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3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以成都市陴縣西部新城居住社區為例,主要對高品質居住社區總體設計思路及規劃設計方法進行了全面闡述,細致分析了西班牙風格建筑的設計手法。為今后類似的居住社區建筑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居住社區,建筑設計,設計方法
一、 規劃用地概況:
西部新城項目地塊位于成都市陴縣新城,陴縣新城距離成都三環約14公里,是成都衛星城的重點發展版塊,其西北面臨近陴縣縣城,東北面僅1公里即為陴縣新規劃的行政辦公區。且項目靠近成都高新西區,近200家高科技企業進駐,為區域經濟提升和區域人居環境優化創造了優越條件。基地現狀平坦,基礎配套完善,建設條件良好。
地塊北側15寬城市綠帶外為40米寬西區大道,南臨40米寬城市綠帶,西側為集中商業用地,東側為25米寬規劃路。地塊中間被30米寬高專路劃為東西兩個地塊。其中西側地塊為A地塊,凈用地面積為74215.92平方米;東側地塊為B地塊,凈用地面積為51921.26平方米。
二、 總體規劃構思:
1. 規劃原則:
1.1通過立體綠化改善高層住宅的生活環境,讓地面綠化與立體綠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型的社區環境,亦同時營造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使建筑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
1.2項目的規劃和單體戶型調整令最多的單位享有周邊城市景觀或小區內特色的園林景觀。
1.3高層住宅組團于地塊東西兩側圍合向心,在中間部位設置電梯花園洋房,布局整齊而錯落有致,形態配合風向布置,保證小區內良好的自然通風,使住戶享有舒適的室內外環境。提升整體居住品質。
1.4 項目分五期進行, 前兩期以A,B兩地塊電梯花園洋房為主,后三期以A,B兩地塊高層住宅為主,戶型種類多樣化,可提供不同階層人士需求,同時配合商業及公建配套,方便住戶日常使用。
2. 規劃結構及功能布局:
2.1本發展項目由兩塊相對較獨立的地塊組成,中間為30米寬高專路。
在A地塊中,西側與北側排布34層高層建筑,在東側安排多層電梯洋房;在B地塊中,北側與東側排布34層高層建筑,在西側安排8+1層多層電梯洋房合院;由此,形成東西兩側圍合向心,中間低的半聚合形態,既具備社區自身的中央環境和人文氛圍,對于城市又呈現一種開放的態勢,提升周邊城市景觀形象。
AB兩地塊在高專路兩側的帶沿街商業的兩棟點式高層住宅形成“門”的形象。
2.2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本項目將人的活動空間與周邊繁忙的城市交通進行了立體分離——在與街道相平標高的這一層設置了架空層,把社區綠化安排在架空層上面,而在架空層內設置汽車車庫。從而將社區內居民的生活空間能夠脫離車輛、尾氣、噪音以及安全上的困擾,為居民提供一個可以安靜享受生活的場所。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城市景觀視點。入戶大堂設置在平臺上,車庫出入口設置在平臺下,實現了人車分離組織。架空層外立面與小區設計風格保持一致,與街道綠化形成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觀。
2.3 A地塊由6棟共11個單元34層高層住宅,1棟共1個單元的5+1層電梯洋房,7棟共11個單元的7+1層電梯洋房,10棟共17個單元的8+1層電梯洋房,沿高專路商業和公共配套設施組成。
B地塊由4棟共7個34層高層住宅,1棟共2個單元的7+1層電梯洋房,14棟共21個單元的8+1層電梯洋房,沿高專路和沿東南側規劃路商業及公共配套設施組成。
3. 交通系統規劃:
3.1小區兩個地塊的主入口在地塊中間的高專路上對位設置,既加強了兩個地塊的整體感,也有利于形成溫馨親切的生活氣氛。A地塊次出入口設置在地塊西北側高層建筑之間,B地塊次出入口設置于地塊東側高層建筑之間;兩個次出入口均便捷的進入架空的停車庫,方便人車的分離組織。
3.2停車場入口同時設于各個出入口處,與人行入口實現立體分離,避免影響小區內環境,從而形成便捷安全的交通體系。
3.3各住宅大堂均連接到地庫停車場,方便住戶。地下一層車庫結合景觀設置采光天井,使其能夠得到比較充足的自然采光,避免通常情況下車庫陰暗潮濕的弊病。
4. 景觀綠化系統:
4.1外部景觀
沿地塊北側為15米代征城市綠地及河道。
沿地塊南側為40米代征城市綠地。
4.2內部景觀軸線
景觀設計中以東西向的景觀軸線將A,B兩個地塊連為一體。兩地塊隔高專路相望的集中綠地相互聯系,從入口廣場伸延至內部中央綠地。
4.3 立體庭院空間
立體的庭院空間是本居住區的一大特點,
下沉庭院,平層花園,二層平臺花園,屋頂花園等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庭院給予住戶新鮮豐富的空間體驗。
大尺度花園景觀與小尺度庭院景觀相得益彰,實現層次豐富的空間景觀效果,把傳統園林“小中見大、步移景異”的造園手法進行運用,塑造城市中的微觀園林。
三、 建筑單體設計:
1. 建筑外形變化豐富,尺度親切;體現了溫馨浪漫的西班牙風情。高層住宅與多層電梯洋房所形成的空間上錯落有序,具有層次感。在花園洋房的戶型設計中提出“親地”的設計概念,將花園資源最大化,傳統的花園洋房一層僅為兩戶,在戶型設計時,我們考慮將每戶一分為二,并上躍至二層。所形成的四個戶型即擁有各自的負一層的下層庭院,又滿足一層花園入戶。躍層戶型可以在空間上將住宅功能有效區分,在洋房中體驗別墅般的空間樂趣。我們同時為三層住戶設計有在一層的入戶花園,位置在建筑的背立面,花園內有直通二層的景觀樓梯,由二層的戶內樓梯上躍至三層。
2. 戶型中設置的空中花園宏觀上增加小區內外視覺及空間的通透性,改善通風和采光,保證自然舒適的環境;微觀上可將綠化環境帶到高層住戶,提供一處半公共的室外休憩空間,種植管理上亦能較有效地控制,使大部份住戶可享用,空間上與部份入戶花園或陽臺相互聯系,擴闊室外空間。
3. 建筑物的高度變化使屋頂花園可分布錯落其中,亦能更有效地使用,部份可作為私人室外平臺花園,提供多種戶型選擇。
4. 于較低層設置花棚,讓植物攀爬其中,作為地面綠化往上之伸延,美化小區環境。
5. 西班牙風格的建筑外立面使立面設計變化豐富,尺度親切;外墻材料多樣化,主要采用石材,涂料,木花架,玻璃及木/金屬百頁等材料,通過豐富的凹凸變化及虛實對比體現建筑物本身具有的美感。同時在外立面的細節設計上也充分反映西班牙風格,弧形陽臺,露臺的木構架,鐵藝欄桿及朱紅色瓦屋面使建筑立面細節豐富,變化多樣。
6. 戶型建筑面積從87m2至260m2。大面寬的平面設計使大部份戶型擁有優越的景觀面,良好的通風及采光面。除空中花園外,陽臺及入戶花園的設計,提供了更多室外起居空間,使住戶生活更貼近于自然,為家居生活引入更多陽臺與空氣,連通了室內外空間。功能合理,動靜分區,污凈分離,戶戶陽光。活動區,休息區,服務區三大主題居住空間,功能分區明確。起居廳、餐廳擁有各自獨立空間。臥室休息區相對獨立私密性較強。
四、 建筑節能設計:
本工程按照GB50178-93《建筑氣候區劃標準》,成都屬于夏熱冬冷地區,根據《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134-2001進行節能設計計算
小區由7+1和8+1多層建筑及34層高層建筑組成。建筑平面較復雜,體型系數較大,住宅外墻采用外墻外保溫系統,外墻材料選用40厚膠粉聚苯顆粒,外窗采用鋁合金中空玻璃窗,部分采用斷熱鋁合金中空玻璃窗,滿足節能設計要求。節能設計中對建筑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措施進行性能化設計分析,通過驗證后,其各棟節能設計滿足節能設計標準的要求。
五、 結束語
成都市郫縣"西部新城"居住社區的設計過程,無論是在總體規劃亦是戶型設計方面,都充分秉承以人為本的精神,通過反復的設計討論及修改調整打造出具有高檔居住環境和別致生活空間的西班牙風格住宅小區,項目建成后得到業主和住戶的肯定和好評,為我們將來對住宅建筑設計的探索和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93)
《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2011)
《住宅建筑規范》(GB 50368-2005)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 50352-2005)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 16-87)(2001年版)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
本文選自省級期刊《城市管理與科技》。《城市管理與科技》雜志是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主管、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信息中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期刊,是國內城市管理領域一本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刊物,現已被多家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城市管理與科技》辦刊宗旨是:服務決策,指導工作,傳播知識,便利市民。主要面向城市規劃、市政管理、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園林綠化、城市交通、城市水務、公用事業、郵政電信、文物保護、城市安全等城市運行管理部門的管理、科研、教學等人員,為城市運行管理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廣大企事業單位,以及關注城市運行管理問題的普通市民。曾用刊名:公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