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4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鉆孔灌注樁作為一種基礎形式以其適應性強、成本低、施工簡便等特點仍將被廣泛地應用于公路橋梁領域。文介紹了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的程序,并對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鉆孔灌注樁,橋梁施工,施工控制
鉆孔灌注樁是用鉆孔機械在土中鉆成樁孔。達到設計標高后在孔內吊人鋼筋骨架,灌注樁身混凝土而形成的。是深基礎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在我國公路橋梁及其它建筑行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適應于各種土層條件,具有單樁承載力高、造價低等優點。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鉆孔灌注樁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水下澆注混凝土的技術復雜,作業要求緊密、連貫。成樁過程具有隱蔽性,成樁后較難檢查,容易出現塌孔、縮孔、偏孔、斷樁等質量問題。
1.鉆孔前的準備工作
鉆孔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樁位放樣,整理平整場地,布設施工便道,設置供電及供水系統,制作和埋設護筒,制作鉆孔架,泥漿的制備和準備鉆孔機具等。
1.1 場地整理。施工前,施工場地按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對于處在水中的鉆孔樁基礎都必須搭設施工平臺;樁基處在旱地時,清除雜物后夯壓密實即可。
1.2樁位放樣。樁位放樣,按“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進行樁基的位置放樣,進行鉆孔的標高放樣時,應及時對放樣的標高進行復核。采用全站儀準確放樣各樁點的位置,使其誤差在規范要求內。
1.3埋設鋼護筒。埋設鋼護筒時應通過定位的控制樁放樣,找出鋼護筒的圓心位置,用十字線在鋼護筒頂部或底部,然后移動鋼護筒,使鋼護筒中心與鉆機鉆孔中心位置重合。同時用水平尺或垂球檢查,使鋼護筒豎直。用護筒驅動器壓入護筒。此后即在鋼護筒周圍對稱地、均勻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并夯實,以保證其垂直度及防止泥漿流失及位移、掉落,如果護筒底土層不是粘性土,應挖深或換土,在孔底回填夯實300-500mm厚度的粘土后,再安放護筒,以免護筒底口處滲漏塌方,夯填時要防止鋼護筒偏斜。鋼護筒埋設前,先準確測量放樣,保證鋼護筒頂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cm,埋設中保證鋼護筒斜度不大于1%;埋設鋼護筒前,采用較大口徑的鉆頭先預鉆至護筒底的標高位置后,提出鉆斗且用鉆斗將鋼護筒壓入到預定位置。用粗顆粒土回填護筒外側周圍,回填密實。
1.4泥漿的制作。制漿前,先把黏土盡量打碎,使其在攪拌中容易成漿,縮短成漿時間,提高泥漿質量。制漿時,可將打碎的黏土直接投入護筒內,使用沖擊錐沖擊制漿,待黏土已沖攪成泥漿時,即可進行鉆孔。多余的泥漿用管子導人鉆孔外泥漿池貯存,以便隨時補充孔內泥漿。
1.5鉆機就位。埋設好護筒后,即可進行鉆機就位。本標段使用的鉆機為卷揚機牽引式沖擊鉆和沖抓鉆。就位時,只要使鉆錐中心對準測量放樣時所測設的樁位即可,其對中誤差不得大于5 cm。
2.成樁的制作以及質量控制
2.1 清孔。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而孔底沉渣則是影響灌注樁承載能力的上要因素之—。清孔則是利用泥漿在流動時所具有的動能沖擊樁孔底部的沉渣,使沉渣中的巖粒、砂粒等處于懸浮狀態,再利用泥漿膠體的黏結力使懸浮著的沉渣隨著泥漿的循環流動被帶出樁孔,最終將樁孔內的沉渣清干凈,這就是泥漿的排渣和清孔作用。從泥漿在混凝土鉆孔樁施工中的護壁和清孔作用,我們可以看出,泥漿的制備和清孔是確保鉆孔灌注樁工程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對于施工規范中泥漿的控制指標:黏度測定17—20min;含砂率不大于6%;膠體率不小于90%等在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不能就地取材,而要專門采取泥漿制備,選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潤土,拌制泥漿必須根據施工機械、工藝及穿越土層進行,配合比設計。清孔時要注意的要點:(1)必須保持孔內水頭高度;(2)灌注砼前孔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設計規定;(3)不得用加深孔底的方法代替清孔。
2.2 鋼筋籠制作質量和吊放。鋼筋籠制作前首先要檢查鋼材的質保資料,檢查合格后再按設計和施工規范要求驗收鋼筋的直徑、長度、規格、數量和制作質量。在驗收中還要特別注意鋼筋籠吊環長度能否使鋼筋準確地吊放在設計標高上,這是由于鋼筋吊籠放后是暫時固定在鉆架底梁上的,因此,吊環長度是根據底梁標高的變化而改變,所以應根據底梁標高逐根復核吊環長度,以確保鋼筋的埋入標高滿足設計要求。在鋼筋籠吊放過程中,應逐節驗收鋼筋籠的連接焊縫質量,對質量不符合規范要求的焊縫、焊口則要進行補焊。同時,要注意鋼筋籠能否順利下放,沉放時不能碰撞孔壁;當吊放受阻時,不能加壓強行下放,因為這將會造成坍孔、鋼筋籠變形等現象,應停止吊放并尋找原因。如因鋼筋籠沒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應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則要求進行復鉆糾偏,并在重新驗收成孔質量后再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接長時要加快焊接時間,盡可能縮短沉放時間。
2.3 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泥漿的制備和第2次清孔。灌注樁成孔至設計標高,應充分利用鉆桿在原位進行第1次清孔,直到孔口返漿比重持續小于1.00-1.20,測得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0mm,即抓緊吊放鋼筋籠和沉放混凝土導管,沉放導管時檢查導管的連接是否牢固和密實,以防止漏氣漏漿而影響灌注,由于孔內原土泥漿在吊放鋼筋籠和沉放導管這段時間內使處于懸浮狀態的沉渣再次沉到樁孔底部,最終不能被混凝土沖擊反起而成為永久性沉渣,從而影響樁基工程的質量。因此,必須在混凝土灌注前利用導管進行第2次清孔,當孔口返漿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規范要求后,應立即進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2.4 水下混凝土灌注。(1)鉆孔樁采用C25水下混凝土,水灰比不應大干0.5,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徑不應大于4cm,且不應大于鋼筋籠主筋最小凈距的1/4;炷涟韬衔飸辛己玫暮鸵仔,無離析,泌水現象。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應大于2.5h,灌注時應保持足夠的流動性,混凝土坍落度宜為18cm-22cm。夏天溫度高,混凝土工廠生產時應適當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經路上運輸損失,到達工地灌注時還應保持在18cm以上;炷凉嘧⑦^程中按要求及時測量混凝土坍落度。(2)首批混凝土儲量要求將導管中的水全部壓出后,填滿導管底部,并保證導管初始埋深不小于1m.(3)剪球后向導管內傾倒混凝土應徐徐進行,以防產生高壓氣囊。水下混凝土灌注連續進行,嚴禁中途停頓,密切注意管內混凝土下降和孔內水位升降情況,及時測量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計算導管埋入深度,一般埋管深度控制在2m-6m之間。(4)隨著孔內混凝土面的上升,導管應勤拔,及時逐節拆除,拆下的管節應立即沖洗干凈,堆放整齊。拆除導管時應謹慎小心,防止已拆管節脫落孔中。
3.結束語
鉆孔灌注樁是一種比較常見。施工速度快,受氣候環境影響小的橋梁基礎形式。在施工中,應結合工程的實際,按照設計文件與施工規范的要求,選取合理的施工工藝,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施工控制,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施工技術水平。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吳璽.沉管灌注樁和鉆孔灌注樁的組合應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0,(09):87-89.
[2]于英梅.橋梁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要點之我見[J].科技信息,2010,(01):65-66.
[3]張暉,張旭.淺析鉆孔灌注樁施工質量通病與防治[J].中國科技信息, 2010,(02):69-70.
[4]蔡正凡.鉆孔灌注樁在卵與礫石地層中的施工改進方法[J].太原科技,2010,(01):102-103.
本文選自國家級期刊《建筑學研究前沿》!督ㄖ䦟W研究前沿》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協辦,國家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東南大學主辦的建筑學綜合性國家級科技建筑期刊,本刊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核心期刊,已被納入國際CODEN中心;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同時,已被ICONDA國際建筑文獻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文摘(CSTA)英文版數據庫等數據庫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