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常見于橋梁、房屋建筑工程等領域,在現代工程建設中越來越常見。本文章結合實際工程重點介紹了在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條件下如何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及質量保障措施。
摘要: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常見于橋梁、房屋建筑工程等領域,在現代工程建設中越來越常見。本文章結合實際工程重點介紹了在使用商品混凝土的條件下如何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及質量保障措施。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配合比;保障
1、工程概況
三達路北延線工程位于三水區(qū)中心城區(qū)北側,實驗中學西側,為南北走向,南起廣三高速,北至南湖路,為城市主干道。道路與規(guī)劃大棉涌相交,設置橋梁跨越該河道。河道規(guī)劃凈寬20m,河道兩側規(guī)劃為直立式擋墻。橋梁與河道斜交40.5度,采用兩跨2*16m簡支梁結構,上部結構采用先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全橋,下部結構采用排架式橋墩,重力式橋臺,沖(鉆)孔灌注樁基礎。橋梁下部結構施工需要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筑。
2、材料的質量控制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對主要材料的質量要求如下:
2.1水泥:考慮普通水泥水化熱較高,特別是應用到大體積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熱不易散發(fā),在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與混凝土表面產生較大的溫度差,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表面產生拉應力。當表面拉應力超過早期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因此確定采用水化熱比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或其它低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通過摻加適量的減水劑(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緩解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的凝結時間。
2.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徑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同時可以減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
2.3細骨料:采用中砂,平均粒徑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選用平均粒徑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細砂拌制的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10%左右,同時相應減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并可減少混凝土收縮。
2.4粉煤灰: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按照設計和現行施工規(guī)范要求,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大體積粉煤灰混凝土時,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為25%。
2.5外加劑:設計無具體要求,通過分析比較及過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經驗,每立方米混凝土摻入2kg,減水劑可降低水化熱峰值,對混凝土收縮有補償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具體外加劑的用量及使用性能,商品混凝土廠在澆筑前應把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報告送達施工單位。
2.6、混凝土配合比
2.6.1混凝土采用攪拌站供應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攪拌站根據現場提出的技術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試配。
2.6.2混凝土配合比應提高試配確定。按照國家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及《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范》中的有關技術要求進行設計。
2.6.3粉煤灰采用外摻法時僅在砂料中扣除同體積的砂量。另外應考慮到水泥的供應情況,以滿足施工的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可按參照下表或經試驗室試配確定。
混凝土強度等級:C30、P8、水灰比0.5、砂率37%
材料名稱:水泥:砂:石:水:粉煤灰:UEA-M(摻和料)
每立方米用量(㎏)=320:710:1208:163:55:30(8%),要求混凝土塌落度為160~180±20㎜。
3、質量保證措施
3.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時要注意各項原材料的溫度,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與理論計算基本相近,混凝土由集中攪拌站運送到現場,時間不得超過0.5h;混凝土到工地后,要取樣測定塌落度,塌落度達不到入泵要求時,根據配合比要求添加高效減水劑,嚴禁加水。在混凝土攪拌站設專人摻入外加劑,摻量要準確。
3.2施工現場對商品混凝土要逐車進行檢查
測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溫度,檢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同時嚴禁混凝土攪拌車在施工現場臨時加水。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到工地后必須在1h內泵送完畢。
3.3混凝土澆筑應連續(xù)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3~5h,同時已澆筑的混凝土表面溫度在未被新澆筑的混凝土覆蓋前,為保證基礎底板水平流水、立體交叉施工,要求混凝土滿足初凝時間3~4h
3.4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基槽內的雜物清理干凈。
3.5加強混凝土試塊制作及養(yǎng)護的管理,試塊拆模后及時編號并送入標養(yǎng)室進行養(yǎng)護。
3.6混凝土的配制
大體積混凝土所選用的原材料應注意以下幾點:
粗骨料宜采用連續(xù)級配,細骨料宜采用中砂。
外加劑宜采用減水劑;摻合料用粉煤灰等。
大體積混凝土在保證混凝土強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應提高摻合料及骨料的含量,以降低單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7混凝土的澆筑:
振搗棒設前后兩排,前排振搗棒振搗澆筑點混凝土,后排振搗棒振搗斜坡處混凝土。在構件邊角處,采用振動模板的辦法解決構件表面的蜂窩麻面。振搗棒插入點間距不大于40㎝,并插入下層10㎝,每孔振搗時間不宜少于10~15s,不得超過30s,以混凝土泛漿和不冒氣泡為準。振搗棒應快插慢拔,使混凝土充分密實以保證混凝土密實性。
澆筑時除應滿足每一處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層新混凝土覆蓋并搗實完畢外,還應考慮結構大小、鋼筋疏密、預埋管道和地腳螺栓的留設、混凝土供應情況以及水化熱等因素的影響,采用斜面分層的方法,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適用于結構的長度大大超過厚度3倍的情況。
3.8混凝土的振搗:混凝土振搗時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搗過程中,應將振搗棒上下略做抽動,以便上下振動均勻,插點有序,振搗時間要掌握好,一般控制在20~30S之間,宜在混凝土表面乏漿,不出現氣泡為止。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
3.9混凝土養(yǎng)護
3.9.1混凝土澆筑及二次抹面壓實后應及時在混凝土表面覆蓋草席保溫。
3.9.2新澆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較快,在澆筑部位附近的范圍已初凝的混凝土應及時蓋上草席或塑料薄膜進行保溫保養(yǎng),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脫水而產生干縮裂縫。
3.9.3停止測溫的部位經經有關負責人同意后,可將保溫層及塑料薄膜逐層掀掉,使混凝土散熱。
3.9.4試驗部門設專人負責測溫及保養(yǎng)的管理工作,發(fā)現問題應及時向項目技術負責人匯報。
4、結語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點較多,尤其是在不同的施工條件下。稍有疏忽,就會造成質量事故。施工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后續(xù)結構的安全。因此施工中必須重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全過程必須嚴格控制,遵照施工規(guī)范,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02
[2]《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