解決,并能夠在高科技下的今天,充分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將科技應用于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中,努力打造我國特有的高水準城市。
結束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將日益突出和重要。在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今天,在城市規劃中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是黨和政府一直追求的方向。有效地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是未來城市規劃工作中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 金平.中國城市規劃的弊病 [J]. 重慶建筑——建筑批判.2006(01)
[2] 劉先鋒.淺談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3)
[3] 李文會,張國迎.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規劃[J].才智.2011(16)
[4] 朱煜.淺談如何處理城市規劃與環境保護的關系[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 (15)
本文選自核心級期刊 《現代城市研究》。《現代城市研究》系以城市發展、規劃、建設和管理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自1986年創刊以來,旨在傳播學術界的新研究成果、新觀點,反映實際部門的新動態,并致力于通過新的信息和分析方法的介紹,為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和可操作的途徑。本刊內容涉及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經營、城市形象與城市設計、城市建設與管理、城市經濟、城市房地產、城市生態、城市交通等,深受高校、研究機構、設計院所及政府部門的專家、實際工作者的歡迎和好評。本刊一直致力于主題化的辦刊思路,旨在為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實際工作者提供一個對話、交流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